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文萃》:民国的图书馆员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论著中对图书馆、图书馆员及图书馆学的期许,和今日相比,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俞爽迷在《图书馆与社会教育》(1936年)中关于图书馆员的论述,将馆员地位抬到的高度,令人不免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不知道王世伟的“馆员第一论”不知是否源于此?

  • 馆员是图书馆的动力
  • 馆员是图书馆的生命
  • 馆员是对象(读者)的导师

    打铁必得自身硬。“馆员既负了图书馆重心的责职,那末,他们自身当具备些什么能力呢?”

  • 学识方面――除应当专精图书馆学外,其他各种学问,势不能不丰富兼备。
  • 品性方面――和蔼的态度、诚恳的动作,谦恭的礼貌、勤朴的精神,都应当全备的。
  • 工作方面――当有缜密的思想,清晰的头脑,周详的方法,处繁的手段,忍耐的毅力,刻苦的手脚,以及不怕难,不畏繁,不避琐细,不生怨尤的处事精神。

    要求如此之高,但从书中其它文章来看,当年的图书馆员在世人眼中的状况,似乎与现在相差不多。一方面,“图书馆没有什么学问”,“只要有几个识字的人照料收发就得”(1923年杨昭??《图书馆学》)。另一方面,图书馆又是安置相关人员之所,“管理事务的人,都是做官的,吃俸禄的,不是官的亲戚,就是官的朋友,不是因材取人,仍是因人取材。所以常有告老回山七八十岁的名士,充管理员。”( 1926年李小缘《藏书楼与公共图书馆》)

    不免瞑想在民国年间大学教育如此稀罕的时代,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去学图书馆学?大概是如师范一般免费的吧。毕业生后来都去图书馆了吗?他们在图书馆干什么?程焕文的《论文华图书馆精神》(2001年)给出他的答案:“20世纪30-40年代,文华图专毕业的学生到图书馆工作的在九成以上。他们都为能在图书馆工作感到骄傲,而且每个在图书馆工作的人都很有成就。”

相关信息:
范并思主编《百年文萃――空谷余音》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中国图书馆“百年”系列丛书》)

 

《读《百年文萃》:民国的图书馆员》上有12条评论

  1. 通常,现在的图书馆职业是老掉牙了的职业,那时的图书馆业是朝阳产业-----那时的‘我与图书馆有个约会’,指的是梁启超呀李大钊呀沈祖荣呀刘国钧呀鲁迅呀之流与图书馆有个约会。那是,偏重的是运动、信念与理念,而不是职业,图书馆员只是蹲在图书馆阴暗的角落里给读者借借还还的,可以被忽略、省略掉的,哈哈,楼主敬请别骂我,偶也是图书馆管理员来的哦。当然,这个,嗯 ̄呃 ̄ ̄咱们也可以拥有尊严的。因为,图书馆职业它确乎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别不相信偶。老实说,我说这话没有多少底气。    一个职业神圣不神圣,与它做的事情没有关联,与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有关联,与它在社会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关联,与什么人从事其职业有关。  图书馆职业是服务业,在中国,服务业是商业,从封建社会以来就被统治阶级所轻视。 何况,图书馆掌管的是书,不是金钱,银行亦是服务业,可是,与图书馆职业的意味就完全不一样了啦。更何况,在中国,一想起一个大饭店的老板人们就会想到暴发户这个单词,而在西方,大酒店的老板是兼具哲学家与艺术家气质的大家。呵呵。<br>

  2. 二十世纪初的图书馆事业是一个神话,神话里没有打杂的,有的是神。<br>

  3. 没有什么职业是神圣的,一旦成为职业,就只能是养家糊口的工具。<br>银行与图书馆都是服务业,为什么“意味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现在的社会只有一个评价标准,那就是从业者的收入,而不是行业。银行每天接触的钱不是自己的,所以银行柜员在一般人眼里,也不见得比图书馆员高多少。<br>

  4. 上午正好看了些资料,二三十年代的图书馆事业真的是很红火,图书馆学书刊出版之盛,绝不亚于现在。有关图书林林总总,有著、有译,有很多作者从未听说过;各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刊、出版自己的馆藏书目等等。图书馆刊物中的文章也是丰富多彩。<br>那是一个真实的神话。如果真是只有神、没有打杂者的话,那是因为他们都修炼成神了。<br>

  5. 精灵先生如此态度阅读此书让我羡慕不已。至于我自己呢,书是一直放置床头,可是随便翻翻却没有阅读下去的兴致。<br>

  6. 是不是因为里面没有一丁点儿的现代性啊?<br>我上午去翻翻那些半个多世纪前的旧东西,发现真的是不错。决定退休后为它们做个索引――你以为我是说着玩儿的?我知道现在都在全文电子化,但电子化的东西适合对已知内容的检索,不适合对未知内容的获取。<br>

  7. “上 午正好看了些资料,二三十年代的图书馆事业真的是很红火,图书馆学书刊出版之盛,绝不亚于现在。有关图书林林总总,有著、有译,有很多作者从未听说过;各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刊、出版自己的馆藏书目等等。图书馆刊物中的文章也是丰富多彩。 <br>那是一个真实的神话。如果真是只有神、没有打杂者的话,那是因为他们都修炼成神了。”<br><br><br>  如此林林总总,加上当时的时代是一个奇特的几乎是完全版本的开放时代,(新的政权还在新生当中,还不懂如何禁锢人们的思想),加上为图书馆事业而奔走呼号者,一切的一切造成了一种神话--如同足够丰富的的云翳造成了清晨的朝霞,呵呵。<br>

  8. TO cat wizard : 现在不整理,更等何时。我们人类通常喜欢找借口,总是要说将来进行式,而重要的是现在进行式。<br>

  9. 不仅是文华图专,我们苏州大学前身图书馆学专业所毕业出来的学生也是“到图书馆工作的在九成以上。他们都为能在图书馆工作感到骄傲,而且每个在图书馆工作的人都很有成就。”<br> 选择去学图书馆学?当时不是免费的。他们毕业后选择图书馆事业是当是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成功,同时反映出当前我们图书馆学教育的某些缺失!<br><br>另外俞爽迷是当时我苏州大学前身图书馆学专业的任课老师兼图书馆主任。<br>

  10.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把“智慧与服务”(Wisdom&Service)作为文华图专的校训来勉励师生。“苏前身”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陈礼江院长把校训定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社会因教育而光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院歌中也有“服务社会”。三校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服务”。正是这种服务精神不断激励了三校学子,他们毕业后大都终生从事图书馆工作,兢兢业业,全力投身于图书馆事业,服务于他人。<br>服务不仅意味无私利人,还包含艰苦创业的献身精神。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歌唱得好“可劳耐苦,克俭克勤”。图书馆事业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为构设,终身为之,不懈不屈的牺牲和付出。 <br>这种伟大的服务精神,在今天的图书馆学教育中却没有提到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中国图书馆学教育陷入低谷的一个重要原因。陈誉先生很早就提出了这一问题:“反思图书情报教育,我们往往讲书多于讲人,研究书多于研究人,在知识传播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向学生和馆员宣传和提倡奉献精神,用鼓励奉献去教育青年,结果一旦风吹草动,我们的后院就会很快刮起一阵放弃专业下海改行的狂风。近年来,图书馆界人才外流突出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与专业教育失误有关;人们对学科失去信心,正说明学科本身的不成熟性和人们对学科的认识不足。如果我们不认识从事的职业和学习、研究的专业对奉献精神提出的特殊要求,我们就不可能在事业上最后取得成功,也不应该选择这个专业和扮演图书馆学教师或图书馆员这个角色。近几年来,我经常喜欢用这些话奉劝我的学生和青年朋友们,因为我深信这是我们在事业上成功的起点。” <br>图书馆学教育不能片面的功利化,在专业教育中,不仅要“授之以‘能’”(培养其谋生的能力),还要“激之以‘动’”(激发其今后献身专业,奉献社会的动力) 。通过教学,分析学科特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此树立学生热爱图书馆、信息事业,服务大众的崇高理想,从而从根本上就可避免“如果按系招生,到三年级选专业时,恐怕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而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形同虚设,没有几个学生会选它们” 现象的发生。<br>

  11. 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当所有的偶像都曾被打倒以后,理想已经是很飘渺的东西了,不是一、二个老师教育一番就可以扭转过来的。如图匪这般理想主义的人,怕是稀有动物了――得罪、得罪,恳请莫怪 *-*<br>图匪的中国图书馆学史根底,在年轻人中怕是无人能及。深为敬佩!<br>我完全是个门外汉,之所以想到免费就读一说,是因为今天刚好看到旧杂志上文华图专的一个招生广告如是说。但就其中内容看,的确不是全部免费,而是说可以申请奖学金之类。<br>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