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答问

   10月9日将召开“上海地区第三届图书馆2.0研讨会”(会议通知网上报名),主题为“图书馆2.0的发展及其白皮书的应用”。7月1日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的第一个“图书馆2.0技术应用系列白皮书”《RSS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PDF下载1下载2) 已经问世,本次会议有一个专题报告与此有关,是上海地区RSS应用情况调研。昨天收到一个此次调研相关的问卷,是关于本馆RSS服务的,今天做了回复,转录于此:

1. 什么时候开始提供RSS服务的?最初应用RSS的目的是什么?
    在2007年3月,通过图书馆工具条提供本馆新闻及读者园地的RSS。当时工具条只向部分馆内同仁做推介,没有面向读者。
    目前的新书通报RSS是2007年10月份开始提供的,最新消息和最新资源是2007年11月。2007年11月网站改版,也同时在网站上提供数据商的RSS服务信息。
    提供RSS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推送信息的方式。
    最新消息与最新资源的RSS同时也用于图书馆工具条,无需使用RSS阅读软件,就能在工具条上实时显示图书馆的最新信息。
    新书通报RSS除了推送外,还能实现比原有新书通报更灵活的查找。

2. 是通过什么方式生成的RSS文件(自己编代码/利用开源软件实现)?RSS文件制作有什么困难或问题?
    最早工具条上使用的RSS采用ponyfish网站生成。目前用编写代码的方式生成。
    目前最新消息与最新资源的RSS文件的标题乱码,还未找到问题所在。

3. 怎样向师生推广RSS服务的?是否需要培训?
    除了在网站上设置专门网页,以图文并茂的实例介绍“什么是RSS?RSS有什么用?如何使用RSS?”,还在读者服务周及新生入学的展板上介绍RSS。
    使用RSS是读者的一种行为方式,读者不会专门为图书馆而开始使用RSS。只有当他在平时习惯使用RSS时,才有可能使用图书馆提供的RSS服务。如果读者已经在使用RSS阅读,那么用图书馆的RSS服务就没有障碍,无需培训。

4. RSS订阅情况如何,能否统计师生的订阅量,能否收到师生对RSS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师生对RSS认可程度如何?
    目前无法得知RSS订阅情况,也没有收到使用反馈。
    在图书馆工具条上提供了最新消息、最新资源及学校新闻,也没有收到相关评论。

5. 在贵馆网页上看到三个RSS订阅源:最新消息、最新资源、新书通报,是否打算  进一步扩充RSS服务,比如开发读者借还书信息的RSS订阅和其他种类信息的订阅?
    由于RSS使用情况不明,且本馆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外借图书到期提醒、预约图书到馆信息,而读者方面也没有提出相关要求,所以暂时未考虑扩充服务。

6. 是否打算做些学科聚合?谈谈您对做学科聚合的看法?
    没有做学科聚合的打算。
    从内容上说,学科聚合与学科导航一样,都是基于对某一学科网上资源的了解,而学科聚合只针对提供RSS种子的网站,可以说面更窄。目前本馆学科导航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显然不会有精力做学科聚合。
    如果要起步,最方便的方式是寻找现存的RSS聚合。如国外的Planet……
    要使学科聚合显出效果,最好是各图书馆合作,在学科上各有侧重。同时为避免信息过载,应当追求质而非量。

7.    在图书馆的业务当中,RSS服务处在怎样的位置?
    RSS服务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可选方式,永远是处于从属位置的。
    而目前,由于用户状况不明、需求不强烈,暂时可说没有任何位置。

8. 最后,请您随便谈谈您对于图书馆RSS应用的观点和体会。
    尽管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开始提供RSS服务,但RSS阅读并没有成为一种流行的信息获取方式,而要改变这种状态不大可能由图书馆开始。
    当然图书馆可以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增加RSS相关知识的介绍,并以学生参与的方式提供RSS阅读的实践机会。但目前的现实是,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本身对RSS及其优点也未必了解很多,这样就缺乏探索与推介的动力。
    在目前的状况下,提供直接的RSS订阅固然是一种方式,或许更好的方式是在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中结合RSS服务。如期刊最新目次通告RSS集成在图书馆OPAC,在图书馆工具条中显示RSS推送信息,以及在网站上提供专题、学科的RSS聚合。(完)

参见:
老槐也博客:图书馆2.0,上海再下一城 (2008年09月19日)(会议通知)
数图研究笔记:首个图书馆2.0技术白皮书新鲜出炉 (7月 1st, 2008)

关于RSS制作,参见:
用RSS快车为网站制作RSS种子 (2007-06-30)
生成RSS种子的网站·学网的RSS种子 (2007-03-07)

台湾机构典藏(TAIR)

    台湾机构典藏(TAIR),采用DSpace建设,由各大学分散建立、并有统一检索平台。

发展
· 2004年起,世界各国大学已开始陆续建置机构典藏
· 2005年5月[台湾]教育部委托台湾大学图书馆进行“建置《台湾学术研究资源中心》运作架构、机制与执行策略计划”,该计划经教育部评估后,认为建置台湾机构典藏,为政府当局刻不容缓之重要工作。
· 2006年6月开始,[台湾]教育部继续委托台大图书馆执行“建置机构学术成果典藏计划”,以台湾大学为机构典藏的营运范例,开发机构典藏软体与完备相关行政作业流程文件与标准规范,作为全台湾各大学院校建置机构典藏的参考。
· “分散建置、集中呈现”的发展模式:截至2008/7/14,有64家高校采用台大研发的系统建立本校机构典藏,其中30家“种子学校”已经上线(被称为IR30)。除各校自已的系统外,以台湾机构典藏(TAIR)入口网站作为整体学术研究成果的累积、展示与利用窗口。
    目前台湾机构典藏显示总记录数为30566,其中全文13759,少于台大机构典藏的数量(见后)。因此“在台湾机构典藏(TAIR)系统中,将可以同步检索到存放在台大机构典藏系统(NTUR)之所有学术资源”之设想,看来尚未实现。

系统架构:采用DSpace 1.4 Beta1作基础,配合台湾之学术环境,依据中文语言特性及使用需求,客制化系统介面与系统功能。

作为模板的台大机构典藏·文件提交方式
    上传文件前,需同意“台湾大学著作典藏同意书”。授权用户(同时也是著作人)本人上传,上传前在线点击“我同意条款”即可;如委托学科馆员或助教上传,需先下载委托书,打印签名交被委托人存档。
    台大机构典藏目前已有记录54814条记录,其中全文27920条。从数量上看,用户参与度还是很高的。只不清楚这么多记录中,多少比例是由作者本人或助教提交、多少比例是由图书馆学科馆员代为提交的?

资料来源:
台湾机构典藏(TAIR) http://tair.lib.ntu.edu.tw/
台大机构典藏(NTUR) http://ntur.lib.ntu.edu.tw/
机构典藏计划网站(NTUR Wiki) http://ir.org.tw/
  其中“参与机构清单”有各机构库链接

相关会议:
台湾机构典藏学术研讨会 (2007/8/31)
台湾机构典藏实务研讨会 (2008/6/13)
机构典藏系统操作与管理教育训练 (2008/7/9)

via EVAN: 西文电子资源的视界
2008臺灣機構典藏實務研討會 (七月 23, 2008)
2008「機構典藏系統操作與管理教育訓練」(七月 23, 2008) 

读者服务礼仪──微笑

    中图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2008/7/1-5在长宁区图书馆举行
    会议虽然假青年之名举办,但会议主题“图书馆公共形象:研究、策划与设计”却是针对所有图书馆人的。“公共关系”部分的突发事件模拟应对、“活动组织”部分的策划展示、“文明礼仪”部分的表演,做得“好”或“不好”,均是图书馆现状的反映,如果说与“青年”无关,大概也离实际相差不远──青年在大多数图书馆里都只是“小山子”而已。
    断断续续地看了点QQ直播,认认直真地看了所有PPT──相信很多馆领导会如获至宝,作为改善图书馆形象的参考,更可作为馆员培训的教材。

    多位专家报告涉及馆员与读者接触时的行为规范与礼仪,其中有让我深以为然的,也有让我不以为然的。
    有些部分其实属于个人修养,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不做绅士淑女的权力,哪怕他/她是图书馆员。有些部分则是服务性行业的行为规范,似乎个人没有选择权,其中最受不了的要求就是“笑容/微笑”。
    曾经很无理地认为,儿子出生后自己看上去老了不少,是由于常常逗他乐,便常常笑,因而生出不少皱纹。岁月悠悠,早已到了怕笑出满脸皱纹的年纪,却并不是拒绝微笑面对读者的理由。
    自己去服务场所,最怕的就是带着莫名笑容、服务热情的服务员,往往见情形不妙就只有落荒而逃。作为一个馆员,也同样不想笑对读者,在我看来,需要做的只是在职责范围内、礼貌地、尽可能满足读者的要求。

    读者与馆员,常常互为镜子。
    在HKIEd坐参考咨询台时,一位咨询馆员说起老师讲她们这边都是面带笑容,而另一边外借馆员则冷若冰霜。其实这位老师忽略了自己前来咨询时带着求助心情而对馆员客客气气,而办理借还手续时则觉得是理所当然而带着公事公办的情绪。
    好的馆员是读者的镜子,可以用微笑换来读者的微笑。自己不才,常常以读者为镜子,见到温和客气的读者则温和客气,见到颐指气使的读者便也颐指气使,笑是不可能的。
    在PPT中举出“我最反感的服务用语”中有“那你投诉我吧”,在阅览室工作时也曾遇到一回投诉。有一位博士生常客,已经不记得何故起了争执,说要找馆长投诉。图书馆常来常往的,那就去吧,可他竟然问我馆长室在哪儿,毫不犹豫地向他详细说明方位;这还不够,明知本室只我一个的他接着问我叫什么名字,懒得啰嗦扯一张纸写上姓名递给他。
    结局是出乎意料的,他离开没一会就回来了,说:“大家都挺不容易,这次就不去找馆长了”。我看看他,无语。

[update 2008-7-8] 结语:面对读者,我更喜欢“不卑不亢、不冷不热、以礼相待”。虽然这是七十年代初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时的接待政策,用来对读者可能会被认为“政治不正确”,但我觉得撇开历史背景,内容上是最合适的,至少对自己而言。

参见:
会议资料下载:2008.07.03.上海.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演示文档 by 闲来无空
中国图书馆学会网站报道及相关新闻链接: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第四届青年学术论坛

文明用语PK资料:青年论坛之锦与石  by 老槐也博客
突发事件模拟应对:假如我是馆长 by 图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