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黄鼠狼引发的微博故事

星期一晚上打开微博,大吃一惊,竟然提示有一百多条新@提到我。对于一个数百粉丝的微博,这太奇怪了。点击才知道是早上那张黄鼠狼照片,下午被本馆微博转发并@学校微博,经学校微博转发引起广泛传播。今日照片发到了《新闻晚报》,使评论与转发合计超过了二百,肯定是空前绝后了。

———-起因———-
星期一早上刚进馆,就有同事叫住我,让我看老鼠笼子。从小怕老鼠,不敢看。然后听说是黄鼠狼,可以抓老鼠的,便走近看了几眼。离开后走到半途,觉得这小家伙毛色很亮,有点意思,又折回拍照,发上微博留个纪念,并附文字:
“馆里老鼠猖獗,结果捕鼠笼中却进了只黄鼠狼。老鼠还是狡猾呀。”
到办公室后,后到的部门同事在楼下听说此事,来看我拍的照片,打开微博发现拍得很不清晰,后悔没打开闪光灯,多拍几张。

———-媒体报道———-
《新闻晚报》记者看到这条消息,有了兴趣,留言(评论):
李征的围脖:你好啊,我是新闻晚报的记者,想从华师大生态好转的角度报道此事。请问你是华师大的学生吗?:)
最怕采访之类的,马上回复:我在图书馆工作,对动物一无所知啊。要不是同事说是黄鼠狼,我也不认识。
今日这位记者的报道“高校生态环境正在好转 华师大继喜鹊后再现黄鼠狼”发表,写成这样:
“发布这则微博的是华师大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她说,这只黄鼠狼是图书馆一早刚刚开馆时被发现的,因为她们以为黄鼠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快就把这只黄鼠狼放了生。”
──哦,那不是我说的。

———-微博公关———-
说这话的是本馆微博: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周一早上惊现黄鼠狼!黄鼠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是捕鼠能手,早上八点多已经被放生了。。。(黄鼠狼 – 互动百科 http://t.cn/S44mwL)@华东师范大学

由于引用互动百科,引起一场读者与图书馆互动。很为本馆微博自豪,照录如下:

草水专:回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互动百科是什么东西,也能信?堂堂师大图书馆,怎么可以这么随便的收集并使用科学资料。黄鼬只是“国家三有动物”以及“cites附录3物种”,参见《上海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回复@草水专: 谢谢批评!是人,都有可能犯错,错了,改了就好,是不?等最近加班结束,会去查阅图书求证。。。至于互动百科,如果你是学专业的,觉得错了,也可以去更正啊,给大家带来正确的信息。“堂堂师大图书馆”,让人承受不起,从未觉得可以成为“堂堂”之列。。。

草水专:回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啥如此低调?为何称不上“堂堂”?或许以前不行,但是现在连这么轰动磅礴的60周年校庆都搞了,图书馆不应该配得上这个“堂堂”吗? 不过话说,记得在读时图书馆处理掉了很多老书,但很多都是各个专业需要的好书,有些可能连备份都没多少。。。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回复@草水专: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非常感谢你对图书馆的关注!很希望得到你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图书馆处理老书,还蛮慎重的,也请了不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老师来甄别,老书的复本量相对新书要大不少,而且多数都会保留1-2本的复本。。。

草水专:回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记得当年迎评时,图书馆的代书板上英文是错的,写了信给校办,得到满意回复。但之后再去图书馆时,代书板竟然连用都不用了。。。不知道现在啥情况。新老校区图书搬迁后有一部分原来能借出的书只能室内阅览了,很不方便。想要复印只能用图书馆的复印机,单张价格还比外面贵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回复@草水专: 资深读者啊!谢谢你一直以来对图书馆的关注!你提到的:代书板 室内阅览 复印费。。。我们都会去各部门询问一下,之后 在这里,给你一个答复。。。图书馆应该给你颁奖:最热心读者奖!口头表扬先

草水专:回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谢谢!老师您还真耐心!师大多几个您这样的工作者就更好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回复@草水专: 谢谢鼓励~~ 正因为有你这样的童鞋对图书馆的关注,图书馆才会越来越好。。。刚去借还书处问了,中山北路图书馆的书库,还保留代书板;其他几个疑问,问清楚了,一定第一时间回复你~~

Google学术引用初探

Google学术搜索推出引文分析服务,三个简单步骤即可给出一份作者的引用档案(Citation Profile)。以自己做小白鼠,试用了一下。基本结论是,除了数据来源有待开拓,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细节贴心。
数据来源问题,一是作者文献是否收录完整,二是引用来源是否权威,其实对引文分析来说是致命的。后者比较容易解决,如果需要,对引用来源做一个分级,对擅长数据处理的Google来说不是难事。比较困难的是前者,此服务推出,或许会进一步阻碍有类似服务的数据库供应商向其提供信息。比如目前中文来源看到有万方、维普、CNKI和其他零散来源,CNKI会不会担心影响自己的引文数据库?现在来看,与直接在来源数据库搜索的篇数比对,至少维普和CNKI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三步操作———-
注册入口

1、建档
提供4项基本信息:姓名、单位、认证邮箱、兴趣领域。
单位和兴趣领域对自动筛选同名作者至关重要。单位邮箱是认证用的,如引文分析报告选择公开,会有认证标识。
2、文章
根据第1步提供的基本信息,自动出现检索结果,可以浏览后直接加入(add)。从我的结果看,没有错误。
由于我建档时提供的是英文信息,检出篇数太少(英文题名)。这时在检索框中改用中文姓名检索,检出较多篇数(中文题名)。结果同样没有错误,全部加入。
在检索结果集中,会出现合作者。由于自己名下会检出自己非第一作者的文章,所以通常不需要在合作者中做筛选。
3、更新
选择自动更新还是邮件告知,应该主要针对公开自己引文分析报告的人。
这一步实际上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直接点击去看建成的档案就行了。

在建成的档案页面,可以选择公开自己的档案(先预览──这是必须的)。
以后大概会流行在个人信息(如个人网站、社交网络等)中加入Google学术引用档案了。

———-Google学术引用档案样本———-
Google员工:Anurag Acharya

§ 右侧栏列出合作者:有助了解其学术合作伙伴(建档者可以选择删除某人,这个比较贴心)

§ 除了显眼的引文年代分布图外,引文指数包括所有年代和近5年的两组引文数据:
被引量、h指数、i10指数
根据说明,i10指数指被引至少10次的文献数。

§ 文献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列表提供基本书目信息、被引次数及年代
☆ 点击题名可看详细信息(以他的第一篇文章为例),包括:
1、书目信息
题名可链接到信息来源(一般是某个订购数据库),如果有可直接下载的其他来源(如PDF文件),会在右侧给出链接
2、引文信息:引文年代分面图
下面的“学术文章”同样是链接到信息来源

☆ 点击被引次数,列出所有引用文献──链接到Google学术界面,同样列表右侧会有可直接下载来源(如PDF文件)

———-质量控制(Action)———-
除了三个步骤自动生成引用档案,Google也充分利用人个参与(Action),对档案手工强化。
可执行的操作有:
1、增加
如果之前步骤2没有完成,此时可重新检索后增加。
不能自己添加条目──对Google来说,搜不到的就是不存在的。[update 2012-8-10, 现可选择手工添加]
2、合并
比如以不同语种显示的同一篇。我用英文搜到的是CNKI的英文版,比较奇怪的是同一篇文章的中英文版引用次数不同。
3、删除
比如加入了非自己的文章
4、编辑
点击文章篇名后,可选择“编辑”,修改书目信息,似乎期刊页码错误较多(不改也无大碍吧)。如果合并错了,可在此拆分
在此界面可以看到:
被引文献包括:文章、图书、学位论文、专利、其他
引用来源包括:期刊/会议录/图书

5、导出
格式:BibTex,EndNote,RefMan
这个功能不属于质量控制,但很贴心,也是鼓励个人参与的必备功能吧。只是支持的格式尚待增加。

via 谷奥:学术搜索的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引文分析服务开放注册 (2011年11月17日)

[update 2012-3-9] 一早收到Google Scholar发来认证单位邮箱的邮件。很久没去访问了,不知道为什么事隔百多天,它才想起来发邮件让我认证。Google后竟然发现自己的早期博文:Google Scholar将取代引文索引? (2004年11月19日)。

重写RDA文字编辑确定

在6月发布的《美国RDA测试协调委员会报告与建议》中,对RDA开发联合指导委员会(JSC)的首要建议(1.a)就是“与CoP协作,确定并聘用写手,承担以清晰、无歧义、浅显的英语重写RDA用法说明的任务”,要求的时间是3个月。在8月举行的RDA主管机构负责人委员会(CoP)会议对《建议》基本上是全盘接受。
上周ALA出版社宣布已选定Chris Oliver作为文字编辑,承担改善RDA可读性的任务,即重写不改变指引的含义与意图。优先重写章节(建议1.b)在9月已经确定(The Plan for the Rewording of RDA and the Role of the Copy Editor),改写工作已经开始,将按照《建议》的时间表(1.c)于2012年6月完成五章的重写(第9, 10, 11, 6, 17)。按计划,全部章节当于2012年底完成。

Oliver女士任职于麦吉尔大学图书馆,现任加拿大编目委员会主席。曾为JSC的格式变化工作组( Format Variation Working Group)成员,以及RDA延伸小组(RDA Outreach Group)主席,真正是从早期就参与RDA的开发工作。2010年7月,出版了最早的RDA入门性专著:Introducing RDA: A Guide to the Basics。

via RDA blog: Chris Oliver Chosen to Copy Edit RDA (11 Nov 2011)

参见:
RDA可能的修改及时间表(2011年6月22日)
RDA近期走向(2011.8) (2011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