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80. 929-934)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929.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
十五卷,略称《刊定记》,慧苑述。续藏一·五。如本书开头慧苑之自述,其师法藏在晚年立志撰述八十华严的《略疏》,由于中途圆寂,慧苑继续完成。但是,否定五教判、提出新的四种教,又改变十玄说,后来受到澄观《华严经疏》的指责。然而华严宗内的人们指他为背师之徒是不妥当的,应该说法藏的教学得到了更好地继承。在日本天平年间以来、凝然以前,在八十华严的讲说中,本书也起着指南的作用。

930.俗讲
以俗人为对象、以特定的形式顺序进行的经典讲说。圆仁的《人[入]唐求法巡礼记》卷三中记载,文宗开成年间及太和九年(835年)以前,在长安诸寺中应敕命开俗讲,讲《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近一个月,尤其以讲《法华经》的文淑法师为俗讲第一人。圆仁所记载的俗讲形式顺序是:(1)打钟,(2)大众入堂,(3)讲师入堂,(4)大众齐声唱佛名,(5)一僧唱梵,(6)讲师唱经的题名,(7)开始讲经。另外,敦煌文书(佩里奥3849)中在唱经题前附加押座文,但实质不变。俗讲的形式与以往对出家专门僧的讲经相同,只是针对在俗者进行这一点上不同。俗讲不仅在长安,地方寺院如敦煌地方的诸寺中,也有春秋二次及夏或冬开三次。据说俗讲在中晚唐以后实行,但作为举行的记录,在《续高僧传》卷二十善伏传中可见常州义兴(江苏省宣[宜]兴县)的善伏于贞观三年(629年)听“俗讲”的记载,也可能在整个唐代都进行。进一步地,也有认为虽然没有俗讲这一名称,但这一形式的讲经可上溯到以前道安的时候。圆仁所见所闻的俗讲是应敕命而进行的,讲师也是最高级的僧侣们,内容也具有很强的仪式上的、学问上的色彩,但对于一般民众的俗讲,当以平易的因缘话为主,以韵律说教,也用变文与变相图。据说有假托经论、讲淫秽下流话的僧人文淑(有说法与前述的文淑为同一人,也有说是另外的人)受一般人的欢迎,很得人气。也有依听众的层次逐渐大众化、娱乐化了的俗讲。宋代时,由于过于俗化而受到禁止。

931.续光世音应验记
一卷,张演撰。牧田谛亮《六朝古逸观世音应验记の研究》(1970年)。本书已在中国散佚,所幸在日本京都的青莲院中留传有鎌仓中期的古写本,前述的牧田校订本即以此为基础。本书作为宋代傅亮《光世音应验记》的续编而写自不必说。张演还是南朝的贵族之一。本书成书于五世纪前半叶,年代不十分清楚。本书不过是由十条组成的短编,但因讲中国人古时的观音信仰而重要。陆杲的《系观世音应验记》是继承本书而述作的。

932.续高僧传
三十卷,道宣撰。大正藏五十卷。亦称《唐高僧传》。继梁代慧皎的《高僧传》之后,记录从梁初到唐初的高僧事迹。根据自序,收录到贞观十九年(645年)的高僧,正传340人、附见160人,但有麟德元年(664年)圆寂的玄奘的全传,也多见贞观十九年以后的消息,卷二十二的昙光传中说,“今麟德二年,东都讲说、师资导达,弥弥钦羡”,可知大致完成于贞观十九年,之后加以增补。因而最终有正传485人、附见219人。本书的构成继承《高僧传》的十科分类,加少许变更:(1)译经(四卷),(2)义解(十一卷),(3)习禅(五卷),(4)明律,(5)护法,(6)感通(以上各二卷),(7)遗身,(8)读诵,(9)兴福,(10)杂科(以上各一卷)。取代《高僧传》的神异、经师、唱导,设立护法、感通、杂科,可看作是道宣的见识及中国佛教的推移。撰者道宣为南山律宗的祖师,著述颇多,为中国佛教史学第一人。本书撰述之际,咨询先达、询问行人、实地踏查、研究国史碑文等等,历经艰辛。文章有虽难解之处,但资料之丰富与记述之正确是第一的。由于编纂于南北朝统一后的长安,补充了《高僧传》中欠缺的北朝佛教记录,与此同时,由于正处于佛教诸宗的勃兴时期,从佛教与政治及儒、佛、道三教的交流这一点来说,本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极大。常盘大定在本书译为日语(《国译一切经》和汉部七十六)时,列举道宣所用的碑文,对难以理解的语句作一般地例示;陈垣在《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论述从历史学上利用本书。另外有牧田谛亮、诹访义纯编成的索引上中下三卷。诸本卷数不同,高丽本与频伽本为三十卷,宋、元本与碛砂本为三十一卷,明本为四十卷。宋元本与高丽本相比,多正传71人、附见7人,据认为这是由于道宣有《后集续高僧传》十卷,这是宋代时编入的。

933.即色游玄论
支遁(314-366年)撰,解说色(事物)即是空。王洽读支遁的著作《道行指归》,就疑问点问支遁,支遁因而著本论加以解答。本论早就散失,据认为《世说新语》文学编的注中所见“支道林集妙观章”就是其片断。僧肇在“不真空论”(《肇论》)中批判即色义,后世的注释很多认为是指支遁之说,但三论宗的吉藏将关内即色义与支遁即色义加以区别,对后者有很高的评价。近年很多学者评价支遁的即色义综合了玄学与般若学,进一步理解了以往的般若学。

934.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一卷,智升撰。大正藏五十二卷。继承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论衡》,收集与佛教与道教对立的有关资料。引用《汉书》列传第七十八、《汉法本内传》、《传法记》等,记载佛法初传的事情及初期佛、道争论的情况。与《集古今佛道论衡》重复之处颇多。智升另外还有《开元释教录》二十卷、《续大唐内典录》、《续古今译经图记》各一卷、《集诸经礼谶仪》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