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目外包印象

    这些年,编目外包之声不绝于耳,中山大学外包了,北京大学也外包了,交通大学马上要外包了──那些很牛的大学外包,应该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只是,编目外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一直不甚了了。
    上月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开会,有一个议题是编目外包对联合目录的影响,得到些关于包外的信息。印象如下:

1、编目外包固然有书商提供“免费午餐”的原因,但有些馆是出钱请外包公司做的。因而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图书馆编目员普遍不足造成的。
    这也与国际状况暗合──LC之所以不想再承担编目责任,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其面临编目员大量退休的压力。
    这也多少可以解释为什么比编目员更不需要技术的流通很少听到外包。

2、外包公司员工的工作量远高于图书馆编目员,因为采用的是计件工资。然而速度与质量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故而某馆要求外包公司不能超过100种/天,目前一般在80种/天(套录)。
    与外包工作量相比,编目员不免给人以混日子的感觉。然而有人认为,如果只做套录的话,80这个工作量编目员也不是做不到的。但颇有经验的H馆长指出,在目前的环境下,不可能单给编目员订如此高的工作量。
    过高的工作量会使人成为《摩登时代》中的卓别林。窃以为,果真定这么高的话,编目员如果没有机会“胜利大逃亡”,就可能选择集体消极怠工──因为心理不平衡嘛。

3、为什么外包员工能够承受馆员所不能承受的高工作量?因为外包员工多半是年轻人,一方面精力充沛,有资本“用青春赌明天”,另一方面也是生活所迫。“同工同酬”?那是天方夜谭。
    其实扫描也是同样的情况。

4、编目外包了,但普遍情况是编目部人员变动并不大,外包只是一种补充,而非取代。比如外包只做套录,原始编目仍由编目员做。
    一个例子:竹帛斋主曾撰文提倡外包,但XXX说自己走进中大采编部,看那架式吓一跳,三四十个人在那儿干活──结论是,不要让斋主给忽悠了。

    再看两年前写“图书馆有什么业务不能外包”时,自己曾错误地认为“市场可以提供什么外包服务,馆长才能外包什么业务”,这真正是本末倒置──图书馆外包是由买方市场而不是由卖方市场决定的。如果馆长愿意,就目前的环境,技术部外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IT民工”满街走,弄得名牌大学的计算机都成了冷门专业

参见:
图书馆有什么业务不能外包 (2006-02-21)
外包、联合目录及数字出版 (2007-12-23)

《编目外包印象》上有9条评论

  1. 但XXX说自己走进中大采编部,看那架式吓一跳,三四十个人在那儿干活──结论是,不要让斋主给忽悠了

    这个XXX是走马观花者。别听他的。是他一知半解到处忽悠别人。

  2. 俺们外包模式:招标来的书商出钱雇俺们看中的数据公司。验收(登到+给条码号)自己人(3人)做,编目外包商做,一般一人做,三–四人校对。最后贴书标外包商做,一人监督。现在书商也没了,数据公司也没了,又要自己做。感觉:既然外包了就应该整套编目流程外包,拆得七零八碎人都不愿意和俺们玩。

  3. 关于LC编目员大量退休压力的论述是不正确的。你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主管的副馆长采取了很多措施合并编目与采访机构,大量地调整人员的工作安排,压缩人员编制,逼迫这两个部门的员工退休,以排除阻力,彻底解决采编,推进改革。目前采编人员已经有200多人退休或者调到其他部门工作。这种情况自去年起就已经非常地发生了。

  4. 嗯,略知一二。互为因果?
    LC那些一定要硬撑着工作到老死的编目员早该回家颐养天年了,他们应该感谢这位强势的副馆长 🙂

  5. 嘿嘿,如果技术外包,咱就和钱涂几个,搞皮包公司去,这样就可以实现我的梦想了:这个馆呆半年,那个馆呆三个月,真是事业如云,人生如梦啊~

  6. 打击一下小钟同学,编目外包事我就想着注册个数据公司。后来发现编目数据公司也不好混啊。我看那些编目员在我们馆干得想死的心都有。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