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相信公司会做图书馆的活

远洋老师在书社会推介博文“永远不要信任公司取代图书馆”,称谷歌购买的档案、扫描图书等创举都基本停滞了。
博文前半部分汇总了Google十五年来在保存历史方面的进退,看后特别有感触。想当年曾经是Google的超级粉丝,玩过早期Google实验室的大部分实验品。这些年来,看着Google一步步变得更商业、不断地关闭好功能好服务,除了无奈还是无奈。至今耿耿于怀的是Google Reader,先关闭分享功能导致使用体验下降,然后又因用户不足而关闭服务——而这是在把其他RSS阅读器打败后所为,显得尤其可恶,以至现在找不到理想RSS阅读替代品。
现摘译博文前半部分,可供了解Google的前十年和后五年。
Never trust a corporation to do a library’s job / by Andy Baio (Jan 29, 2015)

———-永远不要相信公司会做图书馆的活———-
1999年,Google在成立一年后写下其使命声明,为公司接下来十年定下方向:
谷歌的使命是组织全世界的信息并使之广泛可获取与使用。
多年来,Google的使命包括保存过去。
2001年,Google做的首次收购是Deja档,把这个最大的Usenet档重新发布为Google Groups,增补早至1981年的存档信息。
2004年,Google Books标志着该公司意图扫描每本已知图书,与图书馆合作,并开发其自己的图书扫描仪,每小时可数字化1千页。
2006年,Google News Archive发布,有早到200年前的历史新闻文章。2008年,扩展至自己做数字化,扫描从未上网的报纸。
最近五年,始于约2010年,Google管理的重点转移,这些档案项目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完全被抛弃。
在一系列重新设计之后, Google Groups实际上对研究目的而言已经死去。档案虽然仍在线,但已没有途径按日期查询。
Google News Archives死了,于2011年被消灭,现在把检索者定向到使用Google。
Google Books仍在线,但近年扫描工作缩减了,或许受阻于仍在上诉中的十年法律纠纷。官方博客2012年停止更新,推特帐号自2013年2月起休眠。
甚至其旗舰产品Google Search也停止了对web历史的关注。2011年,Google移除了让用户根据日期过滤搜索结果的时间线视图(Timeline),同时一系列对其搜索排序算法的重要更改,更偏向资源新的而非旧的页面。
两个月前,Larry Page宣称该公司超越其14年旧使命声明,其雄心已增长,其优先级已变化。
2015年,Google关注现在和未来:其社会和移动工作,实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车辆和光纤。
事实证明,组织全世界的信息并不总是有利可图。作为公益保存过去的计划确实不是大的利益中心。旧Google知道,但似乎不在意。
保存过去的愿望和20%时间[员工每周可有1天时间做个人感兴趣的其他项目,2013年时已不复存在]、Google Labs[2011年关闭]以及偶然实验精神一同死去了
—–
P.S. 此文副标题是“当谷歌放弃其过去,互联网档案人介入保存我们的集体记忆”(As Google abandons its past, Internet archivists step in to save our collective memory)。文章后半部分是推介Internet Archive,介绍了非营利组织IA的工作及其旗下保存的资源,以前只知道Open Library和Wayback Machine,看介绍还有音视频甚至软件等,值得了解。

在嘉定图书馆举办的上图学会2014年会

很早就在手机地图上收藏了嘉定图书馆,想着什么时候下决心去看看这个在国外得了室内设计奖的图书馆。听说今年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年会定在该馆后,第一时间网上注册。今天开会,一早公交换地铁,然后在嘉图志愿者引导下转接驳大巴,花了差不多一小时,到达图书馆。会议签到后,趁会前半个多小时在各处转了一圈。虽然缺乏艺术细胞,但不妨碍我喜欢上这个随处可以看到风景的图书馆。
本次年会开幕式也是嘉定文广局的“文化嘉定云”新版上线仪式。馆大厅有个该网站的展览,做得很高大上,而无处不在的网站二维码,甚至做到了会议小礼品钥匙圈上。看了介绍,也访问了网站,确实做得不错:文化嘉定云

当然不能忘了主要还是来参加年会的。
参见: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4年年会日程(大部分报告PPT及主会场录像估计会陆续上线)
[update 2014-12-25] PPT下载-需注册登录
[update 2014-12-26]报告视频上线-需注册登录。现在有4个主旨报告,重看仍觉得很有感染力,很推荐。
(微博话题:#新常态新思维新服务#

踏着时间点进剧场,五百多人的会场,只有前面几排还有空座。原以为是留给领导的,不料后来介绍嘉宾时发现,领导们都坐在第八排。
本次年会主题“新常态、新思维、新服务”,由K师相当传神地英译为“New territory from the new thinking for the new normal”。有同仁以为图书馆也跟风“新常态”,殊不知早在二年前的东莞中图年会上,上图吴建中馆长就提出了“新常态”。(参见建中读书:新常态新指标新方向——吴建中在201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上的报告,2012-11-22)
本次年会主旨报告没有请业内大腕,而是请了四位青年才俊,还为每人制作了一幅易拉宝,光彩照人(微博图片),羡慕嫉妒恨有没有?每位报告15-20分钟,互动10分钟,包括专家点评、听众提问。前两位帅哥是教师,一个讲理念、一个讲方法,均激情四射、富有感染力;后两位美女是馆员,一个讲数据、一个讲阅读,娓娓道来、沈稳大气。上午会议到12点半才结束,会场秩序良好,可见报告内容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当然先前的茶歇很丰富,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原因。[抱歉因为美食,遗漏主持及点评专家李国新、张甲、李超平的精彩,可以自行脑补,或者看即将上网的视频]
[update 2014-12-19 补一段] 专程从北京赶来的李国新教授一身而兼二任,开幕式作为文化部专家发表讲话,借用一句戏评“真的很像钦差大臣”;主旨报告作为北京大学教授作主持兼点评,对年轻人优评有加,而且竟然知道阿兹猫出自蓝精灵——不知道是不是当年陪小朋友看电视的积淀。

上午会议结束,早上的寒意和雾霾一同渐渐散去,在冬日暖阳下步行去午餐,感觉天气相当帮忙。

下午有六个分会场,作为委员,参加信息资源组织专业委员会的“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与保障”分会场,第一版块专题发言,第二版块互动交流。
专题发言共有7个。段双喜“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13年外文图书保障率调查报告”先前在馆内已经听过,比较推荐;另外从个人角度,对交大张轶华“电子资源编目实践与思考”和华理康健“中文图书征订书目分析与评价系统”比较感兴趣。
以我听会经验,发言超时是常态,尤其是在给定时间不足25分钟的情况下。如果只给15分钟,则需要和报告人约定,省略背景知识之类,以大家都具有相关常识为前提。
互动交流在延时45分钟后开始,主题是“RDA的脚步近了”,本人参与。前一周上图联编中心年会时遇专委会主任李芳,谈起如何才能说服领导决定转向RDA,因而做了一点有针对性的准备。因互动时间有限,只是部分表达了我的想法。
今天午餐后遇到上外白晓梅馆长,也谈及同样问题,故决定将会前准备的简单内容另写博文一篇,供感兴趣者参考。(原想附在本博文后,但似乎混在会议一起内容太杂了)

师范大学图书馆年会:报告已上网

本月上旬,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图书馆第二十次年会在本馆举行——竟然已经二十年了。在高校图书馆联盟竞相出现的背景下,现在也有了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本次会议同时还是“海峡两岸师范大学图书馆论坛”,与会的除了大陆各师范院校,还有台湾师范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
此系列会议以前是叫馆长会议的,本次虽无馆长会之名,但与会者同以往一样,都是馆领导。印象中上一轮在本馆开时被要求旁听过,此次会场狭小,连打个酱油的机会都没有。尽管如此,还是作为粉丝强行闯进会场,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探索》,这几天已向多位同事推荐。

会议报告大多已在会议网站上网,可以下载PDF。有些报告只看不听是没有感觉的,或许以后可以看到视频。
从个人兴趣角度,比较推荐香港教育学院图书馆馆长郑保瑛的《「绩效指标」与「投资回报」:香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运用分析》。十多年前曾在香港教育学院工作了三个月,当时郑博士是副馆长。那天听完东北师大报告,离开会场时匆匆与郑馆长打了个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