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第一天

第二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5月31日到6月1日在南京举行。
第一天会议在南京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与气派的馆舍相比,这里有点出乎意料的简陋。议程见:
书蠹精:第二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图书馆举行 (2010-05-31 16:10:29)
博文未提及开幕式主持人陈荔京──博主经常提及的能干的副手。

上午开幕式、合影,然后是主旨报告,王松林的《编目工作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报告一开始就指出,高新技术并“不会挑战到置图书馆于死地的地步,而可能置于死地[的]倒是图书馆内部的某些机构或人员,如编目员和参考咨询人员”,不知道是不是王教授对编目员有所偏爱,要拉咨询员垫背。
报告介绍了多位作者的观点。比如编目业务外包,介绍曹秋霞与徐月华的观点;电子在版编目,着重介绍陈源蒸先生及《中文图书标识规则》;编目人员应对方面,大量引用刘炜,提及乔好勤、韩志萍、冯亚惠和李欣的文章,以及OCLC在2005和2007的二份用户报告。王教授对WorldCat Local很是称赞,连带着也提及了2006年第一届lib2.0会上本人的新一代OPAC介绍。

详见Nalsi的西文编目笔记II:南京参会记·编目会第一天上午

下午上半场特邀专家发言,都顶着中图学位信息组织专业委员会的名头。

第一位是我的“信息组织领域的国际研究动态”[update 2010-06-07:在线浏览],很宏观的命题作文,因而内容准备得比较多。午休时估算30分钟讲不完,所以跳过第一部分,直接从第二部分开讲,结果时间刚刚好。

第二位是卜书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及其展望”,前面部分对网络环境与修订必要性的论述内容很丰富,留给介绍第五版及展望的时间就不多了。比较有兴趣的变化是A大类可选择入相关各类、类似交替类目,G35情报学整个并入G25图书馆学。另外提到将会出搜索引擎版,引起网友兴趣。后来问卜老师详情,说是陈树年的设想,问了几个来回,仍未详。

第三位是司莉“知识组织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一开始就引用曾蕾老师的分类体系和那张著名的图。有大量的截图,用Nalis的话说,“了解了一大堆之前没听说过的服务”,需要慢慢消化。

第四位是宋文“图书馆信息组织业务生存与发展大趋势”。会议手册上印出的PPT是“从文献组织到知识组织──信息组织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其中与上午王教授所引刘炜观点很相近的是,编目员将向元数据馆员发展。印象特别深的是强调LC的《书目控制未来报告》。

上半场延时较久,原来放在最后的赞助商介绍被提到了下半场的开始。原来三个专题报告,只讲了二个,FRSAR延至第二天上午。
第一位王绍平“《国际编目原则声明》及其影响”,指出九大原则中最高原则是用户便利性。
第二位王璐“FRAD及其对名称规范控制的影响”,在介绍之余,设想做FRAD与CNMARC规范格式的映射。

详见:Nalsi的西文编目笔记II:南京参会记·编目会第一天下午

会议资料下载(含全国联合编目中心07-10年年会资料)

参观上海戏剧博物馆

    昨日在上海戏剧学院莲花路校区(原上海戏曲学校址)开会,会后参观了设在图书馆的上海戏剧博物馆(戏曲馆)。
    参观前在左侧展厅随便看,是传统家庭布置,在各地看得很多,没有太多惊喜。
    正式参观以动态展演开始,请来三个学生扮演的青衣、老旦、老生,各来一段京剧传统剧目片断。三个小孩子(那演老生的大概还是小学生),盛装却只是清唱,表演不足,而几位伴奏又在台前,激昂的伴奏声盖过了演唱声。结果就如鲁迅看社戏般,不知道唱些什么了──其实听得真切,我也听不懂。
    随后进入“舞台”后的右侧展厅,是京剧艺术陈列展,布展相当精美,出乎意料。那些京剧缩微版的人物、服饰,让我想起了日本人偶,如此联想自然很不敬,但真是很久没看到这么精致靓丽的传统造型了。后来听说这些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制做,已经后继乏人了。
    博物馆里还有名家用过的演出道具、服饰等。现在开馆不久,有些还裸放着,据说这些珍贵藏品以后是要收起来的。
    博物馆对京剧脸谱有十分详细的介绍,瓦块脸、六分脸……闻所未闻,像我这样的外行很难分辨。后来看到一幅绘画,大概因为是复制品,并未写有说明,解说者说是
“同光十三绝”,画的是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个京剧名家。有人注意到除了一个丑角,没有画脸的,难道那么复杂的京剧脸谱,只有百来年历史?

    对此很是好奇,回家翻看赠送的《粉墨中国──传统戏剧动态展演的本体史述》(王伯男等著),在第三章“中国戏剧的地域分布”中插入大量各地戏剧的脸谱,但对脸谱及其起源只字未提。网上查“同光十三绝”,是戏曲史上十分有名的史料,在百度百科词条中找到了答案,原来这十三个人中,没有净角(花脸),据传因绘者沈蓉圃不善勾画脸谱所致。
    在二楼还有资料陈列,包括图书及手稿。时间所限走马观花,印象深的有:某现代手稿把400格的文稿纸横过来、从右到左竖着写,很传统;油印的“观影记录”表格,钢笔填写片名、日期、观看者及观感等,那个“影”字还是简体字(左边是“井”);某京剧名家的手抄剧本,用毛笔抄在宣纸上。

    博物馆名挂“上海戏剧”,但本次陈列展似乎并没有突出京剧在上海的历史。
    秦邦廉老师还问了王伯男馆长一个更深入的问题:上海戏剧并不只是京剧。王馆长显然对此很了然,说是……七种剧(抱歉没记住),但因课题时间所限,只能专注一剧,像越剧方面很多资料都没有收集。只得留待来日了,看来王馆长是会继续做下去的。
    上海本地戏剧是沪剧、滑稽,其他几种大概是越剧、淮剧、评弹、昆曲吧,很多也是历史上在上海这个大舞台发展起来的。

参见:
上海戏剧博物馆昨日开馆《新闻晚报》2009年12月6日

第二届国际图联图情专业学生论文奖征文

    2010年国际图联年会将于8月10-15日在瑞典哥德堡召开,会议主题:知识的开放获取──推进可持续进步。
    为鼓励图情专业学生参加年会,IFLA开始第二届图情专业学生论文奖征文(IFLA LIS Student Paper Award 2010)。

    对象:全世界所有以图情专业为第一专业的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博士研究生。
    应征者需先参加2010年IFLA年会各专业组征文,在摘要通过专业组审核后,再提交全文及教授推荐信。
截止日期:
    摘要提交:各专业组情况不一定相同,以编目组为例,截止日期1月15日,录取通知2月15日
    论文全文提交:4月15日
    通知获奖情况:5月1日
第一名奖励:
    
2010 年国际图联年会注册费,经济舱机票,住宿费,总数不超过2,600 欧元。
    
1年期IFLA 会员免费,在IFLA Journal 上发表该论文。
第二、三名:获奖证书

    详见通知中文版

    目前编目组征文已有中文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用中文写是获不了奖的。
    八卦:2009年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获奖者是意大利人。以此推测,2010年获奖者是瑞典人的可能性比较大?争取二、三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