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访问Google电子表格吗?

    Google
Sites不能访问已经有不短的日子了。在那儿建有部门网站,所有工作细则和相关资料都放在那儿。好不容易推动几位同事有了在那儿更新工作细则的习惯,
忽然就发现被封了。最近馆里自建了一个wiki,只好架梯去把Google Sites上的资料取回来,“迁移”到馆内服务器上。工作量比较“庞大”,还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前段日子在家不能访问Google Doc,后来听说是用https访问的缘故,家里的Firefox访问Google Doc会自动转为https,所以无法访问。咱也没啥不可告人的东西,您想看啥就看呗,于是改用IE,用http就OK了。
   
好不容易解决了Doc问题,最近又发现其中的电子表格不能访问了,特别地郁闷。因为曾经极力向同事推荐Google电子表格作为协同工作的工具,现在还有近十个部门内外同事一起维护的电子表格,其中有几个是方便我随时了解工作进展的。几个文件的时间都停留在11月12日,如此麻烦就大了,很影响工作,因为最新版本都在网上。一直是用http访问的,刚才忽然想着改用https,竟然可以访问──高兴了没几分钟,“连接被重置”了。wiki的表格功能很弱,
转到那上面去基本没可用性。
   
    于是就不明白,吾国有强大的
网络舆情控制能力,又有可以跨省追捕的警察,怎么就只有封网这一着呢?敢情是为民省着用税收了。
   
没Twitter没啥关系,咱不爱用微博,想用还可以上新浪;Facebook也没啥大不了的,咱躲进小楼成一统,上“书社会”(找keven要邀请)。但真不知道用什么可以代替Google的电子表格?国外的就免推荐了,一旦流行,结果肯定也是死路一条。
    “莫谈国是”是中国传统,咱也不想掺和进去做无用功,但现实就是这样,不断地把良民往绝路上逼。胆大的,就扔油瓶,一不小心洒上了身,或因“妨碍公务暴力抗法”走上黄泉路……咱胆儿小,就只有在心底里骂人了!

从Google图书搜索元数据错误说到数字化中元数据创建问题

    Nalsi本月开始把译文发到译言上,甚至没有同时发在自己博客Islander的西文编目笔记。译文大多是图书馆界的热点,“Google能使用OCLC的数据么?能,但是……”就是其中之一。原文”So, Can Google Use OCLC Records? Yes, Bu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the impact of WorldCat on Google’s metadata”发表在Library Journal (9/10/2009, 仅网站?)。
   
对GBS元数据的质疑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的Geoffrey Nunberg,他在8月28日举行的Google Book
Settlement Conference上,列举了GBS中的元数据问题(Google Books: The Metadata Mess,PDF),诸如年份混乱、分类错误,而Google方面还不急于改进。他更指出GBS用只有3千主题的BISAC主题取代有20万主题的LCSH,数据并非来自图书馆,只适合书店、不适合学术使用。
作者另外发表了博文“Google Books: A Metadata Train Wreck” (August 29, 2009),其后又在The Chronicle Review上发表”Google’s Book Search: A Disaster for Scholars” (August 31, 2009),进一步阐述其观点。
    GBS的Jon Orwant在上述博文下长篇留言,指出元数据并非OCR而来。如前述译文,GBS的元数据来自不同机构,包括WorldCat及参与GBS的图书馆,Google员工所做的基本上只是在不同来源的元数据间做取舍。
    其实大家都知道,图书馆的元数据本身存在错误。分面OPAC出现后已将这些错误显性化,拥有大量图书的GBS或许更放大了这些错误,Thomas Claburn在Information Week上很夸张地说”Google Books Metadata Includes Millions Of Errors“(Sep 3, 2009)。
    Stephen’s Lighthouse在博文”The Google Books Metadata Debate” (September 8, 2009)中提供了很多讨论链接。最后举了Typo of the day for librarians这个专门讨论书目记录中各种拼写错误的博客为例,说明:Nobody’s perfect。

    Cataloging Futures的博主Christine Schwartz一直关注这场论讨,她则从中看到了图书馆面临的相同问题(Google’s metadata questions – they’re our questions also):

 · 元数据取自哪里?
 · 在数据化流程的哪个点抓取/创建元数据?

 · 如果外包元数据创建,是否自己做、如何做质量控制,或者由外包公司决定?

 · 元数据抓取/创建是一次性的过程,还是反复的过程?

 · 谁(或在自动抽取时,什么)创建元数据?

 · 在自动抽取过程后,是否做人工审核?

 · 在元数据创建中用户的职责是什么?

 · 如果有多个来源可选,什么是最佳来源?

 · 如果有多个记录可选,什么是最佳记录?能否自动选择?


另参见:
Coyle’s InFormation
GBS and Bad Metadata (September 07, 2009)
Google Books Metadata and Library Functions (September 15, 2009)

Cataloging Futures
Metadata problems at Google Books (September 03, 2009)
Google responses to metadata “mess” (September 08, 2009)
Google’s metadata questions – they’re our questions also (September 09, 2009)

公私皆宜的Google日历

    去年下半年才开始正式用Google日历,觉得很好用,一下子建了几个,分别用于私事和工作。私事再分家事和个人活动,工作再分馆里的和部门的,再加上共享朋友的日历以及公共日历“中国节假日”,日历上五彩缤纷,做过的事、要做的事,重要日期、朋友日常安排等一一呈现。自己作以下用途:

1、记事:
    每学期都要写小结,所以工作日志必不可少。以前很土地记在本子上,现在则把日历当成了记事本。
    当然也不限工作,日记是早就不记了,但平时去哪里玩、在哪里FB过,就记录在此。
2、安排:
    做事前定时间,先看日历,包括朋友的日历,看对方是否有空。
3、邀请:
    创建或修改活动时,可以同时邀请其他人。被邀请者的回复(Yes/Maybe/No)会即时显示在日历中,很适合聚会安排。
4、提醒:
    日程可以通过弹出式窗口、电子邮件及短信,设置在预定时间前若干提醒。
    刚设了短信提醒,移动和联通都可以。应该接收是免费的吧。
5、共享:
    部门日历与部门所有同事共享,部门内的重要事情,馆里的学期安排,将要做的事情等等,随时可查、可看。并且设置的权限是每个同事都可更新,比如增加自己参加的学术会议信息。
    私事日历,可选择只共享是有空,而隐藏具体细节。
6、发布:
    部门日历嵌入在Google站点的网页中,所有共享者在开通日历功能后都可以看。

    公开的日历也可以嵌入到其他网页中。
7、查找:
    事情过去久了,记不大清,可用“搜索我的日历”全文查找。
    自己特意给FB标了“餐饮”,可以一下子搜出来。
8、复制:
    朋友日历上的活动也是自己要参加的,就复制一下,免得自己新建。
9、备份:
    不用其他日历,太相信Google,导出也没什么用,做备份吧。

    公务用Google日历有什么好处呢?好象清华大学图书馆曾用来发布读者讲座安排。看文章”Library 2.0: Balancing The Risks And Benefits To Maximise The Dividends” (Kelly, B. Program Electron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s, 43 (3), pp. 311-327)(下载),其中提到的优点是:只需更新Google日历,所有嵌入日历的页面就一同更新了;用户可以订阅日历,也可把事件加入自己的日历(即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