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存取的美丽光环

    学术期刊/论文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现在成了热门话题。在小小的图情blog圈,就有lowie年心二位密切关注OA。更早自然是几位blog前辈,如easy librarian写的”open access and more open“;最早关注国内OA服务的应该是sogg,他早早地做了链接,并写有”预印本服务“;tsingove也写了”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并说想以OA内容做信息资源共享的课程论文,最近已在期刊上见到该文。还发现tsingove早就写了”开放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比我的”DOAJ:免费、全文、高质量学术期刊入口“早了有半年之久(汗)。

    IEEE的The Institute在2005年3月刊发表了Trudy E. Bell”向所有人免费的信息?“(Information Free-for-All?),专题报道OA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加速OA由假设走向现实的三件事:

  • 7月,英国下院科学委员会报告(pdf文件),建议”所有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建立机构库”
  • 11月,Google发布”学者“,搜索机构库及研究者个人网站的学术出版物
  • 12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国家卫生研究院拨款法案,要求取得NIH资助从事研究的作者,将其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论文的最终版本,存放一份数字拷贝在NIH的公共库即PubMed Central中。

 

    除了Google,从另二件事看,OA已经进入立法视野。作为老牌学术出版机构,IEEE代表的自然是非OA的观点。然而,其出版部门的Anthony Durniak的说法不无道理,”开放存取听上去像一场利他的社会运动,但实际上是一种可选择的商业模式。
    “一种可选择的商业模式”,真是一言点醒梦中人(对OA知之甚少的我)。
    OA要能够生存与发展,当然需要钱。年心推荐的E-LIS应该是不要钱的,不知道它何以生存?记得lowie谈到过作者支付模式,在最近那篇”开放存取运动将解决学术期刊危机“中的数据,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作者需支付每篇1500美元,英国生物医学出版中心BioMed Center每篇500美元。而该报道重点非议的也是这种模式,其提出的费用是每篇1000-3000美元!接下去的讨论可想而知:作者是否支付得起,对无钱者是否公平,文章质量控制,等等。其后更是提出说明,OA将使研究机构支付比订购期刊更多的费用。
    这只是一方观点。未来如何,不得而知。只是在我们这里,普遍的模式既非OA,却又要作者支付发文费――先替编辑部给出个解释:给的这点版面费哪里够?与世界接轨,每篇文章即使收500*8.xx元人民币,也只是个下下限!

OA的不同译名及相关文献请参考:
lowie:有必要规范Open Access的中文翻译

 

图书馆索引LibDex

图书馆索引(LibDex: The Library Index),收录18万世界各国各类图书馆信息,包括图书馆主页、国家/城市、图书馆类别、OPAC网址和图书馆系统名称等。通过国家浏览途径,看看我国的情况,仅收录20余所图书馆,就知道数据远谈不上丰富。如果想把自己图书馆的信息加进此索引,可以在线填一个表Add Your Library。因为数据不全,所以如果想了解某图书馆信息,或许直接用Google查更方便些。

LibDex的特色在于提供按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公司(OPAC Vendor)浏览图书馆。由此途径,一可以了解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都有哪些,这里列出有一百多种;二可以了解这些图书馆系统的市场占有情况、在非拉丁字母地区使用情况、适用的图书馆类型,试用一下OPAC的功能,作为引进系统时参考。虽然数据同样不会太全,但基本情况不会差得太远。比如可以分别看看国内引进较多的ALEPH (Ex Libris)、HorizonInnovative InterfacesSIRSI几个系统的情况。

参见:

图书馆员的因特网图书馆INTERNET LIBRARY FOR LIBRARIANS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Library Automated Systems

[update 2016-4-12] libdex.com无法访问(域名自1999-11-16注册至今有效)

美国版“我是博客”:Blog Person

    去年末Google宣布与五大图书馆合作数字化其馆藏,美国图书馆协会当选主席Michael Gorman在洛杉基时报发表文章,对Google极尽讽刺之能事。那时我还没看外国同行的博客,不知道美国图书馆界的blogger们是如何反应的。但最近Gorman在美国《图书馆杂志》又发表文章,对图书馆界blogger们予以回击,可知当时他被骂得够呛。接下来我就看到无数博客的反击和Gorman的回应,keven据此写了”Michael Gorman最近有点烦“。
    Gorman在文中没有用常用的blogger一词指代写博客的图书馆界同仁,而是用了blog person,因此Free Range Librarian做了一个  标记,并鼓励大家将此图贴到自己的网站上去。一如去年年末,国内为”博客”/blog之名论争时,出现的”我不是博客“标志。

    最近美国图书馆界的盛事之一是第20届”计算机在图书馆”会议Computers in Libraries (CIL 2005)。刚被美国《图书馆杂志》评为2005年度Movers & Shakers的二位blogber之一的Michael Stephens,在其博客上号召与会的博客们穿上印有blog person或blog people字样的T恤,大概是要向参会的Gorman示威吧?
    循链接而去,看到了一个网上图书馆员超市,正在向图书馆员销售各种各样带blog person或blog people标签的物品,包括――小到钮扣、磁贴,大到玩具熊、购物袋、T恤,甚至还有汽车保险杆的标签。

    事情弄得如此热闹,以至Library Stuff 开玩笑说,可能Gorman私低下喜欢博客/weblog,正以他自己的方式帮助blogger们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更正 (2005/3/26):
    Gorman用的是复数的blog people,故blogger(s)在单数情况下使用blog person。
    今天又看到一个与复数谐音的BLOG PEEPLE标记:Blog peeple … got tiny little voices goin’ peep peep!
    博客毕竟不是主流,只能悄悄地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