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听到大讲”信息爆炸”云云,在自己来说只是多少时间信息量翻一番的概念,没有什么亲身感受,基本上与己无关。现在每天在网上看各种信息,才体会到信息之多根本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不得不做取舍。把看到的、有体会的东西写下来、作些链接,权当笔记,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地找到,也算是赶上”博客年”末班车的内因。
我喜欢作链接。在网上漫游,时常看后忘了出处,忘了如何追随链接而至某处,甚而忘了那几个关键词。得了思想,过后却无法找到值得引征的来源。所以开始经营自己的博客后,平常就养成随时记下出处的习惯。写博客时,谨记以下原则:
√既记录自己的思想,也记录触发思想的来源。这个来源可能是原始文章,也可能是提供某个文章的链接。
√一般不整篇转贴网上的文章,但作链接以方便今后参考。好文转贴多多,不愁看不到,自己就不凑热闹了。
√尽可能链接或提供文章的原始出处。这是出于习惯,也符合科学研究上的所谓”归誉”。
2004岁末博客/blog之争时,博客中国随意转贴、不作链接曾经被狠狠地批判。其实网上转贴成风,一篇好文常常有数十甚至数百转载,不独博客中国如此。不知是否中国特色?最新一例。
商业网站转贴不习惯标出处,或许是耻于链接平头百姓(最近流行的说法是”草根”)。而草根们对著作权的认识倒在逐步提高。网上固然仍有人转贴不加标识、让人误以为是其原创,但不仅标明转贴、而且加上链接的时候也不少。只是很多人只链接自己所见之处而不作确认,把鲜花献给了文抄公们。曾经见到苏文纨在老槐”种自留地的感觉“下转贴”Blog十点建议”,就去网上找出处,居然有一篇文章提供的链接是”百度贴吧”,不可思议!
当然,也不是所有文章都能找到可供链接的原始出处。或许原文本来并非网文,但总也该有出处的――报刊、图书。在看六翼天使的”洋兴一时,汉兴一世:Blog之汉泾浜“时,见到全文引用邓海珠的”大家来说汉泾浜”,未注明出处。因该文十分有趣,便有心在网上找出处,找了一圈,只看到最早大概是署名”文抄公”在1998年的一处,最终仍不知出于何处。
不要给我太大压力噢。弄得哪天兴趣全无,只有关门大吉了。<br>searin还是装个RSS阅读器;或者链接钱涂无量的“图林网志聚合器”看比较好,那里还有好些图林人士的blog。<br> <br>
总能发现点新东西:)在Cat身上可以学到好多东西。有点相识恨晚的感觉。。。<br> <br>
哈哈,因为不年轻了,所以才能无所求。<br> <br>
最喜欢看精灵的BLOG.精灵是个勤劳的人,每天学习,每天思考,每天BLOG,年轻人学习的榜样!<br>也羡慕精灵平静踏实的学习状态!<br><br> <br>
链接到何处?兴致所至,不求规矩而已!也如东坡有“常如流水行于所行,止于当止而已”。<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