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找工作:由美加图情专业就业调查谈起

    最近由于良芝老师关于图书馆学毕业生找工作问题的一封信,引起对图书馆学教育的讨论。其实以前每年没有多少研究生毕业,我找工作还花了不少时间,更遑论现在一年数百万毕业的学生。找工作不容易,但图情毕业生也不一定就特别难。图书馆不要,或许其它部门要,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如超平老师很自豪地宣称,“我的学生在电视台和报社的应聘大战中也pk了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学生”。

    Library Journal最近发布了2004年ALA认可图情学院毕业生工作与工资调查“Closing the Gap―Placements and Salaries 2004”。看看美国、加拿大图情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可与我们的情况作一些对比。

    基本情况是:ALA认可的学院共56所,有46所回答了问卷,4870名毕业生中40%共1951人回答,为历年最多。学校方面“认为他们没有为安排其2004届毕业生遭遇任何严重困难”,“35%指出职位数似乎较前一年有所增加,约增加5%-40%。”
    两国一年有4870图情毕业生,人数应当比我们多不少。而学校方面并未感觉毕业生太多而有什么压力,可见他们图书馆事业远比我国发达。

    实际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否如学校方面那样乐观呢?调查的结论似乎也同样乐观:“1779人(92.8%)找到了工作,其中1397人是全职”。
    算下来全职占71.3%,以我们的观点,大概不值得乐观。因为在我们这里,兼职(part-time)基本上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自然不能视为找到工作。

    毕业生找到的都是些什么工作呢?在图书馆,“传统位置包括参考/信息服务和学校媒体中心。但这两类仍在下降,从2003年的26.50%和21.47%分别下降为2004年的22.92%和19.52%。儿童与青年服务稳步成长,增加了42.6%,合计占10.65%”。“职位减少的领域是学术图书馆与图书馆合作机构/网”。(详细数据见该文表6)
    我猜想,如果毕业生愿意去在美加两国占20%的“学校媒体中心”也即中小学图书馆的话,恐怕找工作就不会那么难。占约1/4的“参考/信息服务”似乎听上去不错,不过,如果各位看过游园一再推荐的Feel-good librarian(还有她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故事),就会知道这个工作并不象我们这儿那样“高档”。我不知道“儿童与青年服务”是怎么样的职位,一网上skywind介绍他自己的美国公共图书馆生涯,一大群小学生跟在他后面问作业,或许就类似这样的工作――你愿意去做吗?我们这儿的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学术图书馆,职位却在减少。

    有更多的人在图书馆以外找到了工作,“从2003年的2.61%到2004年的9.08%”,“包括非传统的如银行与金融机构,也有政府机构与学术部门中直接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关的职位”。从事的工作有“社区信息技术辅助、档案服务与计算机培训”、“信息咨询、地理空间信息与地图及软件开发。”
    这种向其它领域扩张的趋势,与我们这儿相似。图情专业学生找工作,还是应当开阔一点思路。

    在哪儿找工作都不容易:“仅23%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
    由于美加是硕士教育,很多学生以前工作过,最简单的就是回原单位:“找到工作的人中,36%毕业后回到原单位(95%是图书馆)。”费时费钱有回报,“其中85.6%在取得硕士学位后获得加薪升职的好处。”
    “对没有回到原单位以及没有在毕业前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找工作是艰辛的。如同在2003年,找工作平均约花4.5个月,短的一周,长的超过15个月”。每个人的机会也是不同的,一些人找工作花了“长长的精疲力尽的数月”,而另一些人则“在毕业的一二周内得到二或三个工作机会”。

    找不到好的工作,那就继续读书吧。“约2.9%的毕业生继续其教育”,但是“仅39%在图情寻求更高的研究生教育”。他们认为“LIS硕士及第二硕士学位的组合将使我得到想要的位置”。
    可见美加的现实与我们的现实是一致的――如果想在图书馆得到好的位置,一直读图情,哪怕读到博士,恐怕还是不能如愿。不同的是,这些毕业生原来就有自己的专业,“53%为寻求第二或第三个职业”才来读图书馆学。他们有读另一个硕士学位的基础(本科),而我们的图情毕业生大致是缺乏的。还在读的学生们,多选一点外系的课吧!或许读完其它硕士,就此与图书馆bye-bye,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每年不是有很多其它学科的研究生来图书馆就业,“抢”了图情毕业生的饭碗吗?

    如何找工作?找工作时应持的理念?在多个工作中如何选择?过来人的经验与感想,尽管中外有差别、也有相同。请去看原文吧。

 

图书馆供应商谈图书馆

    图书馆界会多。开会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碰到很多以往没机会结识的人――听一些业界大腕作报告或与之聊天,得到许多思想火花。博客们将这些信息公之于众,没机会与会的看客们也因此得到很多信息。(国外与会者还会很潇洒地把大量照片放到图片网站如Flickr上,让大家得到更多感性认识。而国内似乎颇多顾忌,怕涉及肖像权、引起不快?难道国外就没有肖像权麻烦?)
    TTW的Michael Stephens记录了在两次会议上,图书馆集成系统供应商Sirsi公司副总裁Stephen Abram与OCLC副总裁的George M. Needham的谈话。两位不是真正的图书馆人,基本上可说是商人(不要说OCLC是什么非赢利性机构)――但又是十分关注图书馆前途、对图书馆新技术颇多了解的商人。看看他们如何谈图书馆[方括号后为本人感言]:

Abram如是说Abram-isms

“The next step in libraries is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 &apostrick&apos our new users to use the library.”

下一步,图书馆要做的是如何“哄骗”新用户去使用图书馆。
[未来一代不会象上代人那样习惯使用图书馆。没人来,只有关门大吉]

“Technology needs to take a step back, like utilities, like heat and light, and let the services and people come forward.”

技术需要退后一步,如同公用事业、如同热与光,让服务与人冲在前面。
[技术应当是看不见的基础设施]

“You must have a vision of the future, or you will always be stuck in the present, over and over again.”

必须具有未来的眼光,否则将永远被钉在现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DVDs and CDs will be extinct by 2012.” (See this article for more)

到2012年,DVD与CD将灭绝。
[国外很多图书馆音像资料的收藏量增长很快,这是一个警示?iPod的流行,从声音向影像发展,确实可能导致实体音像资料的消亡――DVD与CD本身依赖特定的播放器,其灭亡速度比印刷品快也是可以想象的――当年我们在学校学外语时的盘式录音带现在哪里还能见到?]

“Technological Divide: Everyone under 25 has an IM account but most librarians over 30 don&apost. This needs to change.”

技术鸿沟:每个25岁以下的人都有即时通讯帐号,而大部分30岁以上的图书馆员没有。这需要改变。
[IM已经成为很多图书馆参考咨询的有效工具。除此而外,还有什么用?]

“It&aposs more important to create a community portal than a library web site.”

创建一个社区门户比创建一个图书馆网站更重要。
[公共图书馆网站成为社区门户的一部分]

Needham如是说Needham-isms

“We need to stop thinking we are Information Priests and Priestesses…”

我们需要停止认为我们是信息牧师……”
[别老觉得自己很崇高……]

“If you wrap something up in the mantle of training, you&aposre going to turn them off..give them short cuts instead…”

如果把东西用培训包装起来,就是在放弃它们…还是弄得简洁一点吧…
[图书馆最高档的事情就是“培训”,如果因简洁而失业,图书馆利用率会更高]

“Nobody ever died of bad cataloging…”

没人曾死于糟糕的编目……
[编目员是早该下岗了的。只是,缺了谁,地球会停止转动呢?]

“We need to get over the fact that libraries are not the first place people go for information and never have been…we need to be something else.”

我们需要承认这个事实――图书馆并非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地,从来不是…我们必须是别的什么。
[“从来不是”,对很多人的打击真是够大的!]

On change in Libraries: “We need to appeal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对于改变图书馆:“我们必须吸引不同的学习风格….”
[具体指什么呢?]

“IM is the way people are communicating today..we need to use it.”

即时通讯是当今人们交流的方式…我们需要利用它。
[又是IM,国内有多少图书馆在利用它?]

“Bring Digital Natives into your planning process (even if they don&apost have an MLS)…”

把“数字原住民”列入人事编制(即使他们没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
[一出生就活在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宽频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原住民”还没有到找工作的年龄,现在大家都是“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不管学什么,都不要把计算机、网络这样基本工具忽略了]

“Let&aposs try things…”

让我们尝试…
[要知道试什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图书馆高技术》开源软件特辑

    IT界或与IT相关者,应该对开源软件特别感兴趣。图书馆界这儿,只知道maoj、sogg、一问是高手。“数数比特”的一问还曾是个开源软件的热心推广者,可惜无人喝采;一网还专门设了一个“开源论坛”,同样可惜的是至今仍只有skywind这位域外高人唱独脚戏。
    想来网络图林之外,高手还大有人在吧。

    Library Hi Tech 最新一期(Vol 23 Issue 4 2005)是开源软件特辑(Special Issue: Open source software)。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提倡open的关系,一向对数据库看管甚严的Emerald,这回竟然也开放了,所有文章都可以下载全文(想看的恐怕得抓紧时间下载)。自己既没有能力一一看懂,也没有时间,只在此留个目录,加上胡乱猜测: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pen source software issue / Scott P. Muir(开场白)
  • Experiments in academic social book marking with Unalog / Daniel Chudnov, Jeffrey Barnett, Raman Prasad, Matthew Wilcox(又一个社会标签类网站)
  • Archimède: a Canadian solu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Rida Benjelloun(一个机构库软件?)
  • dbWiz: open source federated searching for academic libraries / Calvin Mah, Kevin Stranack(dbWiz:开源的联邦搜索软件)
  • Open Journal Systems: An example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for journal management and publishing / John Willinsky(OA系统软件)
  • Using open source to provide remote patron authentication / Jackie Wrosch(远程用户认证软件也不用花钱)
  • Creating and managing XML with open source software / Eric Lease Morgan(开源软件用XML)
  • Creating digital library collections with Greenstone / Ian H. Witten, David Bainbridge(新西兰的Greenstone数字图书馆软件)
  • Taking pro-action: A survey of potential users before the availability of wireless acces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wireless notebook computer lending program in an academic library / Hugh A. Holden, Margaret Deng(无线服务调查)
  • A statewide metasearch service using OAI-PMH and Z39.50 / Joanne Kaczmarek, Chew Chiat Naun(用OAI-PMH与Z39.50的元搜索服务)
  • Similar interest clustering and partial back-propagation-based recommendation in digital library / Kai Gao, Yong-Cheng Wang, Zhi-Qi Wang(大名鼎鼎的王永成!不过好象与开源没什么关系?)
  • Lessons learned from analyzing library database usage data / Karen A. Coombs(图书馆数据库利用分析)
  • Using screen capture software for web site usability and redesign buy-in / Susan Goodwin(难道Camtasia Studio也是开源软件?刚好才用过这个抓屏软件,试用期30天,过后就得付钱了!)

更新(2005-12-9)

Karen A. Coombs是博客Library Web Chic 的主人,她在My article is out!(2005-12-6)中说上文是她一年前投的稿,研究项目更是前一年的事。无论中外,发表文章都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