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数字图书馆2009年5月25日开馆,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的《高丽亚那》2009年夏季号(v.17, no.2, p.32-37)载文“国立中央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韩国的文化地标”,图文并茂予以介绍。图书馆入口处的触摸屏像是隔断玻璃,对我而言很新鲜。文中的小标题:

最先进的图书馆
全新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信息共享空间)
(不论读者的性别、国籍、语言或者是否残障,均无等差)
以读者为中心的空间
(用户创建内容UCC)
(应用“图书馆2.0”理念,积极收集读者创建的优秀UCC、博客、共享空间等。目前这类资料收藏量已达43万份……目标……270万份)
(允许一定程度的声音存在……考虑到知识信息社会协作与沟通的需求,也向读者积极提供讲座空间)
国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物理空间服务
-数字集群空间
-分组数字学习空间
-多路传输空间
-多媒体制作室
-数字书吧
-室内园林
数字图书馆门户服务
世界中的国立数字图书馆

从介绍看,该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很相似。而文章在介绍拔高的同时,也不忘提及其不足,却是在我们(尤其是面向海外读者)的报道文章中很少见的。

《高丽亚那》网站有中文版,近年刊物全文提供,有单篇文字及PDF下载,也有整刊电子书浏览。网站有全文检索,但使用中文无效。上文可在首页用“digital library”查到。

PS: 每次看《高丽亚那》,对韩国小心翼翼地呵护其传统文化印象深刻。不过最吸引我的栏目是韩国菜肴,图文并茂并附详细的做法。

小西米制作方法

    附近超市都没有小西米,上回去农工商超市,看到有散装的,一激动就买了。可是没有包装袋,就没有“食用说明”──过了一个冬天、又过了春天,已经记不清怎么烧小西米了。于是上网查,在众多言之凿凿的说法中,凭记忆筛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第一次比较失败,几乎糊成了一锅;第二次就比较象样了。
今天特意去麦德龙,买到的是“闽融小西米”,参照上面印的“食用方法”,加上自己的心得,效果很好,当然这次小西米的质量也比散装的好。

    为免忘记制法,在此记录一下:
0、用量:小西米做好后,会“发”出很多,家里人不多的话,每次用100-150克足矣。
1、锅中放较多水,中火煮开后倒入小西米,不时搅拌以防粘连,水开后转小火,沸煮15分钟。此时小西米边缘透明,中间有一个不透明的白色硬芯。(注:小西米不用清洗)
2、把锅中粘粘的热水倒掉,并用流动水冲小西米降温,待水温不热后,将小西米放在较多清水中,浸泡约2小时。
3、搅拌小西米以免粘底,然后锅放中火烧开,转小火不时搅拌,沸煮10分钟。在此过程中,小西米的白芯渐渐化开,但仍未完全透明。
4、将锅端离灶台,加入若干低温的饮用水以降温(如果锅中
原来水比较多,先倒掉热水)。静置若干时间,小西米变得完全透明。在变透明的过程中,小西米还会吸水,所以锅中水应该多些。
为保证小西米口感弹性足,我直接把热锅放进了冰箱冷藏室降温(当然锅底加了垫)[update 2011-8-31: 可在掉倒热水后加冰块快速降温,再放入冰箱冷藏,效果更好]。

    不知道为什么,照片拍出来比较白,不如看到的那么透明。

    记得很多年前,大千美食林的西米饮品叫“青蛙下蛋”,很绝。现在经典吃法是椰汁西米露,只是儿子不喜欢椰汁,改用牛奶,视觉效果差不多。


童年的零食

前昨两天,父亲去参加青年文工团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遇到已定居澳州十多年的吕伦伯伯。八十五岁高龄的他记起父亲后,对父亲说:“侬有一个老漂亮的囡-n。” 听到父亲转述,出乎意料之余,心里甜丝丝的,回想起住在长乐路的童年时光……

想起来,物质匮乏的童年,很多记忆,竟然都和吃有关。而货币的计量单位,基本上是分。
每天上学路上,经过乌鲁木齐中路96弄口的小店。三分钱一包的盐津枣、五分钱一包的桃板,很是馋人,但一个月也买不了一回。盐津枣最便宜,被蔑称为“鼻头污”(鼻屎),在人前吃还会很不好意思。
炎炎夏日,口袋里会多些买棒冰的钱。上学经过安福路转角的食品店,如果买到了三分钱一根的断棒冰,会为便宜了一分钱而开心好久──碰上四次,就意味着多吃一根。
西瓜凭证供应,但居然有不要计划的西瓜肉卖,价格还和西瓜差不多。大西瓜的肉,味道寡淡些,据说是要瓜皮做果酱出口。于是带上大锅、茶壶(开水壶),约上邻居排队,买回西瓜肉加西瓜水,也是夏天很令人开心的事。

有一段时间,在区少体校练技巧。放学后和几个同学一起步行去徐汇网球场边上的少体校,经过乌鲁木齐南路上的一家食品店。因为运动消耗大,所以家里每次都会给点钱买吃的。那时2两1个的面包便宜的就1毛钱,但我不喜欢吃。一般买七八分钱半两1个的圆蛋糕(有浅色或深色两种),或者交替买更有味道的鸡子饼,当然都是要粮票的。

爆炒米花的流动摊贩,隔一段日子就来安福路。好象也没有固定的日子,但一到大家都会奔走相告。带上一杯大米或者冬天节余的风干年糕片,少许油、几颗糖精片,排上一二个小时等候,几分钱爆一锅。摊主转动密闭的米花炉,不时停下加一勺煤,过一段时间,随着震耳的开锅声,爆好的东西沿黑乎乎的铁笼冲到油黑发亮的布袋中,在今天看来绝对是令人恶心的,但从没听说有什么人吃坏肚子。回家将冷却的炒米花、年糕片放入饼干筒,可以香香地吃上好长一阵。

现在每每进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吃食,只能感叹自己居然没有吃的欲望,也没有吃下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