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片丛林

Diane Hillmann前些天忽然吐槽二个月前宣布将要取代MARBI的元数据标准委员会(MSC),以自己在DCMI应用委员会(Usage Board)的经验及参与RDA注册词表的情况,点评MSC的自我定位,称之为“说大话”:
──“领导作用”,对兼职且一年碰头两次的委员会成员何以承担?
──什么是“标准”,是否经NISO或ISO之类的标准机构认可的才是标准?
──标准提交给MSC评审与评估,谁提交?依什么准则评审?用什么机制评估?
我之前曾做过比较,其实MSC基本上沿用了MARBI的职责。或许真是时代不同了,过去的定位不能直接拿来就用。

对我而言,从Diane博文中看到的更重要内容,是对RDA注册词表没有抓住时机的痛惜。三年来,RDA只有少部分词表获批出版,三组元素集至今仍处于“新提出”状态,在目前所见的图书馆书目和规范的关联数据发布实例中,RDA词表在元数据方案中微不足道,甚至在最初为RDA词表而建立的开放元数据注册(OMR)平台上,IFLA后注册的ISBD词表的应用都好于RDA词表,因之不难理解Diane的感受。

博文后半部分翻译如下[本人加粗]:
“RDA的工作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开发标准比一开始看起来要困难得多,而对最终谁将实际使用标准,过程与及时性是何等重要。RDA开发开始得够早,在长长的开发过程中──开始是经典的专家闭门工作──整个世界变了。”
“2007年,作为[开发]过程的一部分,我参与了建立[注册]词表的工作,对RDA用于语义网环境是必需的……工作的完成被拖延(自2009年起由JSC做评审与出版),因为JSC只花有限时间考虑改变准则的建议,近期才完成。在此期间,随着时间流逝,很多曾经等候RDA词表完成的人得出结论,词表可能永远不会完成了,开始到别处找元数据元素集。”
“与此同时,两年前LC自己粗略地开始其书目框架计划。就目前所述,该工作似乎不太可能考虑RDA为其“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书目数据的其他各类大用户和供应者已开始使用不同的自建方案表达其数据为关联数据,这个(某种程度上的)新的大事。这说明性的表明,他们不倾向于使用RDA属性。”
“曾经MARC统治图书馆世界,在某些角落,仍然在怀念那个有很多确定性、很少选择的世界。那个时代不再回来,无论我们建立多少新委员会,试图控制新的、混乱的书目数据世界。事实是,我们的世界变动太快,而我们焦虑于把事情弄“对”,继续使用不再起作用的复杂过程,建立与维护累赘的“标准”。我们仍然试图坚持,“持续的评审”、“评价”和“推荐”过程有明晰的价值,但现实的看看当前的环境,让我们知道,它们可能已不再有价值,甚至[不再]有可能。”

──换言之,世界已经变了,RDA(或任何其他)并非大家的唯一选择,没有“标准”可以高枕无忧,如不抓紧时机,机会可能永远失去。
Diane的结语是:那是一片丛林(It’s a jungle out there)
参见维基百科

来源:Metadata Matters: Big Words (2012-10-26)

参见:无可奈何花落去:元数据标准委员会将取代MARBI (2012年8月27日)

标准“牙刷说”的出处

今天无意中逛到NISO(美国全国信息标准组织)的博客(之前没有订阅),先是被一篇博文中所引XKCD的一幅多格漫画吸引,然后就在其中看到了自己2007年博文中曾引用过的标准“牙刷说”的出处,文字略有不同.
2006年美国,时任美国驻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驻代表的康妮·莫瑞拉(Connie Morella)在接受美国全国标准机构(ANSI)的标准领袖奖(Ronald H. Brown Standards Leadership Award)时说:
“Standards are like toothbrushes. Everybody wants one but nobody wants to use anybody else’s.”
标准就像牙刷,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但没有人想用其他人的

标准是怎么激增的(见:充电器,字符编码,即时通讯IM,等等)
现状:有14个相互抵触的标准
男:14个?太荒谬了!我们需要开发一个通用标准,覆盖所有使用案例。
女:是!
不久:现状:有15个相互抵触的标准

NISO博文作者对标准太多的解释是:理由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为不同社区由于不了解邻近社区的发展、没有看到两个或更多相关规范的重叠的或共同的目标,而去创建自己的规范。因之培育跨社区的讨论与协作相当重要。

via NISO Standards Bearer Blog: Why are there so many standards? (2011-7-20)

美国图书馆RFID新标准

2011年4月NISO曾推出《美国图书馆RFID》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参见:RFID的国际标准和美国实践,2011年5月14日),正式文本NISO-RP-6-2012已于2012年3月发布,取代NISO RP-6-2008:

RFID in U.S. Libraries: a recommended Practice of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 / prepared by the NISO RFID Revision Working Group. Baltimore, MD : NISO, 2012. 71 p. ISBN 978-1-937522-02-5(PDF文件)

本文件主要规定应用标准(即标签的编码),技术标准(频率)只在附录中详述。

———-图书馆RFID标准———-
1.7 RFID Standards in Libraries (p.3-4)
图书馆RFID领域有助于互操作的标准可分成两类: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
技术标准:定义标签所用芯片和RFID所用阅读器,以及如何传递信息;
应用标准:定义技术如何应用,其作用是定义数据如何存储在标签的芯片中,系统设计者可以此制作适当编码与阅读标签的系统。

技术标准(图书馆RFID标签与阅读器相关ISO/IEC标准):
1、ISO/IEC 1569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RF tags
2、ISO/IEC 1800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 Part 3: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13,56 MHz, Mode 1
图书馆普遍采用ISO/IEC 18000-3 Mode 1标准。

应用标准
1、ISO/IEC 1596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for item management – Data protocol: Application interface 定义应用和编码器之间的命令和回应
2、ISO/IEC 1596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for item management – Data protocol: Data encoding rules and logical memory functions 处理RFID标签上的编码,转换可印刷或显示在屏幕上的字符为压缩形式
3、DS/INF 163-1: RFID-data model 丹麦数据模型
上述标准构成了标签上数据编码相关应用标准的基础──三部分标准ISO 28560: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FID in libraries

图书馆用RFID(应用标准)
ISO 28560-1:2011 第1部分:数据元素与实施总则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FID in libraries — Part 1: Data elements and general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处理图书馆应用中RFID标签上编码的数据元素的定义
ISO 28560-2:2011 第2部分:基于ISO/IEC 15962规则编码RFID数据元素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FID in libraries — Part 2: Encoding of RFID data elements based on rules from ISO/IEC 15962 定义压缩数据元素至对象、并将其放置于RFID标签供图书馆使用的编码方法,使用现有标准ISO/IEC 15962定义编码规则
ISO 28560-3:2011 第3部分:固定长度编码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FID in libraries — Part 3: Fixed length encoding 定义放置数据元素于RFID标签供图书馆使用的编码方法,基于丹麦数据模型

(第2/3部分择一实施)NISO RFID评审工作组推荐“美国图书馆RFID应用”采用ISO 28560-2。
具体方案:2.5 U.S. Profile for ISO 28560 – RFID in U.S. Libaries (p.9-11)

———-附录A:RFID技术基础:频率———-
A.3 What Are the Frequencies Used? (p.42-43) 使用频率(4种)
1、低频LF 125-134 KHz:特定应用,全球部署。主要用于动物标识、车辆防盗系统及非接触“贴近”访问控制
2、高频HF 13.56 MHz:广泛全球部署。极少受潮湿影响,比LF有更高数据传输率,阅读范围1.5米以下。制造HF标签可使用极低价、卷对卷处理技术,提供低价标签。在有金属出现及标签方向随机的情况下,频率很可靠且可判定。主要用于资产追踪应用,如图书馆自动化;洗衣房处理自动化;快递及单件极供应链;零售标签应用。
3、超高频UHF 860-960 MHz:在全球频率与功率调节方面不如LF和HF一致,尽管EPCglobal的行动已经改善了这种情况。目前不同国家用于RFID的UHF频率不同,功率级别不同。UHF比其他频率提供更大阅读范围,但受潮湿的不利影响,且不能阅读被人体遮挡的标签。金属的出现也会造成反射表面,严重降低系统表现。UHF天线被调至接受来自阅读器的某种长度的RFID波,如同汽车收音机调谐器改变天线以接受不同频率的信号。当UHF天线被金属或金属材料屏蔽,天线会失调而导致不良表现。主要应用是供应链物流的托盘/箱子追踪和车辆追踪;但也有某些单件级应用,产业集团正考虑附加应用。
4、微波 2.45 GHz:比UHF有更广的全球应用,不过完全不适合有液体的场合,会吸收该频率。未广泛布署,实施复杂。主要用于车辆访问控制。

上述四种频率,HF和UHF可提供最佳的低价、主性能,最适合大量应用。

———-附录C:图书馆超高频RFID———-
美国仅有二家图书馆考虑用UHF,附录C主要介绍其他国家情况,提到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和中国(大陆)。
(p.51) 2006年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用HF和UHF实施了两套并行的RFID试验,结果选择实施UHF。图书馆研究团队通过设计一个私有的阅读范围控制设备(中港台专利),控制RCW的UHF RFID阅读器和天线的阅读范围和方向。
2010年8月,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国(大陆)和香港图书馆跨地区协作的创始领导,建立了UHF RFID应用工作组,致力于图书馆UHF数据模型,探索互操作标准。其他创始成员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加入图书馆包括汕头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GS1香港。
(参见: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