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

《〈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2015年1月出版。出版后正碰上过年、寒假,耽搁了一阵,本周一终于拿到了书。
《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当初申请此项目的主要意图,是了解RDA规则是不是适用于中文编目,中文编目采用RDA的障碍何在(规则及用户层面),有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对比分析RDA与现行中文编目规则和实践,基于对RDA开发维护机制的了解,得到的结论是正面的。本研究只针对“技术”层面的问题,未来中文编目是否会直接利用RDA,还需面对社会经济层面的问题。希望本研究对RDA在中文编目中应用能有所促进。

去年课题结项通过后,自己的感觉是“终于结束了”,没打算再折腾出版的事。致谢博文发出后,书蠹精在微博上转发“期望出书” ,当时我回复说,“没有动力”。其实顾主任的话就成了动力。考虑几天后,我联系了《编目的未来》责任编辑金丽萍老师,得到出版社的认可。于是趁着暑假,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结合课题结项后一年多时间RDA的进展,对原结项报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本书RDA方面的内容基本与2014年更新同步。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此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感谢责任编辑金丽萍和编辑王炳乾的周到和耐心。
欢迎各位购买或推荐图书馆购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豆瓣

附豆瓣豆列:RDA资源描述与检索(中文版图书)
-目前有4本(本人有幸都是参与者):
资源描述与检索(RDA)(RDA中译本)
RDA:从理论到实践
中文编目与RDA
《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
-期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下一本:
罗翀《RDA全视角解读》(2015年5月)

参见:
“RDA课题结项——致谢”(2014年6月17日)
《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及其应用研究(2011年6月17日)

[2014-4-8 勘误] 昨日leon发现书中一处自引(p.9 胡小菁,2013)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补上:
RDA的国际化设计与本地化实施.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3(1)

游海宁徐志摩故地

年前去了趟海宁,一个人在各处闲逛了大半天。带着历年来不知哪里得到的一堆对徐志摩的零星印象,去了徐志摩墓和徐志摩旧居。

徐志摩墓位于西山公园北侧,离火车站不远。我从公园东北角进入,没见标识、也没见一个人。凭感觉上山,遇上几位聊天的清洁工问了路。一路往西,然后顺着地上几块不甚清晰的路标,来到墓地。墓碑上书“诗人徐志摩之墓”,由张宗祥题写,之前在海宁博物馆硖石灯彩展上看到张是当地名人。墓很宽,感觉过于阔气。两侧延伸的平台上各有一册翻开的石书,刻着他最著名的诗“再别康桥”和“偶然”。发现“再别康桥”出自《猛虎集》,才想起自己只是看过他的诗,却从来没有看过他的诗集。
墓碑对面地上有一块刻石,介绍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归葬于海宁东山,后墓被毁,1983年在西山重建,本世纪初扩建重修。不知怎地想到来嘉兴火车上听曹聚仁《湖上杂忆》,说西泠桥侧的苏小小墓,因乾隆询及而由黄土丘变石筑;而武松墓,则是上海流氓头子竖的。人生在世都难以自主,亡后更因种种变故由人摆布,大抵如此。
后来在徐志摩旧居看到东山的“诗人徐志摩之墓”照片,由胡适题写。于是想当然以为西山墓碑上的字是1983年重建时所题,刚百度张宗祥,却故于1965年,则胡适的字是早在文革墓被毁之前就已被替换了?如果墓不是在1983年而是在本世纪初重建,想来胡适的字也是会被翻出来重刻的吧。

从西山公园东南角出来,边上是惠力寺。走过寺前的惠力寺经幢(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步行数分钟即到位于干河街的徐志摩旧居。
进旧居前,先在边上弄堂看了外观,建筑体量颇大。在大门处买门票,售票员和气地告知:一楼介绍不能拍照,其他地方随意。倒是比较奇怪的规定。
一楼是徐志摩生平展,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有才华而任性的富家公子哥,亲和力强万人迷。从美国留学到英国,学完经济学哲学,最后以诗闻名。离婚一段最令我难以释怀:妻子万里追夫到国外,怀孕后却被告知要分手,孩子一生下来就离婚——这孩子由张幼仪在国外抚养、三岁而殁,即现葬于其墓西侧的徐德生。
参观完一楼,因楼梯较隐蔽且陡,工作人员热情指点小心上楼参观,介绍说很多都是旧物,玻璃是当年从德国进口的云云。二楼是复原陈列,既有西式卫浴、书房(眉轩),又有中式客厅,房间宽敞、陈设阔气,绝无天井式建筑常有的阴暗狭促感,尽显主人出身富豪之家且多年留学海外的身份。
此屋说明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居所,其中却有一房标明张幼仪卧房,颇令人费解。对张邦梅写张幼仪的《小脚与西服》略有印象,却也不记得这些。离开时问工作人员,回答是张幼仪住此照顾徐志摩的母亲。有前妻若此,复有何言?

前几天在微信中看到林建刚2013年写的《徐志摩为什么反对苏俄》。好吧,这改变了我对徐志摩的认识。他的留学没有混文凭,他的才华是真实的,他不仅仅是个诗人。

猪肺入菜

去菜场买菜,难得见到肉摊上有猪肺,每只5元,立刻买了一只。
回家做烹调前处理,想到:以现在的标准,猪肺处理过程着实不令人愉快,如果不是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不可能学会处理猪肺,也不会喜欢吃。但是在当年,猪肺是为数不多价低、似乎也不用肉票、因而有可能大口吃的荤食。每回把猪肺煮得软润可口,吃起来很满足。
这么多年了,猪肺价格相对还是那么低,甚至低于很多常见蔬菜,可见喜食者不多。饭店菜谱里固然不曾见到,街上熟食店随处可见的夫妻肺片,有那么多品种可选,其中却也未见真有肺片。菜场超市常见处理不易的猪大肠有半成品在卖,却从来不见同样处理不易的猪肺片有半成品。
近年只在小餐馆的羊杂汤里吃到过羊肺,这也是我特别爱吃羊杂汤的主要原因。

—–猪肺烹调前处理—–
猪肺烹调前处理其实可简可繁,全看自己怎么想。
以下步骤1-3是本地传统做法,看网上也有直接用步骤4-5的:
1、猪肺外表冲净,去掉血污,把气管套水龙头上灌水到肺泡胀开,然后压出肺中水沫,如此反复几次,肺叶发白即可。
2、猪肺入大锅,加冷水大火煮,气管伸出锅外排沫。这次买的肺气管切得比较短,无法伸出锅外,只好煮开后撇沫,其间还把肺翻了个面。待肺叶表面完全变色,气管基本不再出新沫。
3、倒掉水,将肺叶表面清洗干净,分切小块(约半寸厚片状)。
因为这个肺较大(全部5个步骤完成后称重850克),里面有些没煮变色,便继续处理:
4、肺片冷水下锅,大火煮至全部变色变硬,新沫渐少。
5、倒掉水,肺片用冷水冲洗干净,沥水待用。

处理好的肺片分了两份。一份打算按自己以前做法红烧,酱油、清水外,再加些葱、姜、料酒,炖煮至软即可。看网上菜谱,煲汤较多,另一份也想尝试下,煲上2个小时,大概也不会煮化吧?

—–好吃的东西没营养—–
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吃猪肺,尽管有时觉得有点腻了。不是油,而是肥糯的口感。查了下营养成份,猪肺脂肪含量很低,但胆固醇含量超过猪肉的4倍,两项都与猪肝接近,但蛋白质、尤其是维生素A/C和铁都不如猪肝。另:羊肺胆固醇更高达319毫克!

附:猪肺营养成分表(每100克)(来自:39减肥社区-热量查询
总卡路里:84大卡(猪肉395大卡,猪里脊155大卡,猪肝129大卡)
脂肪总量:3.9克(猪肉30.8克,猪里脊7.9克,猪肝3.5克)
胆固醇:290毫克(猪肉69毫克,猪里脊55毫克,猪肝288毫克)
钠盐:81.4毫克(猪肉57.5毫克,猪里脊43.2毫克,猪肝68.6毫克)
碳水化合物总量:0.1克(猪肉1.1克,猪里脊0.7克,猪肝5克)
蛋白质:12.2克(猪肉14.6克,猪里脊20.2毫克,猪肝19.3克)
维生素A:10IU(猪肉16IU,猪里脊51IU,猪肝4972IU)
维生素C:-(猪肉1毫克,猪里脊-,猪肝20毫克)
钙:6毫克(猪肉11毫克,猪里脊6毫克,猪肝6毫克)
铁:5.3毫克(猪肉2.4毫克,猪里脊1.5毫克,猪肝22.6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