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往事中的图书馆员

    近年来看到不少历史故事,始知图书馆员还真是无处不在的角色。如雨僧图文并茂推介的美女馆员毛夫人及其夫君,就是最著名的两位。
    近日看《文汇读书周报》上“沈从文一段鲜为人知的恋情”(2009年5月15日第14版),又多知道一位,那颗在沈从文的生命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女作家高韵秀、笔名高青子,也曾做过图书馆员(西南联大图书馆,1939年6月到1941年2月)。
    上文摘自《红尘往事:民国时期文人婚恋传奇》(刘宜庆著),这书不是我感兴趣的类型,不会去买来看,但猜想书中的图书馆员或许不止高青子一人。

   
那些曾经的图书馆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图书馆的过客。想来图书馆对文人而言,或许真是个很不错的临时栖身之所。民国年间,大约是一时找不到合适饭碗的,
往往选择在图书馆里落个脚,先糊上口,再谋发展。民国以后,则凡被管理层认为不适合从教的,都被发配到图书馆去,除非天不假年,否则情势变化后,这些人便会大批离开图书馆。比如五七年那些人,如恒河沙数。直到一年多前,还有立志创立中国XMD的一位教师加盟图书馆(新年旧景:又来一个图书馆员?)。前些天还有老师考评不合格被调到图书馆当管理员的。
    当然,图书馆收容的是广义上的文人,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过当程亮告诉我们“长春市图书馆历史上的著名馆员”,还是有点出乎意料。原来图书馆不仅有“博士后”,还有皇帝后妃。

    在中国,图书馆员真是一个很奇怪的职业。不过呢,如果要讲职业地位,其实是天下鸟鸦一般黑。在图书馆员职业化的始祖美国,虽然年年说图书馆员是最佳职业(比如图书馆员:2007美国最佳职业),但其实是因为没人愿意做,所以缺额大(图书馆员:美国最不受欢迎的工作)。至于美国一般人对图书馆员的看法,不妨看看看不到的,價值?”

[2009-5-23 update]再加一个例子,还是编目的:

寻找先父张西曼北京大学“户籍”的经过(《中华读书报》2009年5月20日第5版)

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 中华民国九年十一月编. 第八页

总务处图书部兼图书部主任 本科政治学系教授 李大钊 守常
图书部编目课  助教 顾颉刚  事务员 查士 冰如  事务员 张西曼 西曼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前一阵《新民晚报》发文称说上海话没文化引起一片口水,除了地域情结及社会心结,方言的衰弱是其背后不争的事实。很多人似乎并不在乎方言的消失,以所谓的“繁荣”为最高目标,其实两者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繁荣总有度,而消失的文化却不是想要就能找回来的。[update: “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大家认同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先挤压、后抢救”却仍是司空见惯的文化现象。]
    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2009年第2期发布,专题名称“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提到这个高度,正说明语言对于多样化社会的重要。当然有人希望大家“同一个梦想”,对此只能是无话可说。
   
刊中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的话:“一种语言的消失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消失,特别是操这种语言的团体——不必说诗和传说,更不必说谚语和笑话——传统和口头表达组成的珍贵传承。语言的消失同样损害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保持的关系,因为语言荷载着丰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识。”

    本期有一篇文章“每一种语言都是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版世界濒危语言图谱》。去年,阿拉斯加(美国)的eyak语随着Marie Smith Jones辞世而灭绝;1992年土耳其的oubykh语随着Tevfik
Esenç逝世灭绝;1974年随着Ned
Maddrell逝世,马恩岛人所操的马恩语灭绝……。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版世界濒危语言图谱》,200多种语言在三代内灭绝了。(图谱始于1950年)
    在这个图谱中,中国有143种语言被列入不安全以上级,基本上在少数民族区域:

    由于中国人口庞大,汉语的众多方言现在还不是濒危语言。不过,谁知道N代以后会不会也列入这个图谱呢?要知道,法语曾随殖民地扩展成为世界强势语言之一,然而法国北方方言chtimi语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濒危语言。(严肃地讲, chti语是什么?
    本期另有一篇“Wuthing we gwen tull?(我们说什么呢?)”,用事例说明“学校可以灭绝或振兴一种语言”。但愿我们的学校不再强求学生在校讲普通话,给方言保留一点生存的土壤。

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新版世界濒危语言图谱 (2009-2-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版世界濒危语言图谱》(有英、法、西班牙文版)
UNESCO Interactive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订阅《信使》:http://typo38.unesco.org/zh/cour-subscribe.html

参见:
One World, One Dream
(2008-08-10)
语委的上海话调查──用统计欺骗人 (2007-09-29)

读《元数据》(预告篇)

    曾说了很多次编目员宜转型做元数据图书馆员,其实自己对元数据所知甚少。做花生壳“关于内容编码体系及规范控制的问卷小调查”,弄得自己信心全无,于是说她的问卷题目不厚道,其实是宣称自己很无知。

 

    最近开始读曾蕾与秦健教授的Metadata,感觉这本教科书对我这样只有零碎的元数据知识的读者,很是适用。比如以往对Keven常挂口中的“应用纲要”没有任何感觉,现在总算理解了。再比如,刚开始接触数字图书馆时,发现到处都是“最佳实践”或者“良好实践”,现在也多少知道其语境了。自然,花生壳眼里的基础题现在也难不倒我了。
    因此,大言不惭地说,作者真是送对人啦 🙂 虽然书到手两个月才开始读,到现在为止还只看完第三章(阅读速度每晚10页左右),并且其余的一多半看来还要过些日子才会继续读,感觉很是对不起两位 🙁
    全书看完,将写读后感若干,先做广告在此。

参见:《元数据》与metadataetc.org (200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