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BR评审组之组合体工作组最终报告

年前RDA-L邮件组故障,恢复后一直很冷清。不知道为什么近日忽然热烈讨论起FRBR系列中的《组合集工作组最终报告》(自备梯子)。在FRBR评审组网站找到组合体工作组(2005-2011),上面注明最终报告在2011年9月12日已被批准──不知那时自己为何忽略了这个报告。

Final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Aggregates (September 12, 2011) (20 p.)
工作组的范围是探索以FRBR模型处理组合体。报告中的组合体(Aggregates)指:

(1)文集、选集、文选
(2)增强本(augmentations:原文增加插图、注释、导言等)
(3)专著丛编
(4)连续出版物
(5)多部分专著
(6)集成性资源

报告前说明:由于FRBR评审组正致力于准备统一版FRBR家族概念模型,因此建议将本报告作为统一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这显示其过渡性。
报告正文6页,附录A为组合体实例(p.9-17),附录B为小组对“组合体”定义的不同思考(p.18-20)。以下摘译部分:

★导言
据估计,WorldCat有多个内容表达的作品中,12%是组合体 (p.2)

★定义组合体
其定义基于FRBR报告:载有多个不同内容表达的载体表现 (p.2)

三类组合体:
(1)内容表达的组合集(单一载体表现)(p.3)
包括:选集、文集、专著丛编、连续出版物及其他类似资源集
如:杂志(文章组合体),小说集,章节独立撰写的图书[附录A例2,类似论文集],CD(单曲组合体)及各种文集/选集
特征:单个作品类型近似,如特定作者小说集、特定艺术家歌曲、某类诗选,但也可以是内容表达的随机集合[附录A例2唱片]
(2)源于增强的组合体 (p.3-4)
单一独立作品,增补一或多部独立作品。内容表达增补不属于原始作品的附加资料且没有显著改变原内容表达,如前言、导论、插图、注释等[附录A例3]
(基于2007年修订的FRBR:当内容表达伴有不属于作品智力或艺术实现的增强,该增强被视为其自身独立作品的独立内容表达)
(3)并列内容表达的组合体(同一作品的不同语言内容表达) (p.4)
例子:手册、政府文件、可选语言的网页、原文带翻译[附录A例4双向倒印]

★组合体模型 (p.4-5)
图1:内容表达<>载体表现(第一组实体中唯一的多对多关系)
图3:多部作品–>多个嵌入内容表达–>组合体载体表现 图1忽视了组合者/编者的创作,组合内容表达的过程也是智力或艺术努力,符合作品的准则。图3表示出创作组合体载体表现过程中,组合者生产出组合体作品。

★建议FRBR修订 (p.5-7)
FRBR报告的3.3节(p.29)用新的两节取代,保证组合体与FRBR模型的一般原则一致:
3.3 组合体实体
3.4 组成部分

★结论 (p.7)
提出的方法经过许多组合体或可被视为组合体的载体表现的测试与评估,结论是此方法:
(1)保存内容表达与作品的完整
(2)相对易于理解与应用
(3)与FRBR模型一致

———-Nalsi的分割线———-
Nalsi的西文编目笔记III:关于FRBR中的作品集 (九月 3rd, 2009)
Nalsi一年多前的博文讲的就是这个工作组的最后一次会议,其中名词翻译与上文有所不同。
博文详细介绍了上述两个模型,图1提出者为工作组中的斯洛文尼亚人Zumer(远洋师的朋友),图2为工作组中LC的Barbara Tillett。最终报告中还是Barbara胜出了。

UNIMARC的FRBR改造

应IFLA的Unimarc永久委员会(PUC)要求,法国UNIMARC委员会(CfU)研究如何在UNIMARC中表达FRBR模型。工作成果由CfU主席、PUC成员、ABES(高等教育联合目录)的Philippe Le Pape在IFLA 2011年会“推进UNIMARC:调整与创新”分场上所作报告:
Expressing FRBR in UNIMARC, Yes we can! / by Philippe Le Pape. submitted, June 29, 2011. (pdf, 7p)
Session 187 — Advancing UNIMARC: alignment and innovation — IFLA UNIMARC Programme (UNIMARC)
[以下为摘译,有理解、调整]

文摘:[2010年UNIMARC已经为ISBD第0项做了改变,未找到相关信息]
更新UNIMARC使之适用于FRBR化资料,始于将UNIMARC书目格式能对应新ISBD第0项。这项完成于2010年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今年PUC年会上(里斯本,2011年3月[PUC网站上尚未挂上链接]),讨论了面向FRBR全面定义UNIMARC的一套20项建议,最终几乎未作修改被接受。本文说明了与实施FRBR有关的主要格式特点,概览了所提出的建议。

主要特征
UNIMARC:一系列格式支持连接
UNIMARC/B(书目格式)的4–块
UNIMARC/A(规范格式)可在书目记录与规范记录、规范记录与规范记录间连接
[可惜在实际应用中绝少使用,单个的$1还在几年前模仿USMARC演变为$a$t…]

UNIMARC完全支持FRBR结构
利用UNIMARC连接技能的优势,依据RDA实施场景1“关系/面向对象数据库结构”,开发了关于FRBR的通用框架,同时也适用于场景2和3。
FRBR[第1]组实体以下述格式处理[相当清晰]:
作品:UNIMARC/A [154字段第1位=a,注意有第0位]
内容表达:UNIMARC/A [154字段第1位=b,注意有第0位]
载体表现:UNIMARC/B
单件:UNIMARC/H

(关于RDA实施场景的引文:Tom Delsey for the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 RDA Implementation Scenarios. July 2009.)

FRBR化与非FRBR化数据
UNIMARC以及MARC[21]格式有许多字段汇集属于不同的FRBR第1组实体的数据,尤其是UNIMARC/A和UNIMARC/B中的统一题名。
为回避这个问题,决定为作品及内容表达创建新的题名字段,而保持现有字段不变,用于前FRBR/非FRBR目录。[原有数据也因之不必改变仍可使用]

在规范记录中记录创作者与贡献名称[UNIMARC/A]
UNIMARC/A的结构,对单一题名不提供多个名称。而作品可能有多个创作者,内容表达可能有贡献者。决定使用UNIMARC/A相关检索点块(5–),参照UNIMARC/B的责任块(7–):
5-0 对应 7-0
5-1 对应 7-1(作品层新字段:501,511,521;$5第4位关系代码)
5-2 对应 7-2(内容表达层新字段:502,512,522;$4关系代码,$r职责)
用$5表达创作者或贡献者关系,使用关系代码(为UNIMARC/B的7–块$4定义的)。

作品层的“有主题”关系[UNIMARC/A]
在UNIMARC/A中直接采用UNIMARC/B的主题字段,除了题名(理由见上)
600, 601, 602, 606, 607, 610, 616, 617, 631, 632, 641, 642

作品层[UNIMARC/A]
通过题名规范记录表达,记录头标第9位“实体类型”:
f=首选题名
g=作品集首选题名(尚未处理[addressed?在2009年版上有])
h=名称/题名
f[i]=名称/作品集首选题名(尚未处理[addressed?在2009年版上有])

题名检索点新字段(作品层)[UNIMARC/A]
231, 431, 531, 731(规范、变异、相关、另一语种规范题名检索点)
241, 441, 541, 741(规范、变异、相关、另一语种规范名称/题名检索点)

名称/题名检索点例子[UNIMARC/A]
241 #1 $3 FRBNF138930724 $a Debussy, Claude (1862-1918) $4 230 $t Pelléas et Mélisande $s FL 93
500 #1 $3 FRBNF138930724 $5xxxxa $a Debussy $b Claude $f 1862-1918 $4 230(重复出现)

内容表达层[UNIMARC/A]
·语种、年份、内容特征:需扩展现有代码数据字段、创建新字段(2012年)
·属于内容表达的附注(2012年)

题名检索点新字段(内容表达层)[UNIMARC/A]
232, 432, 532, 732(规范、变异、相关、另一语种规范题名检索点)
242, 442, 542, 742(规范、变异、相关、另一语种规范名称/题名检索点)

载体表现层[UNIMARC/B]
主要需要提供识别嵌于其中的作品及内容表达的手段。使用相关题名块5–:
506 统一题名──识别作品
507 统一题名──识别内容表达
576 名称/统一题名──识别作品
577 名称/统一题名──识别内容表达

进一步开发
1、代码数据字段
2、以作品集题名识别作品与内容表达
希望UNIMARC的FRBR化于2012年完成

样例(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
[从载体表现例子看,同一责任说明个数也不限3个了]

———-附:IFLA年会“推进UNIMARC:调整与创新”报告———-
UNIMARC and FRBR – can we have both? / Trond Aalberg, Jan Pisanski and Maja Zumer
罗翀、张蕾累简体中文翻译:UNIMARC 和FRBR——我们能两者兼顾吗?

FRBRization: using UNIMARC link fields to identify Works / Manolis Peponakis, Michalis Sfakakis, Sarantos Kapidakis
金文昌、朱青青简体中文翻译:FRBR 化:利用UNIMARC 连接字段识别作品

FRBRisation of Koha in the context of CMARC (a UNIMARC-derived format)
在CMARC (UNIMARC 衍生格式) 環境實作FRBR 轉換-以Koha 圖書館管理系統為例 / 張迺貞、蔡育欽

Expressing FRBR in UNIMARC: yes we can!(即本篇)

UNIMARC and linked data / Gordon Dunsire, Mirna Willer

[update 2012-3-5] 远洋师在书社会提供的两位作者的同名论文:IFLA Journal 37(4) 314–326 [2011] (pdf)

准备抛弃MARC?美国国会图书馆启动“书目框架转变行动”

2004年初,美国国会图书馆(LC)副馆长Deanna B. Marcum发表“编目的未来”演讲(The Future of Cataloging),公开了LC管理层对编目工作的全面反思。2006年LC成立书目控制未来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the 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最终导致采编合并,对LC的编目工作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在Marcum馆长主导下,不久前LC又把目标对准了MARC──“启动检讨书目框架的计划,意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需要。该行动(Initiative)的主要重点是为MARC 21交换格式确定一条转变路径,以便从新技术获益,同时维持近几十年间支持资源共享、节省编目费用的强健的数据交换(功能)。这项工作将与MARC 21格式的相关机构协调实施,包括正式合作伙伴(加拿大图书档案馆和大英图书馆),非正式合作伙伴(德国国家图书馆和其他国家图书馆),提供图书馆服务与产品的机构,众多MARC用户机构,以及MARC咨询委员会如ALA的MARBI委员会、加拿大MARC委员会和英国的BIC书目标准组。”

LC网站发展与MARC标准办公室为行动建立了官方网站,提供相关信息、公告及资源:Bibliographic Framework Transition Initiative

5月13日,网站发布了LC的声明“改变我们的书目框架”,并宣布将在6月ALA年会对此讨论的基础上,发布进一步的声明。
Transforming our Bibliographic Framework: A Statement from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声明称,“来自美国RDA测试参与者的自发评论显示,图书馆界很多部门感觉到经费压力,但仍认为有必要取代MARC 21,以从新兴的内容标准中充分受益。”在准备抛弃MARC的同时,表示对RDA的认可?对于前几年刚开始把机读目录格式转到MARC 21的德奥等国,以及不久前刚宣布改用MARC 21的对岸“国家图书馆”,将何去何从?声明结尾称将在2012及2013年召开一系列专家及利益相关者会议──2014年大概就可以尘埃落定了,尽管现在并没有一个可选择的应用标准。

声明的主要内容是提出LC将解决的问题:

> 确定当前元数据编码标准的哪些方面应当予以保留,并演化至未来的格式。我们会考虑现已编制了数十亿记录的MARC 21,以及其他。

> 以语义网和关联数据技术做实验,看看他们对书目框架有何益处,我们现有的模式需要如何调节,才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 希望在更广泛的网络搜索环境中最大限度重用图书馆元数据,让最终用户接触到更多优质元数据,并以创新方式使用。

> 能够为用户在实体关系间导航──如个人、地点、组织、概念──从而在图书馆目录及更广泛的互联网中检索得更准确。我们将探索在导航关系中使用有前途的数据模型如“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无论这些关系是由馆员主动编制的,还是经由语义网而识别的。

> 探索在当前基于MARC的系统之外的显示元数据的方法。

> 识别采取或不采取行动的风险,包括评估改变得到更广泛接受的步伐:我们会采取渐进的步骤,或是采取更大胆、更快的行动?

> 在LC更广泛的技术基础结构中将现有元数据带入新书目系统的计划──特别需要考虑原来数据库的规模与价值。

[update 2011-5-28] 参见

Nalsi的西文编目笔记III:【翻译】国会图书馆可能开始放弃MARC

原文:Library of Congress May Begin Transitioning Away from MARC / Michael Kelley. LibraryJournal, May 26,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