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图书的LCSH标引

    开学上班,见到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部主管林国强先生(James K. Lin)寄来的资料,回答我早几个月提出的一个问题,想起当时听他讲LCSH标引的情形。林先生曾在LC做主题编目多年,写过关于LCSH的专著。听他讲课举重若轻、收放自如,讲授+练习+点评,似乎不经意间,大家都掌握了LCSH标引,不得不佩服他的授课内容及方式。
    对于LCSH标引,首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白”先组定组”,所有主题标目、子标目都要有依据,或者取自LCSH,或者按说明取自通用标目或词语(free-floating),或者仿照模式标题(pattern heading)。只是对于文学类图书,LCSH标引规则太多,光在《主题编目手册》(MSC)中列出的就有很多,还有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标引主题的问题,搅和得如一团乱麻,不好掌握。经林先生总结,就简单了很多。根据体会,择要编译其讲稿如下,遇文学类图书原编需标引主题时,可按图索骥(H…为《主题编目手册》规则编号):

一、文学体裁:
1、以下5种被称为主要体裁,与国别/语种组成主题词时正序:fiction, drama, poetry, essays, prose literature。如日本小说Japanese fiction。
2、其余被称为次要体裁,与国别/语种组成主题词时倒序。如韩国短篇小说Short stories, Korean;日本佛教文学Buddhist literature, Japanese。
3、作为体裁标题的子标目时,地点、时间、作者群体只能分别标引为多个不同主题。

二、文学评论:
1、[体裁标题]–History and criticism(或H1156中其他子标题)
2、[作者名称]–Criticism and interpretation(或H1110中其他子标题)
3、论题标题:
[650LCSH 标题] in literature(参H362)
[非650LCSH标题]–In literature(参H362)
[LCSH战争标题]–Literature and the war [ revolution, 等](参H1200,H1790)

三、文学作品:
[主题]–Literary collections(多体裁作品集,参H1095)
[主题]–Drama(参H1780)
[主题]–Poetry(参H1800)
[主题]–Fiction(参H1790)

四、文学作品(集)标引:
1、单作者:一般不做体裁主题(一);有特定论题时做论题主题(三)
2、多作者:做体裁主题(一);有特定论题时做论题主题(三)

五、文学评论标引:
1、单作者研究:
一般研究:做(二/2);
个别作品研究:做[作者名称].[题名];重复原作品论题主题(三)
2、二至四作者研究:做(二/1);每位作者分别做(二/2)
3、五位及以上作者研究:只做(二/1)
4、佚名作品研究:参H1155.8

六、翻译作品标引:
1、单作者:
单部作品:不做主题
作品集:[作者名称]–Translation into [语种]
2、多作者:做体裁主题(一)–Translation into [语种]

 

外国名人的名称规范

    王保贤总结在学术著作中,一个外国人有现成的中文译名,而译者却要另取新译名的三种情况:
1、译者认为现成的译名不妥,需要有新译名来代替;
2、译者要标新立异,别出新裁;
3、译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要译的这个外国人的人名已经有了现成的译名,或者压根不了解这个外国人的基本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个外国人在中国还不出名,其中文译名不为学术界和翻译界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另一种可能则是这个外国人在中国已经比较出名,起码在有关专业领域是出名的,但译者本身却不了解这一情况。
    王保贤作上述分析,是因为看到某译著放着现成的中译名不用,自已硬译多个广为国内学术界所知的外国人名,让人有对不上号之感。

    中文编目时,也常碰到中译名的规范问题,包括责任者与人名主题。具体分析,依编目员工作”认真负责”程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图书本身对作者译名处理随意,如王保贤所总结的1-3点都有可能,总之是一个人,被译成了不同的名称。编目时,按图书中的形式照录。
2、图书中用了学术界通译,而编目员不予采纳,根据原文查找《世界人名词典》加以”规范”。
3、套录下来的记录,采用了学术界通译作规范名,与图书中形式不同。编目员按上述1或2″修改”原记录。
    做规范记录或取人名的规范形式,对编目员的知识面有比著录、标引更高的要求。对于不熟悉的主题,编目员一般都有自知之明;但著录一个人名时,一般编目员似乎很少考虑他/她是否学界名人,或者即使知道,也不知道如何查得其通译形式。
    王保贤认为如果译者不了解他所译作品中的外国名人,就”不适宜于翻译他所面对的那篇文章或那本书”。如果对编目员也有如此要求,那么就没法玩儿了。

原文出处:王保贤”你能把葛兰西与‘格拉姆齐’对上号吗?――也说外国人名的翻译问题”《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2月11日第7版

 

韦氏音标转换汉语拼音

    一直不懂韦氏音标,有的拼法似乎很容易转成汉语拼音,有的就不知所以了。虽说现在韦氏音标用得越来越少,但还是有用得着的地方,比如旧西文书中涉及的中国人名和地名,以及旧书目记录中的信息。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书目与规范记录虽然大都转成了汉语拼音,但也有未转换完成的。比如那天去查《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的署名作者奥里森·马登(Marden, Orison Swett)的作品,就在LC目录中发现了几种未转换的中译书(都没有原题名,不知是否也是伪译?):
        Ching nien cheng kung chih lu(青年成功之路)
        Ju ho chu jen tou ti(如何出人头地――tou似乎不对)
        Lao lu yu hsing fu(劳碌与幸福)
    此外,LC人名规范对在国外生活、著述的中国人,仍采用其本人用法,如鼎鼎大名的赵元任,规范名为:Chao, Yuen Ren。
 
    曾见过韦氏音标与汉语拼音的对照表,可惜不记得是在哪本辞书中了。前些日子在”国会图书馆拼音转换计划“中看到韦氏音标与汉语拼音对照表,于是拿来对照一番,总结出韦氏音标对应汉语拼音的规则。大致就是下面这样了,只不知是否还有没注意到的细节。

 

1、声母对照表(韦氏音标-汉语拼音,相同不作对照)(头大!!!)
 p-b  p`-p  m   f
 t-d  t`-t    n    l
 k-g  k`-k   h
ch-j   ch`-q    hs-x(说明:后接韵母i、ü时;例外:chih对应zhi,ch`ih对应chi。)
ch-zh ch`-ch  sh     j-r(说明:后接韵母a、o、e、u时)
ts-z   ts`-c    s(特别:另有tzutz`ussu分别对应汉语拼音的zi、ci、si。)
 y  w

2、韦氏音标韵母以-h结束,转为汉语拼音时舍去。(这个简单!)

3、韦氏音标韵母o,在单用或声母为kk`h时,转为汉语拼音e;
其它情况转为汉语拼音-uo。(有点伤脑筋…)

4、韦氏音标韵母i,转为汉语拼音yi。(这个也简单!)

5、韦氏音标韵母与汉语拼音的其他3个不同韵母对照表(韦氏音标  汉语拼音)(一点不难!)
-ien -ian (说明:yen转为yan)
-uei -ui
-ung -ong

6、部分韦氏音标的ü转换成汉语拼音时,根据规则省略ü上两点,转为u。(简单!)

7、除以上2-6外,其它韵母相同。

转换点评:声母可够让人头大的,开始几组韦氏音标与汉语拼音正好拧着。拧着已经够烦的了,还要以同一韦氏音标对不同的汉语拼音。好在韵母除-o有点伤脑筋外,其它都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