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忆·小学生的作业和学习

    周末外出时,总能在电车上看到背着书包补课的日本小孩。都说儒家文化圈中的孩子读书很苦,这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不过,我也看到了日本教育的另一方面。
    
    11月初去参加田尻町公民馆的活动(祭/matsuri),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特别感兴趣的是一批小学生的作业,在那儿逗留了很久。一大本一大本的,都是实验、观察、思考/总结,内容包括有毒蘑菇的毒性问题,苹果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不同颜色水的温度变化快慢、面包随时间而发霉的情况,不同食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冷却情况,豆如何发芽,等等。总共有几十本,每本都做得非常丰富,选取不同的角度,或查资料,或每隔一小时、一天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从小就训练全面细致的观察思考方法,培育科学的实验精神。

    2月末去泉佐野市日新小学校访问,看了两堂课,分别是四年级的体育课和六年级的社会课。
    体育课是跳绳和跳箱。跳箱共有四座,高度分别为3-6个箱体,排队从最低的箱体开始,跳过低者跳更高的箱体。老师开始在最低的跳箱处,直到剩下四个人──一个太矮小、二个太胖、一个弱智,那时许多人已经在跳最后一个了。这时老师就把重点转到5个箱体的跳箱,扶一把,让每个人都尽可能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觉得这位老师平衡得很不错,既给予成绩较弱者更多的照顾,也没有忽视中间部分的提高。在很多时候,老师关注的是一头一尾,中间部分的学生往往最受忽视。
    社会课是分组活动,三组分别介绍各自收集的英国、中国和韩国资料。我与金去该班听课,看来老师布置课题时是有针对性的。但老师显然并未对内容加以限制,因而英国组讲的是教育,而中国组则讲食物、生产以及从中国输入日本的东西等等。我回答了学生们对于中国食物的提问,最后问他们资料是如何收集的。多半是学校图书室和文化室(一个专门查阅资料的教室,里面布置来自各国的实物及介绍),也有书店和图书馆。问了一下,全都有泉佐野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也不时去借书。从小就会使用图书馆、自己找资料,长大自己钻研就不会没有方向了。

图林博客粉丝大比拼·结果篇

    小钟昨天宣布,历时40天的中文图林博客奥斯卡奖评选落幕

    看最终结果,在粉丝团的积极努力下,若干词语有了新的定义,比如技术、潜质、八卦……。
   
在评选的日子里,自己除一开始投了票,后来也曾不时去看结果(虽然在家里访问速度慢得实在可以)。常常不满于其他粉丝们下的定义,于是有几次身不由已地参与进去。坦白地说,曾多次努力想让“技术”与“怀念”保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定义,最终结果是一败一成,实在是最后阶段大意了:(
   
相信最后阶段大意的人不止我一个。

    小钟宣布了总票数15790,但没有宣布总投票IP数。看那十大快抢手,第一名投了超过22%(在1/5-1/4之间)的票,如果加上另外一个也是该校的IP,基本上就占掉了1/4──真有能人哪,不得不服。小钟那儿肯定还有更好玩的数据 🙂
 
    通过此次评选,新获知了三个粉丝很强大的博客,是另一大收获。

参见:图林小钟
中文图林博客奥斯卡奖评选落幕
获奖名单
十大被顶次数排行
十大得票数排行
十大快枪手

参见:图林博客粉丝大比拼 (2008-01-17)

日本旧忆·做和果子&记录细节

    中心经常会公布一些外面举办的活动,供大家自由选择参加。在归国前一个月,正好看到有学做日式点心(和果子)的,便报了名。
    之前曾去学做陶器,中心开了一辆车接送。这次只有三个(我、金和一位中东的研究生),中心没有派车,而是由总务课的职员佐野带领前往。
    活动在邻近的堺市留学生会馆的某个寮中举行。到的时间略早,落座后便四处看看。一个不算太大的房间,用长桌拼成几张方桌,每张方桌周围摆放几把椅子,大家围方桌而坐。见到一旁的佐野在记着什么,还画起了图,不免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她不仅记下了地点、时间,还画起了现场示意图,并标示出我们所坐的方桌,以及四个人各自坐在什么位置。早已熟悉日本人对记录一切的热情,但看到如此细致的记录,仍很感慨!
    有一个故事,说当年国民党军曾发现一张侵华日军所画江浙某小村庄的地图,不但标有小河、井、房屋等,而且还标出河流走向、各家的房门朝向之类,可见日本人做事注重细节是一贯的传统。

    讲和果子制作的是位老师傅,因为来学的都是外国留学生(其实一大半看着是中国人),所以师傅不时会说几句日式英语,印象特别深的是“very good”,因为日语中没有/v//r/这些音,并且假名都是元音带辅音的,也没有纯辅音的/d/,所以他便读成了/bely gudo/。
    所用材料早就准备好了,琳琅满目,以各种颜色的糯米软糕为主,再加馅心如扁豆沙、赤豆沙、羊羹、果冻,装饰的海苔、植物叶。共教了青团、樱饼、甜寿司、偶人(娃娃)、花、鹤等六样东西,每样都是师傅先做示范,按、捏、包、卷、搓、切成各种造型,然后大家在师傅指导下,围坐在各自的桌前照猫画虎。师傅做出的和果子生动漂亮,自己的就差多了,但毕竟是头一回做出个像样的东西,也挺有成就感的。
    由于内容丰富,虽然学了近三个小时,一点都没有枯燥感。做好的点心可以即食,据说虽然造型各异,但口味基本相同。我只尝了一小块甜寿司,其它都打包带回中心,让中国同学分享了,有一位还特别爱吃。自己一则不爱吃甜而又粘的东西,二则看着大家的手在那儿捏来捏去的,没有了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