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权威学术期刊

    Ericnet问国外权威图书馆学术期刊。说来惭愧得很,自己很少看期刊,不管是中文还是外文,对期刊是否权威了解有限。以前比较有空时,也只有Online每期必捧读,尤其喜欢看Greg R. Notess的专栏。现在不得闲,也不大看了。
    当然不看期刊,是指不怎么浏览期刊。无奈要写论文时,还是要到数据库中去找期刊论文来看的。这时,目标只在与我的论题相关的论文,而不关心它登在何种期刊上。
    很多期刊,我等根本无缘一见,即使是权威又能如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说来不错,自己在国内还从未曾用过。身为图书馆从业人员,不知道是我应该汗颜,还是图书馆的ILL制度应当改善。
    清华大学图书馆将“2003年OCLC环境扫描”译了出来,将文摘版放在了网上。内中提到一个统计数据,78%的信息搜索者说开放的WEB提供了他们需要的大部分东西,对此感到满意。而“图书馆人担心用搜索引擎找到的信息没有在图书馆里找到的信息可信和权威,并且担心人们因此就不学习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技巧),从而漏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我虽然是图书馆人,却也是78%中的一份子。现在早已不是信息稀缺的时代,有价值的东西太多,根本看不过来,漏掉实属平常。而且我相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你总会通过某个途径了解到的,而这个途径,未必是期刊。期刊发表论文的时滞,决定了它已经不可能像前网络时代那样受人追捧。作为信息源的时效性,期刊对比网络,如同当年专著对比期刊。当你看到期刊上都在讨论某个问题时,恐怕就是你另辟蹊径的时候了。
    近一年来,在网上看东西比较多。发现追踪那些权威机构、权威人物,远比看学术期刊来得有趣。记得曾见到一个统计数据,说是论文放在网上,引用率会增加多少。这也是国外机构库、开放存取期刊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最后,虽然不在行,还得给Ericnet一个交代。请参见:SSCI收录图情期刊一览表(56种),应该可以算权威吧?有相关期刊出版机构的链接。这些机构如Emerald GroupInformation Today等等网站上还有很丰富的内容可以挖掘。
    另外,图书馆员因特网图书馆(ILL)有网上Library Journal,依图书馆工作分别列出相关期刊网站的信息,一般只有目次与文摘,仅部分有全文。

 

搜索“编目”,今天我第一

    今天头晕晕的,不想写blog。从RSS阅读器中看到A9变脸,跑去看看。职业习惯,随手输入“编目”二字。同时选择了Web与Books,想着查查看有没有编目方面的书――居然想亚马逊上有中文编目书卖?
    Web结果第三条就是“编目精灵”(catwizard.blogchina.com),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于是把几个常用搜索引擎都拿来搜一搜,输入“编目”,Google、百度、雅虎中国MSN中国(3721)竟然都是第一,更出乎意料。
    常收到垃圾邮件,说只需花N元就可以使Google排名进入前十位。不知道所用的办法是不是象我这样,不断地发些东西,经常使用“编目”这个关键词。

   搜索引擎的排名是动态的,如同网上的内容,不知道何时就没了踪影。
    某天想起曾在网上见到过一个Flash,想在blog中引用。那时还没用网摘,网址没保留。通过Google搜索,花很大功夫找到,却已不可访问。通过网页快照信息,用QQ联系上作者,不料作者说那个Flash他自己也没保留。今天想用网页快照将此Flash链接于此,却发现网页快照也已失效。
    那个Flash是“103被7整除”。半生前由L君告知“103被7整除”的秘密,晃悟世界原来有不同的规则,而人生也常在“103被7整除”中度过。

 

各晒各的太阳

    今天很热闹,老槐号召“做芙蓉姐姐似的好馆员”,游园则要图书馆员们“勿做芙蓉姐姐”。芙蓉姐姐不过是个幌子,其焦点都在图书馆员缺少自信。
    看网络上的种种言论,得以了解图书馆员缺少自信的重要原因――说起来是社会地位低,换种说法就是Money少。因为社会评价标准单一,没有Money就没有地位,从而也就没有自信。

    记得读书时,一位同学给我讲过一则外国故事:
    一对旅游者到海边旅游,看到一位渔夫在海边晒太阳,边上是他破旧的渔船。
    旅游者与渔夫聊天,问他为何在此晒太阳,而不出海捕鱼,多挣点钱。
    渔夫说,自己今天已经捕回一船鱼了。
    旅游者说,还可以多捕几船鱼。
    渔夫反问,为什么要多捕鱼。
    旅游者说,多捕鱼,就可以卖掉换条好一点的渔船。
    渔夫问,然后呢?
    旅游者说,可以雇人捕鱼。
    渔夫问,到时候自己干什么。
    旅游者说,可以象自己一样到处旅游,在海边晒太阳。
    渔夫告诉旅游者,自己不正在晒着太阳吗?

    今天Google一下,发现网上到处都是这个“渔夫晒太阳”的故事及对此故事的不同解读。

    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而人生也应该是各各不同的。渔夫也好,旅游者也好,各晒各的太阳,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只有在多元的世界里,每个人才能生活得自信。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把握自己。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同学,曾经对渔夫充满敬意。如今人在天涯漂泊,不知在如何“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