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4Lib:下一代图书馆目录邮件组

    Eric Lease Morgan (Head of the Digital Access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of Notre Dame)在web4lib邮件组提议另外建立一个“下一代OPAC邮件组”(next generation opac mailing list) ,并提出了可以讨论的6项议题,很多人附议支持。最初名称拟为ngo4lib,但因为NGO一般认为是“非政府组织”的缩写,故经讨论后,最终定名为NGC4Lib — Next Generation Catalogs for libraries。第二天(6月6日,不是世界末日),邮件组就建起来了,讨论的议题增加为8项:

  • Who are the primary intended audiences for a library&aposs “card catalog”?
    图书馆“卡片目录”的主要使用对象
  • Considering the changing nature of information access in an Internet environment, how is an electronic “card catalog” of today different from the one designed ten or fifteen years ago?
    互联网环境中信息访问特性的变化,如今的电子“卡片目录”与十或十五年前设计的有何不同
  • What kind of content should these “card catalogs” contain?
    这些“卡片目录”应当包含何种内容
  • To what degree are these things “catalogs” (as in inventory lists), and to what degree are they finding aids?
    这些内容“目录”(作为财产清单)到什么程度,如何有助于寻找
  • To what degree should traditional cataloging practices be used in such a thing, or to what degree should new and upcoming practices such as FRBR be exploited?
    在下一代图书馆目录中,传统编目实践应当用于何种程度,新的未来实践如FRBR应当开发到何种程度
  • How would such a thing get created and by whom?
    下一代图书馆目录如何创建、由谁创建
  • What are some of the functionalities of “next generation” catalog?
    “下一代”目录有些什么功能
  • How many angels can dance on the head of a pin?
    有多少天使可以在针尖上跳舞

    议题有虚有实,似乎共同基础就是认为目前的OPAC不过是卡片目录的电子版。讨论很热烈,如果对新型OPAC研究感兴趣,此邮件组值得关注。

    比如讨论中Bernie Sloan转发了自己在1992年讨论“第三代OPAC”时的论坛贴子“后OPAC时代”(The post-OPAC era)――真是很超前;他还认为,应该多讨论新发展的领域“OPAC前端”(front ends),比如北卡州立大学的Endeca应用,ExLibris新的Primo之类。
    K.G. Schneider(Free Range Librarian)则认为谁是用户并不重要,她感兴趣的是用户做了些什么,她打赌大部分图书馆并不生成检索日志,也不对用户的检索行为进行分析,只是讨论、没有数据。而Google亚马逊之类则对这些信息十分重视。

    在NGC4Lib邮件组建立前的讨论中,有人提出用维基(Wiki),但似乎大家还是倾向于邮件组。
    中国人爱BBS,外国人爱邮件组。与论坛相比,邮件组同样可以就一个问题接续讨论,但内容直接发到订阅邮箱中,省掉很多无谓的访问网站时间――与RSS订阅有异曲同工之妙。

P.S.
这回订阅NGC4Lib,用的是Gmail。再次体会Gmail集中相关邮件的优点――同一论题的所有回复放在一起,看起来特别方便。同时自己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存档,日后查找也很方便。

 

OCLC的LC名称规范服务及其它

    OCLC研究部在参与eprints UK项目时,开发了“LC名称规范服务”(LC Name Authority Service)。这是一个建机构库中使用LC名称规范档确认名称的Web服务。最近Ralph LeVan改进了名称查找的匹配算法,可以处理拼写错误及名称变异形式,检索结果智能排序基于WorldCat中名称的使用次数,以及规范档中的规范形式而非参照款目。

    试试它的交互检索联机演示:http://alcme.oclc.org/eprintsUK/index.html
    在搜索词框中输入检索词“Mark Twain”(没有按常规则的倒序输入),不管设定最大结果数为多少(如5或10),结果都是把所有相关的二十多条规范记录都列了出来。最相关的列在最前。大名鼎鼎的马克?吐温,竟然也会有二条规范记录?原来一个是真人,一个是某部作品中与作者交谈的马克?吐温的灵魂(Spirit)――应该是名称主题了。
    OCLC给每条规范记录一个固定URL,还有相应的XML记录,形式如:
http://errol.oclc.org/laf/n79-21164.html (MARC规范记录)
http://errol.oclc.org/laf/n79-21164.marcxml (MARCXML规范记录)
(其中n79-21164为LC的规范记录号)

    OCLC开发这个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使机构库软件(如DSpace, ePrints UK, CONTENTdm, eprints.org, Fedora)可以提供规范控制,而不必自建规范控制模块。使用OCLC研究部的名称规范服务,可以在输入元数据时确保作者名称的一致性。DSpace计划在未来集成交互式的规范检查。

    不过,机构库用LC名称规范?恐怕大部分人在LC规范库中都是找不到的,毕竟出版图书的人与发表文章的人相比,数量要少得多。Lorcan在谈到上述名称规范服务时,提到他早些时候的想法,利用“科学社区”(Community of science, COS) 的50万研究人员信息做实验,看是不是可以用其数据扩充LC规范档。
    看COS的研究人员存档信息示例,内容丰富详尽,包括所属机构、联系信息、学历、专长与研究兴趣、研究项目、产业相关性、关键词、使用语言、学会/协会成员、获奖信息、专利、获得资助项目、发表/出版一览等。像猎头公司的数据库,与LC规范记录以名称的各种变体为主的结构完全不同。COS还是一个Web 2.0的网站,研究者可以自己提供与维护相关信息。
    另外,Scopus宣布5月13日起提供名称规范功能“Scopus Author Identifier”,可惜有关演示仅限其客户。Scopus是最大的研究文献与精选网页的文摘引文数据库,收录2700万文摘、2.3亿引文、2亿网页。不知其中有多少不同的人名。

    看来,名称规范也已不是图书馆界的独家秘技了。Leon问地狱是不是需要元数据(天堂需要元数据吗?),岂止需要,早就有了。阎王的生死薄就是一个古往今来中国人的名称规范档,尽管偶而有点问题,小鬼据此抓错了人(不排除小鬼没有认真查核规范而出的错),但其完整性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现在有质量这么高的规范档吗?国家图书馆?CSSCI?期刊网?

相关链接:
Lorcan Dempsey&aposs weblog:
A note on names (2006-5-16) http://orweblog.oclc.org/archives/001022.html
Research support: COS and CSA (2006-2-13)
http://orweblog.oclc.org/archives/000946.html 

Outgoing: Name searching (2006-5-17)
http://outgoing.typepad.com/outgoing/2006/05/name_searching.html

 

“图书馆编目原则呼唤统一”

    才打定主意不再写编目了,却忍不住还要再写一次,因为《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为第一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出了一个专题“图书馆编目原则呼唤统一”,把原来很多人私底下抱怨的国内编目规则问题都放到了桌面上。实在值得推荐。

    栏目导语:全国联合编目中心是公共图书馆的代表,CALIS是高校图书馆的代表…两大系统存在较大的分歧,谁都不轻易让步…从世界范围来看,编目规则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但是国内图书馆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炉的…[会议上周在武汉召开]

    “问题综述”的小标题:

  • 两大系统各自为营
  • 保持特色还是与国际接轨
  • 用户的便利性谁来考虑

记者姜火明妙语
    中国图书馆学会曾经组织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国家图书馆]和CALIS的专家参与编写《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一书,该书去年推出了第2版。据谢琴芳介绍,国家图书馆根本不用这本书,而CALIS对于这本书的态度是:对的就用,不对的就不用。很显然,这里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取决于CALIS。双方都参与制定的规则,而且冠以“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之名,但谁都不用,这在外界看来无论如何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简直是“岂有此理”。

GB3792修订信息
    胡广翔负责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的修改稿从1999年起至今已经过两次修订,而且也通过了专家组的论证和评审,但历经7年之久,上报了两次都没有得到正式批准和发布。

顾犇

  • 关于图书馆编目的格式和规则,国家图书馆内部都有不同的意见,更别说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了。
  • 现在就缺少一个能够拍板的人。
  • 编目规则在中国的统一不是一两年能够做到的,可能要数十年。

[感想:我可以安心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

专家视点
顾犇 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主任、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主任)
图书馆编目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谢琴芳(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副主任)
制定全国统一的编目规则是当务之急

富平(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管理处处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编目规则

胡广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联机编目协调中心主任)
编目工作需要更标准、更规范

王松林(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
联机联合编目体系当为理想编目模式

 

参见:关于编目工具书的愚人节公告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