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还是出局:靠开放存取来挽救?

    说起来好象国外图书馆员不像我们要写论文,其实如果要想升迁什么的,也还是要弄出些东西的。要不然,怎么解释在图书馆界也有这样的专栏“Publish, Don&apost Perish!”(要出版,不要出局)?这正对应着学术界的“Publish or perish”(不出版就出局)。

    Emerald Library Link的“Publish, Don&apost Perish!”专栏由Rachel Singer Gordon撰写,最新文章“开放存取档案库(Open Access Archives)”,介绍图情领域的开放存取档案库。内容包括(非原文忠实翻译,如引用请对照原文):

为什么要把文章放到OA库中(Why Post Your Work in an OA Repository?)

  • 易于存档(Easy archiving):
    让OA库代替自己存档,保存所有自己作品。求职、申请项目……时提供带链接的文章一览,让对方一点击就可以看到全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 提高被引率(Increased citation):
    近期研究估计,自存档联机OA文章被引率为其它文章的二倍
  • 增加爆光率(Increased exposure):
    有些OA库提供作品的阅读次数,可衡量作品的利用与影响
  • 国际影响(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on):
    美国人通常只关心本国,给个机会让美国人来了解你[别忘了加上英语文摘,促进美国人学汉语]
  • 长期保存(Long-term preservation):
    也不是很保险,还是别忘了自己留个备份,或者存到多个OA库[当我们依赖上网络、依赖上网络存储,就要时刻准备着倾刻间“一无所有”]
  • 参与完善图书馆员的价值观(Participation in projects that complement the philosophy of librarianship):
    图书馆员承担让信息自由/免费流动的职责,OA是“从我做起”的绝好途径
  • 鼓励开放的同行评议(Stimulation of “open peer review”):
    听别人看法使自己写得更好,评他人作品帮助他人提高

选择保存自己作品的OA库(Choosing an Archive):介绍图情领域两个主要OA库

使用OA库做研究(Using OA Archives for Your Own Research):介绍收割图情OA文献的三个目录,收录内容自然多于前面两个OA库

    用开放存取档案库来解决发表文章问题,至少在国内还是不行的,因为这种“发表”是不被认可的,就好象不能把blog作为成果去评职称。Rachel所举出的“为什么要把文章放到OA库中”的理由,也没有一条符合我们这儿发表文章的终极目的。
    记得某次听一位海外华人馆员作报告。他已入老年,仍是普通馆员。但他一点不以为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喜欢出席会议、出人头地,平常把工作做好,按部就班就行了。或许是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这种平和心态在我们这儿比较少见。很多人说自己“没有办法”,为了职称、为了生活质量、为了争一口气、为了……,“必须”如何如何。似乎大家的生活目标都是一致的,于是就有走不完的“独木桥”、赶不完的“末班车”,全然没有那些悠闲社会普遍存在的多样性选择。

    OA虽然无法解决“出版还是出局”的问题,但Rachel的理由还是很能说服人的,归结起来就是:利已、利人、利事业!

参见:把自己的论文放上网

[摘录]教授爸爸周记:收费图书馆

    著名图书馆学家赖鼎铭教授(台湾世新大学教务长,资讯传播学系主任)在《台湾立报》撰文(2006/05/04),就亲眼所见陕西省图书馆办证须知发表感慨。收费在大陆很普遍,大家都很熟悉,就省略不摘了,仅录赖教授的感想部分,供讨论“公共图书馆精神”之类的作参考资料:

    多年前,就听说大陆的图书馆办证要收费,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总是不敢轻信。没有想到,此次西安之行,真让我碰到了。

    ……最特殊的,莫过于这个图书馆可为特殊读者提供馆外文献借阅服务,包括两院院士、人大政协代表或残障人员等。除了后者,这样的差别待遇,在台湾极为少见。
    看到这些规定,以一个经历过美国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读者,及在台湾享受过各种免费借阅的公民而言,确实错愕连连。当然,一方面也能体切地了解。这样的制度,台湾其实都经历过;那种将书刊视为财产、害怕遗失的心态,一向是图书馆员趋于保守服务的主要藉口。
    但一方面,我也不觉为大陆的中下阶层叫屈。公共图书馆出现的历史中,为全民开放一向是无限上纲的理想,而意欲提升中下阶层的目标,更是当年精英鼓吹设置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动机。这也是为什么要求政府编列经费,提供无偿使用的原因。
    以目前大陆订出来的收费标准,穷苦人家如何办证?这样的服务,充满着马太效应的两难处境。与教育产业化一样,图书馆设置如此的高标门槛,如何提升人民的阅读水准?如何符合公共图书馆原初设置的理想?
    这样的现象,让我自不免深思良久。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提供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社会主义起家的国家如大陆,却设置不必要的门槛,让不少付不起的民众,进不了为他们设置的公共图书馆!
    这真是一个充满吊诡的世界,我只能如此嘲讽自己。

全文链接:
赖教授的Blog:教授爸爸周记:收费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与学习交流Blog:教授爸爸周记:收费图书馆
图书馆资讯网志:教授爸爸周记:收费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新馆

    深圳图书馆选择4·23世界阅读日/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召开新馆落成新闻发布会。图书馆搬迁工作全面开展,预计7月初开放。老馆将于6月初关闭,重新装修后成为新的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

从深圳当地新闻中搜罗出的一些信息:

基本信息:
占地面积2.9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89平方米,概算投资7.7亿。
现有藏书180万册,藏书容量400万册。
拥有读者座椅25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
网络节点3000个;在中国内地率先采用RFID系统,将实现图书自助借还书、图书自助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助清典馆藏、智能图书车和射频防盗报警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功能。

楼层分布:
首层:大众报刊服务区,并设有视障人士阅览室;
二层:人文社科图书区;
三层:科学技术图书区;
四层:信息服务区(多媒体视听、电子文献阅览、网络漫游);
五层:专题服务区,分为法律、时装、商贸及港台文献资料室;
六层:特藏服务区,提供深圳本土地方文献阅览、国学文献阅览等。

服务信息:
定位为大众性、研究性、数字化三位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图书馆。
实行“全面开放、免证阅览、分层管理、一卡通行”的方式,所有文献对所有人开放,不管读者身份如何,全都一视同仁。
除复印、下载、借书证等收取工本费外,所有服务都免费提供(包括上网)

花絮:
武警部队派五台军车和近两个班的干部战士前来帮忙搬迁。

亮点:RFID的应用(尽管集美大学图书馆已经“率先”了,但规模远不及深图)
盲点:借书证收取工本费

 

Update (2006/6/11) 深圳图书馆从善如流

6月1日,吴晞馆长还在超平的“今天将改写杭州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下留言:“我多年疾呼图书馆免费服务,但也反对一刀切的方式。只要不与创收、奖金、福利挂钩,合理的费用还是要收的。如借书证工本费,至少有避免随意丢失的作用。矫妄就是了,别过正了。”超平当时回复说:“吴馆长,可以通过一些管理办法来解决您说的问题,比如遗失补办加收工本费。”不到十天,深圳图书馆就发布办证通告(深圳图书馆新馆从6月10日起开始提前办理读者证):“首次办证、旧证换新证免收工本费;补办证收取工本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