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1401.法苑珠林
一百卷。道世撰。大正藏五十三卷。将有关佛教的各种问题分类成100编668部,在各项下作概说,再从诸经论中引用丰富的资料作为出典汇集而成。是一种佛教百科事典。本书由道世(?-683年)著于唐代总章元年(668年),涉猎了当时所存的所有资料,引用经论达四百几十种。其中也包括被认为是疑伪经的书、道教的诸书以及中国的杂书类,这反而为了解当时的中国佛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由于本书引用范围广且内容分别详细,自古以来用于一切经的检索,或者说被当作代替一切经的典据。
1402.法果
(生卒年不详)赵郡(河北省赵县)人。北魏僧侣。皇始年间(396-397年)被太祖迎为道人统,担任统管僧徒。还受到太宗(409-423年在位)尊崇,授辅国、宣城子、忠信侯、安成公等号,但都被坚决推辞。泰常年间(416-423年)八十多岁时圆寂。法果认为太祖为当今如来,主张拜天子与礼拜佛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很长时间内在北朝的佛教界得到继承,北为强化北朝佛教的国家性质的思想背景。
1403.宝海
(生卒年不详)俗姓龚,巴西阆中(四川省南充阆中)人。年少时出家,到金陵(南京)跟从光宅寺的法云听《成实论》。列席于许多讲席,吸引众人另外开讲。应梁武帝之命论述佛性之义。后回蜀住谢寺,大量讲说。受武陵王纪的敬爱,提供资给。据说八十岁时,告知门人法明自己的死期,并悲哀地预见死后堂塔将荒废,说的当为北周的破佛。果然,据说到了建德年间(断然实行破佛是在三年,574年),堂塔的墙被去掉,仅剩一宇。
1404.方外
庐山的慧远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主张由于沙门在王权之外,称为方外的逸民,没有必要礼拜王者。针对北朝法果的当今如来说,成为以后南朝佛教的社会共通观念。
1405.宝卷
文字上的意思是重要的经典、宝贵的书籍,指为普及庶民道德的谈话书,劝善书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根据变文的讲唱,在宋代被禁止,但据传民间爱好这种谈话,到明代形成了“宝卷”的称呼。据说被称为宝卷的最早作品是《香山宝卷》,据说完成于十二世纪左右,讲解观音菩萨的出世。宝卷中如《香山宝卷》、《金刚宝卷》、《弥勒地藏十王宝卷》等,多为基于佛教的传说与故事,也有如《吕祖师度何化[仙]姑因果宝卷》、《孟姜女宝卷》、《白蛇宝卷》等,基于道教或与特定宗教无关的中国故事。其中还有被当作宗教结社经典而作的宝卷。明清时代作了很多宝卷,渗透到庶民的日常生活中。
1406.法侃
(551-623年)俗姓郑,荣阳(河南省)人。初入泰山修行,后从渊法师学《十地》与《地持》诸论,遇北周破佛,去南方陈国的建业,跟真谛门下的居士曹毗学《摄大乘论》,成为一生之业。隋炀帝在长安建日严寺,招集天下名僧,侃也被召到此,讲唯识。仁寿二年(602年)应文帝的敕命,送舍利到宣州(安徽省)、接着黎州(河南省),得奇瑞。作为唐初十大德之一,统率教界,往大兴善寺而活跃。
1407.宝贵
(生卒年不详)著《二教论》的北周道安的弟子。隋代住大兴善寺。特别是在开皇十七年(597年)编纂《合部金光明经》。支敏度曾将五家的《首楞严经》、三家的《维摩经》作成合本,较近的隋代僧就曾统一编集《大集经》,他决心象他们那样作《金光明经》的合本。就是说,本经中合昙无谶所译四卷本、耶舍崛多所译五卷本、真谛所译七卷本,作成八卷本。还请阇那崛多新译银主、嘱累二品,添加进本书中。
1408.法镜经
一卷。大正藏十二卷。后汉灵帝(168-189年在位)末年,安息商人安玄来洛阳,与严佛调共同译出本经。据说本经传到南方的吴国,由康僧会作序、注释。
1409.法经录
七卷。大正藏五十五卷。为众经目录。开皇十四年(594年)五月十日,太常卿牛弘奉敕,命大兴善寺翻经众沙门法经等二十大德编集,同年七月十四日完成。记录2,257部5,310卷经名。
1410.法钦
(714-792年)牛头宗。亦称道钦。赐号国一大师,谥号大觉禅师。俗姓朱,吴郡(江苏省)昆山人。年轻时通晓经史,二十八岁时在为宾贡去京师的途中,拜谒鹤林玄素,即日剃发,后嗣法。天宝二年(743年)在龙泉法仑下受具足戒。后住余江(浙江省)西天目山的上径(径)山,形成被称牛头宗径山派的大势力。大历三年(768年)二月,代宗下诏迎为师,郑重地咨询心要。归山时得赐师号,其寺得赠径山寺(后为五山第一寺)之名。之后还受崔涣、裴度、第五琦、陈少游等的皈依。贞元六年(790年)迁往龙兴寺,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圆寂,终年七十九岁,僧腊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