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框架模型相关信息及讨论

书目框架模型草案发布,当即在BIBFRAMERDA-L两个邮件组中引发了一些讨论,估计讨论会持续一段时间。

一、BIBFRAME模型正在进行早期实验
24日[update 2012-12-1 本人邮件显示时间,系统发送时间23 Nov 2012 15:08:53 -0600] Sally McCallum和Beacher Wiggins在BIBFRAME邮件组发出BIBFRAME模型文件发布的消息(BIBFRAME model document announcement),提供了一些文件之外的信息:
“书目框架计划已经到达了两个重要里程碑:一是基于Web的书目描述的数据模型BIBFRAME草案,二是举行了首次早期实验者小组会议。”
早期实验者指LC及6个合作机构,即不列颠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医学图书馆、OCLC、普林斯顿大学。“10月曾会面2天,然后研究如何把过去及未来的数据融入模型。12月后续会议后,他们会与更广泛社区分享经验与结果,期望激励更广泛的探索。”为此目的,正计划在ALA仲冬会议上再举办一个更新会议,时间为2013年1月27日。

二、关于文件的信息发布
Karen Coyle显然没有看到BIBFRAME邮件组中的信息,24日稍后的时间[update 2012-12-1,系统发送时间23 Nov 2012 14:34:48 -0800],她在RDA-L邮件组上发布信息,称在twitter转发上看到BIBFRAME文件发布,消息来自英国同行。
对信息没有在美国首先发布,LC显然也比较尴尬。网络开发和MARC标准办公室的Kevin Ford称“文件周三[11.21]最终得到批准,期望当天发布,但直到今天才发”。“消息也发到本邮件组了,确实有点迟。海外同行似乎比我还早就收到电邮了”。
由于合作者中有英国、德国的国家图书馆,信息发布的“出口转内销”,或许也显示着其国际化吧。

三、BIBFRAME模型与FRBR、RDA关系
J. McRee (Mac) Elrod质疑:RDA的“作品”仍是作品,但“实例”代替了载体表现,内容表达不再存在,单件数据成为注释的一部分?是不是以后不再说WEMI,改说WIAA或CIAA?

Robert L. Maxwell质疑:显然放弃了FRBR模型。由于RDA坚定地基于FRBR,并包含描述与链接到内容表达,新模型不提供内容表达实体,似乎不合适。

Kevin Ford回应:适应RDA是活跃的开发领域。事实上一些早期实验者正在研究……BIBFRAME模型如何满足RDA的需要。2011年10月宣布的“一般计划”中,“广泛适应内容规则和数据模型”是首要需求,“适应RDA”是所列内容规则中首要的,对此没有任何改变。
正像你们所推测的,RDA的作品和内容表达结合到了BIBFRAME作品,BIBFRAME实例更接近RDA载体表现,单件概念被当作BIBFRAME馆藏。

Heidrun Wiesenmüller质疑:“主题”是一种“规范”,是不是包括用户标签,作为“注释”的?
这只是第一稿。我也接受BIBFRAME应当有比“仅图书馆”更广阔的视野,即不同层次的复杂性不能不兼容。但无论如何,BIBFRAME必须能够以必需的粒度与专指处理RDA数据。

Thomas Brenndorfer赞同RDA的偏爱倾向于“内容”与“载体”的区别。报告为其自己的方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理化,在一个足够高的抽象程度上,为其他社区的数据组织作出解释。

四、许可问题
B.Eversberg是讨论中最清醒的一位:BIBFRAME必须集成进RDA工具包。在参与对各类大问题或细节的激烈争论之前,我们需要知道谁将最终作为BIBFRAME的拥有者,以什么形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提供,大方如MARC,还是如RDA那样的全球垄断许可方案?
──要实施RDA,而BIBFRAME又要取代MARC,那么必然会进RDA工具包。前一阵宣布AACR2电子版今后只通过RDA工具包提供,几乎是强制推行需要年订购的RDA。BIBFRAME会怎样?
[update 2012-11-27] Sally McCallum回应称:BIBFRAME将会“大方如MARC”。B.Eversberg在表示“令人鼓舞”后,继续提出对照RDA严格封闭的商业模式,一旦BIBFRAME启动,必须无缝访问所用[编目]规则,如果是RDA的话,BIBFRAME作为开放标准的吸引力必然会受损。
──RDA的封闭,本来就会影响其利用。但如同RDA不与元数据标准捆绑,BIBFRAME更没有理由与RDA捆绑。如此,则“适应RDA”之类不过是一说而已。

书目框架模型草案发布

期待已久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书目框架转换行动”报告《书目框架作为数据网络:关联数据模型和支持服务》发布,介绍了将要取代MARC的新模型草案。nalsi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又发了介绍博文:美国国会图书馆“书目框架转换行动”的新报告:《书目框架作为数据网络》(2012-11-25)

Bibliographic Framework as a Web of Data: Linked Data Model and Supporting Services /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November 21, 2012(pdf, 42页)

新模型被称为BIBFRAME(书目框架的简称),据称不仅用于取代MARC,也是未来网络化世界中书目描述的基础(p.3)[或者说,不仅用于图书馆界]。三个目标:
1、清晰区分概念内容及其物理表现(如,作品和实例)
2、专注于明白识别信息实体(如,规范)
3、平衡与揭示实体间关系

BIBFRAME模型由4个主要类(class)组成(p.8):
创作作品(Creative Work):反映编目单件概念实质的资源
实例(Instance):反映作品的个体资料体现的资源
规范(Authority):反映定义作品和实例中关系的关键规范概念的资源,如人、地点、论题、组织等。
注释(Annotation):以附加信息装饰其他BIBFRAME资源的资源。如馆藏信息、封面、评论等。
──显然,在这个模型中,没有了FRBR的“内容表达”。nalsi称“这是一个简化版的FRBR模型”,我的留言:“FRBR的内容表达确实比较难界定,索性取消掉,倒也简单。可以用其他分面(语种、媒介类型等)对作品及其显示进行细分。”
──对类的具体说明,显示其“草案”状态:
反映作品关系,举例为“整体/部分”关系(p.10):显然还有待充分扩展;
每个BIBFRAME实体为一个且仅一个BIBFRAME作品的实例(p.10):难道不存在合订的情况?

报告中说明BIBFRAME模型的图1和图2,在9月份的一个介绍PPT中曾出现过:
Bibliographic Framework Initiative: Approach for MARC Data as Linked Data / Sally McCallum, Library of Congress
[update 2012-11-27] PPT中已经介绍了4个核心类,作为阶段1(phase 1),早期实验(10-11月)作为阶段1.5,阶段2为细化模型。

作为一个解决方案,BIBFRAME将有自己的词表(BIBFRAME Vocabulary, p.15)和命名空间(http://loc.gov/bibframe/vocab)表示方式(Serializing, p.16),支持工具(p.21)。
BIBFRAME词表尚未发布。从BIBFRAME和RDA-L两个邮件组中就此报告的讨论可以想像,由于其与作为RDA基础的FRBR的差异,其词表必然与RDA有某种程度的差异,或许一场风暴难以避免。

参见相关博文:书目框架

[update 2012-12-1] 官方消息:News and Announcements (November 23, 2012)
Bibliographic Framework as a Web of Data: Linked Data Model and Supporting Services (November 21, 2012)

2012中国图书馆年会:听报告

第一次参加中国图书馆年会,亲历在玉兰大剧院的开幕式、闭幕式。
开幕式上吴建中馆长的大会主题演讲《新常态 新指标 新方向》很赞,有观点、有例证,显示其广阔的视野(全文见“建中读书”博客)。
闭幕式报告人王蒙,第一身份是前文化部长。开场比较沉闷,后来讲到网络小说,象数来宝那么串着念那些网站,引来一阵掌声。王蒙问:“你们这是给我鼓掌还是给这些小说网站鼓掌呀”——其实是给他的表演鼓掌。王蒙对数字阅读的观点就不说什么了。
另外见证了一系列的颁奖,开幕式上的8个“榜样人物”(觉得有点终身成就奖的意思),闭幕式上的韦棣华奖及各种与本次年会有关的奖,另外还有在主题论坛2上颁发的“会员论坛之星”(第一次知道有个会员论坛)和李秉穆交流奖。

本次会议共有4个主题论坛、27个分会场。一共三个半天,在会前看日程,锁定了三场。引号中转录的是自己当时微博上发的感受:
一、学术委员会组织的主题论坛2:责任与使命——图书馆人的时代担当
1、柯平: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战略构建
到场略微迟了些,没听到开头部分。“听进这一句:组织文化不是工会活动,而是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2、萧德洪:学习型组织与多元化发展——厦门大学的经验
“萧德洪馆长谈厦大组织文化,提到技术是馆藏的守门员;馆员培养二种方向:业务干部、领域专家。”
虽然不是领导,但对厦大的组织文化一直很有兴趣。这次听完后,仍觉得其独特性或许无法复制。[update参见萧馆长书社会日志:2012年中图年会主题论坛发言之背景材料]
3、屈义华:项目立馆:图书馆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有关其项目立馆的实施经验,在《国家图书馆学刊》上有3篇文章介绍。
我记录了一个结果实例:“用户驱动采购的佛山版。屈义华谈项目立馆,原来被抱怨没新书,现从书商处拿来新书陈列,常年2万种,只要有读者要借,就买下来。 ”
4、初景利:信息环境变化与用户服务策略
初教授主要针对的是研究型图书馆,我只记录了报告中一张PPT:“用户服务策略(总体设计),1内容知识化 2手段智能化 3场所泛在化 4方式集成化 5空间虚拟化 6效果满意化”
5、姜爱蓉:新技术引领图书馆创新服务
姜馆长介绍了清华大学的众多实践。除了获IFLA奖的《爱上图书馆》系列视频,新生入馆介绍中二维码的广泛使用也很不错。特别有同感的是:“新技术与好点子结合,后者更难。”
6、顾犇: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国际趋势
这个是一直关注的领域,“谈信息组织标准方面的进展,ifla的FRBR系列、ISBD、UNIMARC,涉及RDA”。
后半场三个提问正好针对三个报告,策划者后来称“好像是找的托”:
1、国图陈力馆长问初教授:嵌入到什么程度,与研究助理关系?回答:嵌入仍在探索。
2、大连理工李晋瑞问姜馆长:聊天机器人小图能否推广、开放?回答:《现代图书情报技术》(Yao Fei)文章详细介绍;可以开放,但没有精力提供支持,如有公司感兴趣,清华可以提供帮助
3、厦大萧馆长问顾主任:国图对RDA的支持、试验?回答:外文会用,中文有待决策;上图,calis在研究

二、数图委员会组织的主题论坛3: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知识产权挑战
著作权问题是数图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我来讲,还需要吸收消化几位的报告,才能变成本馆可操作的内容。
没听完,后半段去看展览会了。

三、信息组织委员会组织的第21分会场:信息组织——新的理论与工具应用
1、顾犇:国际图书馆编目领域的热点
“昨天报告的扩展版,可以讲得比较充分。ime-icc原来是芭芭拉向LC申请经费召开的,彻底弄不清和ifla的关系了。”
2、《资源描述与检索》实施前景分析
本人的,名字又给弄错了──某人说我索性改名算了。基于《数字图书馆论坛》今年第9期的同名文章,PPT已上传到Slideshare分享(有墙)。
3、袁旭:叙词表相关关系综述
4、杨熙:透过FRBR探析基于中文图书的作品至作品书目关系
5、徐志玮:社会化标注的标签质量和非结构化研究综述
后面三个是获奖论文,“中信所袁旭的叙词表相关关系,国图杨熙(朱青青代)的中文图书FRBR作品关系,两者都是很扎实的大量数据分析结果。现在是中山大学馆徐志玮讲社会化标签,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

参见: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会议日程及须知
另见本人参会随感:2012中国图书馆年会:PPT分享&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