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青年学术组织(附“信息获取与组织”PPT)

    现在一些图书馆为鼓励年轻人做科研、写论文,成立了青年学术组织。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就是谈论如何科研、写作、投稿,如同当年学网最热闹的话题就是如何投稿。

    已知本地成立最早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来吧学术沙龙”,很正式,既在图书馆主页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有“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青年学术沙龙章程”(2004年11月1日)。由该馆“动态信息”中了解到的情况是:“04年12月22日,图书馆在奉贤分馆隆重举行了“来吧”(Lib)青年学术沙龙的成立仪式,全馆35岁以下青年职工自此有了自己的学术性组织。”“05年3月11日,青年学术沙龙在徐汇校区图书馆第一观摩厅举办了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主题讲座,请来了图书馆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的两位老师和青年同志畅谈科研的苦与乐。”(2005-3-14)

    最近(2006年5月18日)同济大学图书馆也成立了青年论坛。青年论坛开设了名为LibUs的信息发布博客(地址为:http://libus.blogbus.com)和博客群组(地址为:http://www.blogbus.com/groups/libyouth),第二次活动(2006年6月2日)是举办“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讲座。讲座包括图书情报论文选题”(邬宁芬老师)、“如何提高论文质量”(刘玉仙老师)和“论文写作”(冯花朴老师),可以在线查看。

    本馆在2005年六七月间也成立了“青年学术研究论坛”。不过网上论坛现尚养在深闺,不足为外人道。
    在本馆论坛成立前,正好有同事问我,如何找资料――幸好她没有问我如何写论文,那我会无话可说。我自己的体会是,最困难的是不知道要找什么资料,而不是如何找资料;处于信息丰富的网络时代,一旦知道要找什么资料了,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所以得知要成立论坛后,我就开始作准备,想向大家灌输如何获取与组织信息,让大家自己刺激自己的思维,最终确定自己需要寻找什么资料。十月份的时候,我先请坛主把准备好的PPT挂到了论坛上,十一月初论坛首次讲座,我就把PPT讲了一遍。
    受同济图书馆几位老师的共享精神感召,我也把PPT挂出来,与大家共享(PPT下载)。这差不多是一年前的资料,旧是旧了点,应该还有点用吧。
    如无法下载,请直接给我的Gmail邮箱(见首页)发电邮。文件比较大(近6M),请确认自己的邮箱是否可用。

Update (2006/6/16):
文件实际是PPS格式,只要装有PPT软件,可以正常显示。
请注意下载后文件应有5.5M,否则说明没有下载完整,无法正常显示。
很多邮箱都对接收邮件大小有限制,如在5M以下,则无法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只能自行下载了 : )
推荐用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下载。

遗憾游戏

    头一次看到遗憾游戏是在laolu那儿,看了直乐,在我看来laolu总是一脸真诚,怎么让他自己一写,显得那样恐怖?
    接下来看到游园那儿,追溯到源头(怎么现在源头链接没有了?)。钱涂接招,传到我这里。
    看游戏说明:“遗憾可以包括当初可以做但没有做以至于今天都不能再做的事情,也可以包括当初可以做但没有做今天要努力做的事情。”如果这就是“遗憾”定义的话,那我真的没什么“遗憾”。
    年轻人梦想多,所有没有实现的梦想都可能是遗憾。我应该也年轻过,但好象从来没有过梦想,所以如果说遗憾的话,我的遗憾正相反,是不想做却又做了的事情――不要说那属于后悔,因为并不尽然。
    第一个遗憾是学生时代发现的:父母没有征求自己同意就生下了自己。后来年龄翻了一番,某次与一位朋友聊天,讲到此事。他说,“那是青春期烦恼。你现在还有?”他的判断让我如梦初醒,他的疑问却又让我感到羞愧。从此再不敢与人提。
    其时,我已经有了第二个遗憾。因为立场不坚定,我也没有征求对方同意,就将他带到了这个世界。背负一生的烦恼,只希望他不会有同样的遗憾。

    去年的“怪癖”游戏最终不知感染了多少人。尽管本轮游戏的参与者多不愿“拉别人下水”,但因为我把当初没有传给下家看作唯一符合本游戏规则的“遗憾”,这回要努力弥补,用足指标:

    三牛之家:“武汉宣言”没有出笼,是不是感到遗憾?
    雨僧:远走他乡,不知遗憾多还是欣慰多?
    奇正童话:我怎么觉得leon应该有很多遗憾?
    太平洋彩鱼:模仿钱涂的话,名校MM有什么遗憾?
    简·德:年轻人,应该遗憾多多?
   
    游戏嘛,想说就说,爱玩不玩。

 

编目精灵 On-the-Fly

    在blog上公布自己将要离开编目后,看到了很多温馨的留言,真令人愉快 🙂

    从3月17日开始,就常常会想到这个blog的名称问题,但一直没有头绪。
    对于改名,老槐倡议“海选”。先后提出的名称有:keven的“数图精灵”,感觉自己遥不可及;游园的“海国图志”,自己底气不足;一飞的“数字现场”和“切入数图”比较平实,只是到得太晚了。如果有人新开blog,或许可以从中选择。
    sogg提出名称beta版,让我心动。而最合我心的,还是超平的“你还得是‘精灵’”。
    我没法预测未来,但只要一路blogging下去,就不适合改过细的主题或专业名称。本来“编目精灵”的名称就是一个错误,无论如何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下去。既然大家(包括我自己)已经习惯了原来的名称,不如沿用?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老槐综合的结果是:应该称为“编目精灵2.0 beta”。

    解题:做编目是编目精灵1.0,做数图是编目精灵2.0,将来再去流通,自然就是编目精灵3.0了。但现在既然自认为在数图领域做精灵还差一点点,那么暂时beta一下。

    说得不错,也和我的想法接近。不合我意之处是:2.0用得太滥,用游园的话说,“2.0也是一种媚俗”。


    4月27日上午,与技术部同事就本馆集成系统出现的一个问题作沟通,其间她问起on-the-fly是什么意思。在本馆系统中,流通时如果遇到没有书目与馆藏记录的图书,馆员可以在外借界面临时作简编书目或加进馆藏,马上借给用户,这就称为on-the-fly。但自1999年更换系统看资料时首次见到“on the fly”这个词以来,从来不知道它的中译名称,所以我也答不上来。
   系统的事谈完后,隐隐然觉得“on-the-fly”或“on the fly”似乎正是我想表达而又遍寻不着的blog名称。为验明正身,在网上找它的解释、定义。依然没有得到广被认可的中译名,但我喜欢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随便解释。Google上查到一大堆“on the fly”在各行各业的定义最简明的解释集中在我很喜欢的Answers.com中:

  • idioms: In a hurry, on the run
  • Technology: same as dynamic
  • Wikipedia: In relation to computer technology, on the fly describes activities that develop or occur dynamically rather than as the result of something that is statically predefined. ……

   我觉得自己找到了需要的名称:编目精灵 On-the-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