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新闻新近推出,中文版挂在维基百科主页。”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撰写新闻并投稿,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对撰写的报道进行修改与润色”(日经BP社2004/12/14)。有人担心质量,其实现在看什么新闻不需要自己的判断?有人担心过滤问题而”殃及池鱼”,这倒真是值得担心的。为了更好地发展,维基百科(及其系列出品)需要吸引更多人关注,这才是推出维基新闻的关键所在。
这里谈的是另一个问题。曾经在其他地方质疑过维基百科的版权说明(版权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版权法所保护的只是一种想法的创造性表达方式(creative expression of ideas),而不是想法或信息本身。因此,阅读一条百科全书的词条或其他著作后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再提交给Wikipedia的过程是完全合法的。”
很自然就联想到了一些出版社的名著新译本:出版社要出版外国文学译著,不找原著、只选名译,再请个文笔不错的人,懂不懂原文无所谓,将原译的表述略作修改。只须付少量稿酬,即可高效完成译书工作。
不知道这种联想是否无理?或许很多工具书的词条本是大同小异的,如果各执一词,反而让使用者无所适从?
那天看Montain的回复”维基百科的价值”。先看到他说”由于版权在中文环境下常常被忽视,所以大家还有一点重视不够”,以为是撰文者没有注意保护别人的版权;再看到他说”内容开放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似乎又是说可以让大家更自由地使用。在我看来,内容开放似乎与知识传播程度并无多大关系。即使是受严格版权保护的内容,对于大多数正常使用者而言,一样可以方便地引述,只要不忘署名、注明出处。
于是又去看了一下维基百科长长的”版权信息”,不意读后最终理解的维基百科版权是这样的:
对使用者,维基百科的内容可以”被复制,修改和再发布”,但须注明来自于维基百科,或者”列出最少5个(少于5个则为全部)主要的作者”。对撰文者,使用有版权的内容必须得到授权;在维基百科的原创作品没有版权,必须认可被他人修改,但有署名权;自己拥有版权的内容一旦放到维基百科,也必须认可被他人修改。
看后不免有点杞人忧天,主要是对内容开放所致的使用者”修改”权力。对于受严格版权保护的内容,使用者如有不同意见,大可在引用后予以分析。而维基百科的内容可以修改后发布,如果使用者修改后违背维基百科词条的原意了,维基百科仍认同是自己的观点吗?而撰文者是否仍要为那个在被使用前已修改得可能违背自己认知的词条署名?
注:今天再去看”维基百科搞笑词条“,却发现Montain的那个回复不见了,我可没删过!附上以前保存的原文。
维基百科的价值[回复]
如果仔细看看英文版的维基百科,我想你就不会对这个计划的价值感到怀疑了。中文版才刚起步不久,内容方面还有差距。由于版权在中文环境下常常被忽视,所以大家还有一点重视不够,即这个计划提供的是内容开放的材料。内容开放的材料是在比较宽松的版权条例下发布的创造性作品。内容开放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Mountain | 2004年 11月23日 01 : 14
个人主页:http://conch.blogbus.com
谢谢精灵兄,我们其实讨论过了,见这里:<br><br>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4%BA%92%E5%8A%A9%E5%AE%A2%E6%A0%88#.E5.AF.B9.E8.BF.99.E4.B8.AA.E7.BD.91.E7.AB.99.E5.BA.94.E8.AF.A5.E6.80.8E.E4.B9.88.E5.8A.9E.EF.BC.9F<br> <br>
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以经讨论过这个网站了。<br><br>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4%BA%92%E5%8A%A9%E5%AE%A2%E6%A0%88#.E5.AF.B9.E8.BF.99.E4.B8.AA.E7.BD.91.E7.AB.99.E5.BA.94.E8.AF.A5.E6.80.8E.E4.B9.88.E5.8A.9E.EF.BC.9F<br><br>GFDL协议允许别人制作我们网站的镜像;并且也允许采用我们的材料进行商业开发,只要二次开发的材料也仍然采用GFDL协议。adbot.org虽然作的不是很好,但基本遵循GFDL。我相信他们根本无力和我们竞争。<br> <br>
可见维基百科的影响扩大了。从Google检索首页就可以看到这个网站可知,其访问量已经不小了。对平头百姓而言,最好的打假办法应该是不访问它。<br>我已将此事转告维基人Mountain。谢谢您的关注。<br> <br>
<br>http://www.adbot.org/index/%E4%B8%AD%E6%96%87%E7%BB%B4%E5%9F%BA%E7%99%BE%E7%A7%91 <br><br>这个链接就是假的 可恶的是假的竟然也能注册!无耻!<br> <br>大家千万小心 <br><br>真的应该是 http://zh.wikipedia.org/wiki/<br> <br>
两个批评意见 / mountain<br>http://blogbus.com/blogbus/blog/diary.php?diaryid=564331<br>Jason Scott参与了一段时间的维基百科的建设,然后就退出了。他认为太低的进入门槛最终会使维基百科变成战场,内容的生产者会变成内容的保卫者,从而使参与维基百科变成浪费时间。总之,他置疑Wiki对任何人Open的理念,对维基百科在无政府主义的指引下究竟能走多远抱有怀疑态度。<br><br>The Great Failure of Wikipedia by Jason Scott, Nov 19, 2004 (ASCII by Jason Scott — Jason Scott&aposs Semi-Updated Journal of Computer History Musings)<br>http://ascii.textfiles.com/archives/000060.html<br><br>Wikipedia&aposs Reality Check by K.G. Schneider, Jan 1, 2005 (Free Range Librarian — K.G. Schneider&aposs Postcards from the Edge of Librarianship)<br>http://freerangelibrarian.com/archives/010105/wikipedias_reality_.php<br> <br>
多谢Mountain提供信息。再收藏Larry Sanger“对维基百科可靠性的个人声明”。<br>呵呵,这下我这里也可以成为关注维基百科者的一个信息源了。<br><br>A Personal Statement about Wikipedia&aposs Reliability<br>Larry Sanger<br>December 10, 2004 (version 1)<br><br>http://people.cohums.ohio-state.edu/sanger3/wikipedia_statement.htm<br> <br>
前面说过Larry Sanger接受MIT Tech Review的采访,昨天他又在Kuro5hin发表了更详尽的批评意见。编目精灵兄可以去关注一下。在我的Blog里有报道。<br><br>http://blogbus.com/blogbus/blog/diary.php?diaryid=563194<br> <br>
But there’s a second complaint against Wikipedia that bothers Sanger more deeply―the fractiousness among Wikipedians themselves. Sanger says participants often become embroiled in “revert wars” in which overprotective authors undo the changes others try to make to their articles. He says he’s afraid that this kind of behavior drives away academics and other experts whose contributions would otherwise raise Wikipedia’s quality.<br><br>Sanger may be speaking from the heart. He left Wikipedia in 2002 when funding for his position ran out and no longer contributes, in part because of the lingering sting of some particularly nasty revert wars. He now lives in a suburb of Columbus, and lectures in the philosophy department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his alma mater. To build a public encyclopedia, you don’t need faith in the possibility of knowledge, he says. “What you have to have faith in is human beings being able to work together.”<br><br>(http://www.technologyreview.com/articles/05/01/issue/forward30105.asp?trk=nl)<br> <br>
很有趣,你担心的问题也是Larry Sanger关心的问题。Larry Sanger是维基百科的共同创始人之一,但后来他不再参与维基百科了。他接受MIT Tech Review采访时,他说他也担心revert war。Slashdot报道了这个采访,可以去Slashdot看看大家有怎样的评论。<br><br>http://slashdot.org/article.pl?sid=04/12/23/2312227&from=rss<br> <br>
对于内容开放,我的确考虑得过于狭窄。没有考虑到你上面所讲的知识的自由传播与提供方面。<br> <br>
你认为内容开放似乎与知识传播程度并无太大关系,但你只考虑了有版权材料的合理使用的情况,我觉得你考虑的情况过于狭窄了。<br><br>内容开放的材料可以使你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做更深的加工。比如,维基百科的内容就可以免费提供给搜索引擎研究或者人工智能研究使用。还有厂商将维基百科集成到Linux系统中,或者开发了PDA上的百科全书,只要他们遵守GFDL,他们就可以免费使用。<br><br>内容开放的材料还使得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成为可能。比如,维基百科就有在非洲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的计划。<br><br>传统的材料很难做到这一点。维基百科是来自于大众的,也愿意奉献给大众。它选择内容开放的形式是非常正确的。<br> <br>
很早就看到你这篇Blog了,但一直忙于杂事,未能及时回复,见谅。<br><br>你对任何人都可以修改有所担心,但实际维基百科的运行没有象你想的那样发生。<br><br>有一个被大家经常谈起的事情是:维基百科相信大多数人是善的。也就是说多数人是妥善地行使修改权利的,每次修改都尽量改善原有条目。<br><br>至于,前后两个版本中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出现。为此,维基百科专门指定了一个中性的编辑原则。也就是说,尽量无偏见的包容每次编辑中中出现的观点。<br><br>如果双方争议较大,那就可能出现维基上的编辑战。我们也有专门的应对编辑战的管理政策。<br><br>我想强调的是,正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编辑,所以才使得多种观点都可以参与进来,最终都有并存在条目中。开放也意味着你对事情的看法没有终止在一种观点上。<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