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487.后周世宗的废佛
被称为三武一宗的法难的废佛事件的第四次事件。显德二年(955年),由五代最后的国家、后周的世宗(954-959年在位)断然实行。与唐代武宗会昌的彻底废佛不同,佛教的寺院、僧尼依然有着增加的倾向,这对国家的财政而言是一个大问题。五代是指征服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各王朝各自对佛教出了取缔的诏敕。后梁的末帝于龙德元年(921年)针对李枢禁止私度、要出家必须赴宫廷接受考试的建议,答应设置僧官制;而后唐的庄宗与明宗、后晋的高祖、后汉的隐帝等也对取缔僧尼定出了些政策。其中最后的大规模的实行就是后周世宗的废佛。这一废佛与前三次不同,不是由于佛道二教的对抗、争论,目的是解决国家财政的窘迫,以及肃清僧团的堕落。被称为五代第一名君的世宗刚一即位,就以武功著称于南北,有志于富国强兵,其中的一环就是断然实行废佛。从废寺院3336座、免于废绝的2694座可知,目的只是字面上的肃清。另外,严禁私度,没有亲族的许可不得出家,想出家者有义务诵读与默读一定量的经文,只有祠部允许给度牒,才能剃头受戒。世宗在位六年,年轻、才三十九岁就因病去世;近卫军大将赵匡胤被拥立,开创宋王朝。虽然这一废佛事件也随之终结,但世宗的由国家权力完全支配佛教教团的政策在接下来的宋朝得到继承,僧官制度与寺院制度也跟着完备起来。
488.牛头宗
禅宗的一派。南宗禅与北宗禅的对立之后,主张其他派的集团。传承为法融(594-657年)—智岩(577-654年)—慧方(629-695年)—江宁法持(635-702年)—智威(646-722年),智威之下有牛头慧忠(638-769年)与鹤林玄素(668-752年)与安国玄挺三人,慧忠下的佛窟遗则(754-830年)与玄素下的径山法钦(714-792年)的时期有很大的势力。从法持开始与达摩系的禅相结合。派祖法融为《心铭》、《绝观论》的著者,接受三论宗系的禅,牛头宗在以般若空观为基础的禅方面具有特色。
489.后善导
少康(?-805年)的尊称。→少康
490.姑藏
位于甘肃省凉州府武威县。作为东西交通的要道,沮渠蒙逊所建的北凉国,从张掖迁都到姑藏,他称为河西王,到433年去世为止,在位达三十三年。佛陀耶舍为学鸠摩罗什的教义而来到姑藏。昙无谶为沮渠蒙逊译《大般涅槃经》,还译《悲华经》、《大方等大集经》、《菩萨戒经》等。道泰在姑藏等浮陀跋摩的到来,请其译《毗婆沙》,慧嵩、道朗、道挺之等参加译场。
491.古尊宿语录
四十八卷,赜藏主编,续藏二·二十三。禅家语录的集大成。首先由赜藏主编集刊行南泉普愿、投子大同、睦州道踪、赵州从谂、南院慧顒、首山省念、叶县归省、神鼎洪諲、三交智嵩、石门蕴聪、法华全举、大禺守芝、云峰文悦、杨岐方会、道吾悟真、大隋法真、子湖利踪、国师神晏、洞山守初、智门光祚二十家的语录。接着加上瑯琊慧觉与白云法演二家,又加上云门文偃、真净克文、佛眼清远三家,由觉心居士重新刊行,此时又加上临济义玄与东林和尚云门蓭主颂,被刊行。这时被称为《古尊宿语要》。以此为原本,明藏本四十八卷增集了三十五家,一般的缩藏与续藏所见的就是。赜藏主的《古尊宿语要》四册二十家,新的《续开古尊宿语要》加上六册八十家,正续共一百家十册,刊行于嘉熙二年(1238年)。
492.五台山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亦称台山、清凉山。山上东西南北中有台状的五峰,由此得名。古来为神仙道的灵山,作为文殊的灵场,与普贤的峨眉山、观音的补(普)陀山一起为三大灵山之一。很早就在西域知名,被比作在《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与《宝藏陀罗尼经》中出现的文殊菩萨的住处五顶、清凉,产生出信仰,敦煌石窟中也有五台山图。据传后汉明帝永年十年(67年)迦叶摩腾、竺法兰初传佛典时,在五台山结草庵,古称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重建,命名为善住阁,之后佛教者来游,建立了很多佛寺,北齐时建寺二百余所,分八州之税充香火。灵辩北魏时在清凉寺撰《华严论》一百卷、北齐王子刘谦之在山中撰《华严论》六百卷,昙鸾幼年时游于山中。隋文帝敕命在中台建碑,修斋会。初唐时僧明、明隐、高丽的慈藏、慈恩基上山,梵僧佛陀波利再度上山,带来《佛顶尊胜陀罗尼》。大因年间(766-779年),不空奏请建金阁寺、五华寺,作为国家的事业得以营建,成为密教的中心。而净圭教的法照入佛光寺,创立大圣竹林寺。唐太祖再造大浮图灵鹫寺,则天武后将新译的《华严经》作为纳经,改称大华严寺;大历十一年(776年)澄观入此,制《华严经疏》,成为华严的根本道场。贞元年间(785-804年),无染、般若三藏巡游来此,禅宗的丰干、臣方、马祖下的五台隐峰、归崇智常下的智通等住此。唐代以后,日本僧上山的很多,有兴福寺灵仙、慧萼、圆觉等,开成四年(839年)圆仁来此拜谒志远,讲述日本天台的兴隆,请求延历寺未决三十条的决释;宋代时东大寺奝然、祥一、盛算上山,成寻在真容院拜谒《广清凉传》的作者延一。元代以后又建喇嘛教的祠塔,成宗创建大万圣佑国寺、修水陆会。明、清也有皇帝屡次行幸,近年报告由大华严寺改称的大显通寺等仍存在,还有十余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