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如何动?

今天张甲报告:用户驱动一切后,Keven问到移动图书馆,Foster说到有专业公司针对ios和安卓开发,公共馆用得比较多。
想起11月中国Innovative用户年会时,自己曾经做了一个《移动,如何动?》的报告,因为以截屏为主,且视野不够广,所以不曾放出来。刚才放到Slideshare,算是年终献丑(墙!墙!墙!)。
PPT中介绍了一些移动图书馆产品,LibraryAnywhere和Boopsie是两家不限于OPAC、也不限特定图书馆集成系统的产品。二家用户都不少,提供的功能差不多,在OPAC之外,有定位、电子资源(电子书)等,Boopsie for Libraries功能更丰富些,特别是有移动设备自助借书功能(BookCheck),很吸引人:支持条码。PPT中的图片是用RFID,这对移动设备本身有要求。

张甲报告:用户驱动一切

2012最后一天,到上海图书馆去听张甲老师(Foster)讲座。真是好学术的一年!
英文标题很酷:From e-everything to patron driven everything,中文标题因为太平淡而没有记下。或许以后可以看到PPT,但是现场听和看PPT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部分就是用户驱动everything
用户驱动(图书)采购(已有文章)
用户驱动文章采购(针对教参。对版权不怎么较真的吾国,大概不会费这事)
移动设备自助图书外借
这里插入了霍普金斯大学采用的图书架位图,后来提问中又做了解释。
由于统计日常咨询中大量问题涉及到通过OPAC查到的书在哪里,所以引入了stackmap产品。(看其网站的广告语是:找书,而非索书号)
此产品3千美元(年费?),架位图放在供方服务器;安装费2千美元,负责输入所有架位信息,今后如调整架位,则自行修改。
当问到图书架位是否准确时,Foster说学生看到此功能上线后就去测试了,没有问题,因为他们每层都有一个人带领学生负责排架准确(至少我是没有勇气提出此功能的,因为对架位的准确没有信心)[update 2012-1-2,有一点可参考的是,给每个书架一个编号,而不只是标索书号范围]
又谈及OPAC中架位信息的显示。原来是弹出窗口,后来由用户体验馆员测试并征询学生意见,改为目前的在同页扩展。
自助馆际互借:常青藤十校的BorrowDirect,读者在OPAC界面以Z39.50联邦检索,查到后可通过NCIP协议直接在各自ILS中办理借阅
大家对此比较感兴趣,Foster也做了较多解释:
加入互借成员交纳年费,实际外借时互不收费,由借出馆支付费用,通过物流平均每单9美元;
对借出量较高的馆如哈佛,如果需借图书其他馆也有,后台会调整转向他馆;
参加馆一方面体现一种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印刷型图书的流通,每年通过此法流通的图书增加20%。
第二部分信息共享空间的利用
Foster看了国内IC后的感想:IC不只是阅览室
举霍普金斯大学的例子:因为座位不够用,也有占座问题,因而决定在图书馆边上扩建,5层楼,7/24小时开放,很有人气,某天半夜2点校长还曾带着小点心去看学生。
建设时即征求学生要求,包括挑选家具式样。
因为前一阵也在为本馆一个楼层改建出谋划策,对其设备印象深刻:
– 讨论区域有杂音控制,同时配备3组投影等设备,相互间不怎么影响
– 会议室三个摄像头,自动对准讲话者,远程会议可用
– 演讲室,自动录像,生成文件可复制,可供学生(面试、答辩等前)试讲看效果
– 显示屏可同时投各人电脑画面
接下来分别谈到:
– 支撑的技术环境,特别感兴趣的是支持移动设备投影的miracast标准,嵌在芯片中,配一张卡,就可投影到有HDMI接口的设备。Nexus 4因有此功能而热销。
– 大学图书馆,研究人员是主要服务对象,要累积研究层次资源,不能只是为本科生服务
– ERM不能解决所有电子资源管理,还是有很多手工处理
发现系统:回报率不明,收录内容不透明,内容不平衡,数据库商、探索服务商、图书馆没有共同语言,在资源中立性、读者掌控方面Google还是赢家──现状是销售趋势不佳
统一的服务平台:编目外包和馆藏信息链接(HP已经没有套录之说了,直接在wc上加馆藏);业务流程标准化,地区共享──不是联合编目那样的共享,而是各馆承担一个功能模块。

结语:创新与传统(或者:对读者不应该是“管理”,而应该是“服务”)

微软学术搜索,比谷歌更专业

看到雨师提到微软学术搜索(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以下简称MAS),去看了下,发现界面同样是简洁的一个搜索框,但功能与简陋的Google Scholar(以下简称GS)相比,更接近发现系统,换言之,更适合查找学术资源。

访问网址: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
http://libra.msra.cn/(尽管有.cn的域名,却没有收录中文资源)

1、限定领域
找学术资源,查准非常重要。
MAS在搜索框中直接提供了领域限定,可在15个大领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文科比分类较粗)。
Agriculture Science
Arts & Humanities 艺术人文
Biology
Chemistry
Computer Science
Economics & Business 经济商业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eosciences
Material Science
Mathematics
Medicine
Physics
Social Science 社会科学
Multidisciplinary 多学科
– 相比之下,GS提供的限定是文章、专利、法律文献(搜索框下),有点不搭调。而在搜索框的同样位置是高级搜索(见下)。

2、分面和年份限定
如果未选择领域直接搜索,MAS左侧栏为15个领域的结果数,点击领域限定出现结果后,左侧栏分面同下。
选择特定领域(可多选)后检索,结果一览表的左侧栏限定是:
(以选择社会科学,查随便找的两个词data library为例,鼠标移上显示命中数量)
作者(可以了解相应专题的牛人,第1个是Scott Nicholson,8个结果)
期刊(或可视为核心期刊,第一个是The Electronic Library,214个结果)
机构(同作者,第一个是雪城大学,27个结果)
关键词(第一个Design Methodology,725个结果;第二个Academic Libraries,512个结果──很有指导意义)
另外,右侧上有时间限定,可限定2010年或之前某年以来

相比之下,GS的左侧栏功能过少,缺乏指导性:
时间(可定制范围,这点优于MAS)
排序:相关性或日期(MAS没有提供日期排序)

3、高级检索
MAS提供六种检索途径:
作者
会议
期刊
机构
年度
DOI
– 使用上,点击高级检索后就在本页下拉,而非重开窗口,这个在形式上与GS一样。比较下GS的高级搜索:
搜索词:完全一致;与、或、非;位置限定:题名或正文(搜索词的这些功能,信息素养教学者会很喜欢)
作者
出版(从举例看,可用刊名)
日期

4、搜索(结果)订阅
MAS提供的是RSS订阅(右侧年份限定上面按钮。Google Reader没有订成,IE收藏夹中的“源”可订)
GS在左侧栏最下有邮件通知(Create alert)──大概也表明它打算放弃Reader吧。

5、其他:可视化功能
MAS还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功能(需安装SilverLight,不知道是否支持非IE浏览器)
学术地图(作者与机构地理分布)
会议日历
领域趋势
机构比较
合作者图谱
合作者路径
谱系图(研究者师承关系)
论文引用图谱
– 用秦健老师试了下作者(后4项),很丰富的关联,但谱系图没有显示出来。又查曾蕾老师(也未显示谱系图),发现两人的合作者图谱的另一端都是Paul Erdos,其专业领域是离散数学、概率、算法理论,不明白了。

6、排行榜
作者(领域牛人?)
出版物
会议(顶级会议?)
期刊(核心期刊?)
机构
关键词(领域热点?如限定近5年)
– 可选择15个领域及其子领域、年份(近5年/10年)、地域(大洲),按被引数/H指数排序。
如地理科学,按H指数排序,中科院在亚太地区排名第2,全球排名第32。

7、2.0功能:贡献
用微软的Live ID登录后,可以帮助MAS纠错、强化信息、提供内容。包括:
编辑作者(作者文档、出版物列表)、合并作者、编辑作者关系
编辑出版物(基本信息)、合并出版物
增加PDF文件或提供全文链接
增加Bib Tex(上传出版物清单)
编辑CFP(会议征文)

— 若说MAS不足的话,应该就是收录数量了,大概也是免费学术搜索的软肋了:页面称收录48,774,486出版物、21,931,226作者,过去一周2,454更新──总量不到5千万、周更新2千多。不知道Google学术收录量是多少,至少与发现系统比,显然还差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