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那天,走进会议室,看到桌椅横七竖八,很是奇怪,这哪是开会的样子?后来才知道,那是分组摆放的,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都会按组学习。
已经完成的二门课,学员自我介绍、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及分组汇报(老师随时点评)的时间,合计超过了老师授课的时间。虽然三门课程是独立的,但通过“课程报告”连成一个整体,每个小组都要在十天时间内规划一个数字图书馆!高强度的参与,一点都偷不得懒,感觉特别的累。
每次的小组讨论,都围绕着自己的“虚拟”数字图书馆的某个方面展开的。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一个已经实际存在的数字图书馆,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对之加以调整,想来比白手起家要少死些脑细胞。
有一个讨论题是数字图书馆的软件,是Abby上课时讨论的,当时自己想到的功能比较传统。后来Paul上课,第一天上午讲的基本上就是Web 2.0的内容。忽然想到,不是让我们自己设计吗,反正不考虑实施的可能性,正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好时机,于是在软件功能中加入了诸如用户上传资源,用户评论、评级和Tag,以及RSS功能。网站上还可以加上与用户沟通的Blog,使用指南的Wiki,针对DL专题的Google的Co-op,诸如此类。
Paul的内容基本上是以数字图书馆为个案,讲的是管理课程。自己一向对管理不感兴趣,但这门课或许正体现了研讨班名称中的“高级”吧。Mission, Vission, Core values, Environmental scan, Strategic goal, strategies, objectives, scenario planning,这些在看E文时常见到名称在课程中现身,总算让自己知道了这些概念的出处和特定的含义。虽然对Mission和Vission,经过Paul的多次解释,仍然一头雾水。以后看是不是能找到好点的C文书看看解惑。
昨晚最后一位老师秦健现身,给我们讲如何做“项目汇报”。原以为每组只要做个PPT,讲上20分钟就OK了,结果是要另外写一份正儿八经的项目申请报告。秦健语音回放:
“不要写得太长了,如果写上20页,我……”。
( 哪个人没事写这么多?真的项目申请报告写这么长,有人愿意看到结尾吗?)
“写10-12页就可以了。”
( 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吗?把字体放大、行距拉大吧。)
“关于引文,大家……”
( 项目申请报告还是研究报告?还要参考文献?)
做学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于是本组把项目报告的内容做前期拆分,各自先领一部分做起来:规划一个梦想的数字图书馆。
附:小组讨论 (Group Work) 的题目:
数字图书馆概论 / Abby Goodrum
· 项目简介 (Template for Describing DLs)
· 有关项目设计的问题 (question about final report)
· 数据表现方式(元数据标准、数据元素、控制词表)
· 工作流程 (Checklist for structuring workflow)
· 软件概述 (create an outline of software)
· 计划实施过程 (Plan checklist)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规划、开展和评估 / Paul Gandel
· 设计图书馆网页,链接到数字服务 (designing a new library web page with links to key digital services for your users)
· 开放存取与机构库
· SWOT分析、vision & mission
· 工作项目细分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 风险分析与对策 (Project risk analysis and response plan)
· 沟通计划 (Project communications plan)
· 创立品牌 (create a "brand" for your new service)
· DL的测度 (developing measu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