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FRAME词表2.0草案发布

美国国会图书馆(LC)自今年6月开始,陆续公布了BIBFRAME的5个修订建议稿(题名、单件、标识符、职能、规范),征集大家意见。近日LC公布了全部7个草案,并称之为BIBFRAME 2.0版,希望再次征求意见后,争取能在明年1月初正式发布。

BIBFRAME 2.0 Draft Specifications (2015-10-29)

BIBFRAME 2.0的7个草案分别是:题名、施事者和职能、单件、事件、标识符和附注、管理元数据、类别。【特别说明:agent以往我译为“代理”,一直觉得不确切,现据实际情况改译为“施事者”】
前次发布的建议稿,前面部分为建议概述,中间部分为讨论点,最后为样例;此次的草案先列BIBFRAME 1.0方法、后列BIBFRAME 2.0建议,最后为样例。

初步看草案,在“施事者和职能”部分,BIBFRAME论坛中曾讨论到的以bf:Contribution代替bf:Contributor、在名称上更明确的观点,被吸收到草案中。不过此类名在文本中修改不彻底,有一处还是用了bf:Contributor没改。【update 2015-11-9: 从邮件组中得到信息,LC在大量讨论后仍决定用bf:Contributor,虽然草案中有两处用了bf:Contribution】
事件、管理元数据和类别草案是此次新公布的。“事件”是以往编目中没有的概念,但在新兴RDF词表中有日渐强调的趋势,BIBFRAME 2.0的事件作为作品的主题或内容。由于在“类别”草案中将原来一个类bf:Category按载体类型、内容类型、媒介类型、体裁拆分为四个类bf:Carrier, bf:Content, bf:Media, bf:GenreForm,导致事件中的内容类(bf:Content)有同名冲突——由于前者与内容类型对应,感觉会保留;不知道事件中的这个“内容”,会改称什么?

参见:
BIBFRAME动态三则
BIBFRAME的第五个核心类:单件Item
BIBFRAME打算取消“规范”核心类

BIBFRAME打算取消“规范”核心类

LC自6月先后建议修订BIBFRAME题名、增加Item类以来,本月中旬一次性公布标识符、职能和规范三个建议,理由是“它们相互依赖。职能和规范互相参引,两者均参引标识符。建议按标识符、职能、规范顺序阅读”。(via [BIBFRAME] BIBFRAME Identifier, Role, and Authority Proposals, by Elizabeth Anne Fulford)

BIBFRAME Model & Vocabulary: Vocabulary Change Proposals

建议都很简洁,说明加样例,了了数页,内容可以各用一句话来概括:
标识符(Identifier)以类取代属性,ISBN等均将作为类(后续附注也将建议做类似改变)
职能(Role)以“贡献者”包含所有职能(类和属性),取消“创作者”属性(不再延用DC的二种元素)
规范(Authority)取消规范类及其属性,规范原有子类直接归属顶级类资源(Resource)

如果建议得到确认,则BIBFRAME核心类还是4个,但由最初的作品、实例、注释和规范,变为作品、实例、注释和Item
想像中原来的模型会因此有所变化,但仔细看模型图,似乎也没什么影响,图中原就没有“规范”(以及“注释”)。
BIBFRAME model

另一方面,建议在类(Class)和属性(Property)的替代上也很明显。BIBFRAME原来有52个类、约266个属性,在图书馆界开发的书目RDF词表中,其类所占比例是最高的,当然在图书馆界外就不是了。
从建议看,BIBFRAME将进一步增加类、减少属性。除前述标识符(及未来的附注)外,先前的题名(Title)建议也增加了类,而其所列属性似乎表明将由通用属性代替专指属性(如用bf:source、bf:date等而非原来定义的bf:titleSource、bf:titleVariationDate等),也将减少属性的数量。另外,新增加的Item核心类,设置有8个类、12个属性(其中bf:identifiedBy不是新的,本次标识符修订中说明是原bf:identifier)。

由二个月前的Item建议中出现本次标识符建议中的bf:identifiedBy可知,LC早已完成对BIBFRAME的整体修订建议,只是分批放出征求意见。一次等二个月,也真耐得住性子。不知道总共有多少个建议待发布。

关于BIBFRAME修订,参见:
BIBFRAME动态三则(2015年6月16日)
BIBFRAME的第五个核心类:Item(2015年7月1日)

暑假偷师上图:“URI设计”专题分享与讨论

上海图书馆夏MM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合上图的关联数据项目,基本上每周一次相关专题分享与研讨。参与者来自多个机构,看着他们不断前进的步伐,很羡慕那种氛围。
本周他们讨论URI规则等,是我感兴趣的主题。正巧昨天开始正式放暑假,于是今天在37度的烧烤模式下,去上图蹭听学习。感谢他们的接纳。
首先由许磊主讲《URI设计原则》,从爱尔兰国立大学两位研究员对URI类型及设计模式等的研究开始,以所述URI类型,分析各国图书馆界关联数据和政府开放数据的URI模式。
三十分钟报告结束,进入讨论阶段,夏MM主持探讨前已发布的家谱系统URI是否需要更改,哪些需要改。Keven并进一步提出上图的URI政策问题,为今后更多项目做准备。尽管现场没有定论,但确定会后据此提出方案。至此不过四十五分钟,真是相当务实高效的会议。

今天的报告让我对URI类型和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至少区分Thing、Concept、Resource和Onto四种URI是我比较明白的,Hierarchical URI也可理解,Representation URI就不明所以了。期待许磊写出文章。

———-小河尘的分割线———-
许磊在书社会发了不少博文,主要涉及编目与关联数据。关于MARC、RDA、FRBR、BIBFRAME等等的学习笔记,信息量相当大。比如BIBFRAME方面有:
【学习笔记】BF规范(2015-06-07)
Bibflow简介(2015-05-08)
[学习笔记]RDA注册元素与BF属性–题名篇(2014-08-29)
[续]catwizard老师的博文–Bibframe.org的类与属性发布(2014-04-30)[此文刚才查时才发现,估计一年多前还没加上书社会好友,因此先前没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