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97. 1161-117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1161.东禅寺
位于福建福州白马山。据传开创于梁大同五年(539年),该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应该占有特殊地位。宋代在蜀地雕印的敕版大藏经开版以后,称为福州本的私版大藏经同时在开元寺雕印。东禅寺版在元丰三年(1080年)—二十五年间由冲真、了元、智贤、普明及达杲五代住持的努力,大致完成了5000余卷,以后经过连续三次续刊共计刊行6400余卷。其中包括现在流传的《景德传灯录》、《宗镜录》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有藏。

1162.东禅寺版大藏经
系北宋时所制的大藏经之一,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政和二年(1112年)为止,费时30余年在福州完成。亦称《福州东禅寺等觉院本大藏经》、《福州东禅寺版》、《东禅寺版》。是由民间尝试开版的最早的大藏经。但按《开元录》入藏的480函的雕印本完成于崇宁二年(1103年),授予敕命的《崇宁万寿大藏》之名。其后再以《敕版》为基准编述。《东禅寺版》整体由1430余部、5700余卷、564函组成,其样式也与《敕版》不同,不是每页30行,而是36行,每行17字的折本。

1163.塔忏法
隋代菩提灯所译《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中的说的灭罪法,也称自扑法。手持木轮占卜,若出现凶兆,则向地藏菩萨礼忏灭罪除恶。隋代开皇年间,广州和青州等地盛行此法,后被禁止。

1164.道宗(辽)
(1032-1101年)耶律洪基。辽第八代皇帝。24岁在其父兴宗亡故时即位。处于国内外虽有一些纷争,但还是比较和平的年代,由于其前代连续不断地引进汉文化而使其制度得到充实。他系辽朝第一位崇佛的天子,特别对华严学造诣很深,已经到了自撰《华严经赞》的程度。有所谓“即一岁饭僧三十六万、又一日祝发三千”。盛建堂塔、伽蓝,其中奉福寺的大殿堂号称国内第一。还有在清宁年间(1055-1064年)所造的锦州大皇济寺的白塔,至今仍残存着。

1165.道庄
(525?-605年?)扬州建业人。初从彭城寺的宝琼听《成实》,后从兴皇寺的法郎听四论。听一度而神悟,入东都内慧日道场。最后入京师住日严寺,讲《法华》,著疏三卷。炀帝亲自临讲,赐以施物。有《集数》十卷,刊行于淮南。阳寿81岁。

1166.道愻
(556-630年)俗姓张,河东虞乡(山西运城永济)人。博览群经,尤精于《涅槃》、《摄论》,与弟道谦一起成为昙延法师的弟子。后住蒲州仁寿寺教化,他还重视频频出现的祥瑞,性情仁让,是个宽宏大度者。贞观四年(一说二年)冬,自悟死期将至,固辞所请之《涅槃》讲义,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圆寂,阳寿75岁。

1167.道宠
从北魏到东魏、北齐,活跃于邺。俗名张宾。在北魏大儒雄安生之下,与李范并列为有名的儒者,时访赵州应觉寺,觅水时应答不了沙弥所问而即时出家。三年修行后入西山,寻 三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虽然世亲的《十地经论》已被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译出,但两三藏之间仍有所对立。道宠就学的流支三藏,作为地论学派北道派之祖,与南道源的慧光门下相对峙。已知的弟子有僧休、法继及诞礼等。

1168.道通
(生卒年不详)南宋时的华严学者。现存有对唐代杜顺《法界观门》一书的注释《法界观披云集》一卷,及将法相宗与华严宗对比的《华严法相槃节》(均见续藏二•八)。

1169.道亭
宋代人,与观复、师会、希迪一起为华严四大家之一。住霅溪(浙江吴兴之南)普静寺。著有对法藏《五教章》注释的《义苑疏》。从卷末无为杨杰的后序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义苑疏》的撰述肯定在此之前,可知与净源为同时代人,是中国对《五教章》最早的注释书。子璇、净源二人即使学华严教观也是教判论的基本。对《五教章》是何种著作,它对宗密以后的华严思想的影响,以及《五教章》教学地位的确认,《义苑疏》是出色的。但是,对于其思想,由于专门的澄观教学的理解,是引起后来论争的开端。

1170.道哲
(564-635年)俗姓唐,山东齐郡临邑人。开始跟颖川的明及学《十地经》、《地持论》。后从魏郡的希律师受《四分律》、从河内的询律师受禅法。再由昙迁处受《摄大乘论》。隐居于终南山,过坐禅与研究的生活。以后受召住西[长]安的大庄严寺,同时还指导僧众,建造禅堂。著作有《百识观门》、《智照自体论》、《大乘闻思论》等,多数反映了独特的禅风。弟子静安及道诚继承了其师[他]的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