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忆之图书馆篇·大阪市立中央图书馆

    在日本参观了不少图书馆。十年前的日本,就像现在的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夜的经济泡沫时代,建造了一批堪称豪华的图书馆。图书馆被看重当然是好事,但如此铺张的必要性却很值得怀疑。回国后,应约在馆刊上写一篇关于日本图书馆的短文,在介绍其先进之后,对图书馆之豪华很不以为然,大概是因为用到了“奢糜之风”这样的词,那些文字在发表时被删掉了。

    大阪市立中央图书馆是我所在中心的小图书馆之外,见到的第一所日本图书馆。建成于1996年,也是豪华图书馆中的一座。
    那天坐地铁到西长堀,按出站指示去往中央图书馆,尚未走出通道,眼前赫然一座通透的建筑——在大幅玻璃幕墙里,几个人随意而坐,头戴耳机,或看或听,沉醉在影音世界中。这就是中央图书馆给我的第一印象,图书馆竟然可以如此贴近民众的生活。
    图书馆设有三个出入口。进门不需要任何证件,办证也不收费,在市内各分馆通借通还。
    馆舍在结构上是整个大统间,四个楼面,以书架分隔成读书、休息等区域。除了CD、录像欣赏服务外,外借处也有试听、试看,如同现在的音像书店。除了研究用单间外,还有专门的休息区,有人在那里打盹;设有谈话区,用玻璃分隔到开花板,二三人一同看书时讲点话,不会影响周围人。有一个可容纳300人的大会议室,梯形看台,可供演出用,特别有意思的是,看台可以收到一个小房间里,诺大的会议室就恢复为一个平整的空间。各楼层共有50台触摸式检索系统,可检索馆内与其他23个馆的文献。检索系统有日/英/韩三种文字,当时中文书目数据还没有输入电脑。
    残疾人服务是令人印象最深的。有专用的可升降桌、专用厕所,适用于坐轮椅者。通道中都有盲道、盲文导向牌,电梯上及电梯外有盲文及语音提示,盲人无需帮助可以在图书馆各处独自行动而没有障碍。盲人可利用的图书馆服务有:盲文电脑输入查询键盘,以语音回答;盲文书,由志愿者提供的对面朗读服务等。配备供老年人及视力不佳者用的读书放大器,据说还有针对聋哑人的手语录像带。
    儿童服务也很温馨,看书的小孩不少。图书馆的规定被称为“使用说明书”,有假名为主的版本,相当于我们的拼音,让识字不多的小孩也看得懂图书馆的规定。儿童书按年龄段分区显示,年龄最小的可以赤脚在自己的区域走动;育儿书区与儿童区隔玻璃相望,家长看书时可以把孩子放儿童区,两不相扰,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谈话室童趣十足,顶上的灯不全开时就像是黑夜星空。特别吸引大家的是儿童厕所,小巧可爱。
    作为国际化都市,外国人服务也不可缺,据说市内有9万韩国人、1万中国人。馆藏中有不少外文书,使用说明书、向导板有韩文、中文和英文。

浏览器工具条的推广及反馈

    在领导的支持与同事的协助下,本学期开学不久做了计划中的浏览器工具条推广,主要方式是在校内邮件群发。第一次写广告,费了一番心思,基本想法是:
1、读图时代,图示为主、文字为辅。不写成使用说明书或帮助文件,不求介绍详尽、只求吸引眼球,让人心动而后行动。
2、去技术化。没有几个用户是tech-savvy,尽量避免让人困惑的插件、RSS、Spyware之类IT用语;提供链接,心动后直接点击安装。
3、用语中庸,既要有一定的亲和力,也不能太随兴。虽然最感兴趣的一群可能是混迹论坛博客的年轻学子,但也希望别吓退了对网络用语颇不以为然的学者们。
    邮件主题:“把学校图书馆挂在你的浏览器上──图书馆工具条正式上线”。网站也做了些更新与之配合:
1、测试中发现在校园网内下载这个软件速度太慢,便先下载后放在本馆服务器上,因之顺便挂到了网站的“常用软件”栏目中。记得刚开始制作这个工具条时,IE版不过200-300K,现在已经超过1M(Firefox版只有1/3大小)。邮件中提供的IE链接就是本馆服务器上的。
2、在邮件发出后,以邮件内容更新了网站上原来简单的以文字为主的工具条介绍网页。
3、工具条上设有“民国书刊”专栏,但民国书刊的用户只是小众,所以宣传介绍中没有提这个部分,而是选择在网站的“民国书刊指南”页面上配以图示宣传。

    推广半个多月来,目前新安装数超过700(最多一天147,至今每天仍有二位数的安装量),活跃用户数目前保持在每天300以上(最高423),使用次数目前保持在每天1000以上(最高2768,略呈下降态势,大规模试用熟悉阶段使用较多)。除了对工具条表示赞赏或不以为然的回应外,来自用户的具体反馈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咨询:工具条上有一个“发表意见”栏目,本意是想搜集改进工具条的建议。实际上一些用户把它变成了一个参考咨询窗口,询问关于图书馆服务的问题。本馆网站上提供多种参考咨询途径,但直接点击浏览器工具条发表意见还是有其方便之处。
2、希望有其他浏览器的版本。去年有用户提出希望有傲游版,今年有二个用户希望有TT版。
3、字体问题。目前只发现可设置菜单栏字体,而目前下拉菜单中的字体太小,却无法改变。
4、希望能设置更多的邮箱。工具条集成有邮件提醒功能,目前支持hotmail, Yahoo, Gmail及POP3。一般邮箱都会支持POP3方式,所以应该说是支持大部分邮箱的。但POP3方式与前三者不同的是,设置时可以选择的是打开本地的默认邮件客户端(如Outlook Express),而不是自动登录webmail界面,对不使用本地客户端的用户只有提醒功能,不能一键登录看邮件。

    虽然对工具条的使用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作出较完整的评估,但使用数据及上述反馈已经显示用户对图书馆的专用工具条还是有需求的。感兴趣的图书馆完全可以定制一个自己的工具条,向用户推广。
    如果有能力自主开发,从目前来看应该也有动力。因为采用现有工具定制的不够灵活,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及时解决问题,如上述浏览器版本、邮箱、字体都是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国内通用浏览器的版本,国外服务网站是不会考虑到的。还有用户反应Hotmail不能设置(以前是没有问题的,应该是hotmail邮箱登录机制做了更改),立刻报告给conduit并得到回复承认是bug,目前仍未改好。

参见:
本馆浏览器工具条使用统计 (2008-01-11)
/posts/2008/0111/371
制作图书馆的浏览器工具条 (2007-03-13)
/posts/2007/0313/490
定制浏览器工具条 & 定制RSS源 (2006-08-01)
/posts/2006/0801/791

日本旧忆·小学社会课&《菊与刀》

    在去日本小学访问前,田中先生上读解课。由于预定要去听社会课,所以发的阅读材料是小学社会课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文章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讲他与同伴们一起放风筝的故事。他的风筝飞得很高,玩得正高兴,却发现一位同伴因自己的风筝飞不起来而沮丧不已。于是他故意让自己的风筝跌落下来,让那位同伴不至于一个人太孤单。看到同伴不那么难过了,他很高兴。
    这是一篇典型的小学生作文,放在社会课中做教材,自然是教日本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可是这样的内容在我看来很不可思议,并且持有异议。先生问我如何看待,我说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教这位同伴放风筝的技巧,而不是用这位小学生的方式安慰他。先生的评价是我很“严厉”(kibishi),可我一点儿都不知道我哪里严厉啊?

    前段日子看《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八章“洗刷污名”或许能解我惑。因为“日本人对失败、诽谤或排斥的反应很敏感”(p114),因而“日本人常常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来避免直接竞争”(p107),这位小学生所做的,就是以自己同样的失败来避免游戏中与同伴的竞争而使同伴难堪。社会课所教给学生的,正是“避免因失败而引起的耻辱”(p109),“尽量减少直接竞争的作法,贯穿于日本人的全部生活”(p108)。
    或许老师以为,我的方式等同于在自己强势的情况下,让同伴与自己竞争,所以太严厉?难道日本就没有“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之说?我们的学校可是从小就这样教育我们的。
    看《菊与刀》时觉得,如果世人都能像作者本尼迪克特那样,从社会人类学角度,不带偏见地分析并理解他国人,或许这世界会更和谐。不知道有没有从类似角度分析中国人的书,看起来一定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