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年铭(Chronogram)

看国图政策声明(中国国家图书馆RDA政策声明笔记),从书中学到了一个新知识:纪年铭(Chronogram)。

【必应词典】chronogram:(用大写罗马数字之和表示的)纪年铭文

RDA制作、出版、发行、生产年条款中均有“纪念铭”,只在2.8.6.4举了例子,没有给出相应的年份:
Ipso anno tertIo saeCVLarI typographIae DIVIno aVXILIo a gerManIs InVentae
如此诡异的文字,完全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年份。即使在书上看到也认不出、不会认为是纪年。

《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RDA本地政策声明暨书目记录操作细则政策声明》第82页举例并有脚注,抄录如下:
264 #1 $cChrIstVs DuX ergo trIVMphVs [1627]
纪年铭(Chronogram)是指句子或铭文中的特定字母解读为数字,重新排列代表具体的日期。自然顺序的纪年铭以正确的数字顺序显示所有数字,例如AMORE MATVRITAS=MMVI=2006。计算的具体方法是:M=1000,D=500,C=100,L=50,X=10,V=5,I=1,相加求和,左减右加,IV=4,VI=6。

换言之,纪年铭为一小段文字,其中含罗马数字7种字符MDCLXVI,有2种相加求和方式:一种将罗马数字字符按从大到小顺序重新排列,另一种保持原序、左减右加。
仍不明了的是,何时需“重新排列”,何时是“自然顺序”可以直接“左减右加”?
以国图政策声明书中例子出现的大写字母为例:
书中应该是按7种字符顺序重新排列计算的:MDCXVVVII=1000+500+100+10+5*3+1*2=1627
如果直接求和则为:CIVDXIVMV=100+4+500+10+4+1000+5=1623(如果按罗马数字X+IV=10+4也可能是XI+V=11+5,则合计1625)
这说明,不但顺序不是任意的、不能随意重排,左右结合也是有优先级的。

前述RDA本身的例子,显然非自然顺序,需要重新排列(其实不重排、只要不左减右加,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IICVLI DIVI VXILI MIIV=MDCLLXVVVVIIIIIIIIII=1000+500+100+50*2+10+5*4+1*9=1739
看上去很像一个年份,但也难保没有算错。真不明白古人如此折腾一个年份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