The story began in 1998 ……
……
…… Nov. 13, 2005
……
…… March 5, 2007
Today, April 1, 2007……
Waiting for ……
To be continued in 2.0X ……
The story began in 1998 ……
……
…… Nov. 13, 2005
……
…… March 5, 2007
Today, April 1, 2007……
Waiting for ……
To be continued in 2.0X ……
Keven为推广今年的2.0会议不遗余力,情人节播客、会议的Ning,等等等等。那次播客,本来没我什么事,结果老槐出奇不意将我一军,让自己悟到很该惭愧一番——自己在2.0上几乎什么都没干,只是一味强调客观。
如果说在部门内部,也是做了一些的。去年初,在编目部弄了个Google Group,作为部内的交流论坛。后来校园网中Google常无法连接,论坛便日渐衰落。年中换部门,一切从头开始,计划把维基网站JotSpot作为本部门的主页,搜罗所有内容。虽然其间经历了一些坎坷,但在该网站被Google收购起死回生后,还是用得不错——只可惜基本上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脚戏。如何调动大家参与,仍是个问题。
除此而外,可以说什么都没干。
由此发愿尽自己所能点什么。去年曾用免费的浏览器工具条制作网站(原名EffectiveBrand,现名Conduit)试做了一个本馆的工具条,此时收到网站发来的宣传邮件,吸引我前去一看。摆弄原来的工具条,发现现在工具条支持中文显示了。因此索性重新考虑了一下,全面升级。先请馆里同事试用,根据反馈的意见又作了局部修改,争取以后可以向本馆的读者提供使用。
或许是自己的东西,修改后自我感觉良好。也在此向同仁们推荐,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制作的话,用Conduit生成一个,很简单的。本馆工具条现时的模样:
最后要说的是,很惭愧,本馆网站至今没有提供RSS种子,两个RSS种子都用的外国人网站上的服务(图中未显示出来的读者论坛RSS显示仍有问题)。因为网站准备改版,总算知道馆里不只是本人有这个要求了,那就期待网站改版了。
更多图书馆工具条见:Library Success: A Best Practices Wiki
Toolbars and Sidebars
参见:
维基网站JotSpot怎会被Google收购?
定制浏览器工具条 & 定制RSS源
生成RSS种子的网站·学网的RSS种子
正月初四晚,年过得差不多了,无所事事在Google中查自己的博客。结果发现页尾提示的“相关搜索”居然是“编目精灵+真名”,不免引来好奇心,想看看百度结果会是如何。 结果两相比较如下:
·“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38,200篇,用时0.001秒”
·Google“网页?约有14,000项符合”编目精灵“的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19 秒)”
除了结果显示方式两者不同外,还有两个发现:
1、排序结果:前两项百度比Google合理,新家在前、老家在后。第三项以后则见仁见智,不好说孰优孰劣了(Google的第三项是“Web20与信息服务>> 视频5:编目精灵”)。
2、相关搜索:Google基于对用户搜索历史数据的分析,有点推荐“检索此词的用户还检索的其他词”的意思,揭示出一些隐含信息,比如让我知道了原来有一些人在搜索编目精灵的真名。而百度只是对当前搜索关键词的简单匹配,推荐意义不是很大。
后来又去查了其他几个搜索引擎,都无法与Google和百度相比。其中最好的雅虎,“共返回约 59,287 项 [用时 0.054 秒]”。搜索结果页尾也有相关搜索(相当于百度的相关搜索),页首另有热门搜索(类似Google的相关搜索),只是没有出现像Google那样令人感兴趣的信息。雅虎的搜索结果数量在几个搜索引擎中最多(自然无效结果也最多),排序比Google还差,老家第一,新家排到了第四。
结论是:中文搜索,百度确实不错。
但除了上述第2条,百度还有需要向Google学习的地方,很多人都指出过——那就是广告。比如在百度搜索“编目”,第一个结果是某书屋,只在结尾处有两个小字“推广”,实在不容易让用户注意到那是一个广告(此结果只有一个广告,用户还算比较幸运)。在Google搜索“编目”,该书屋的广告出现在搜索结果的右栏,自然是钱出得比较少。但即使他出了更多的钱,Google也会将广告用浅蓝色底明显标记,并在右首标明为赞助商链接,以免用户误点、广告主花冤枉钱。
另见:搜索“编目”,今天我第一 (200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