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国新《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早年《中文工具书》教材的与时俱进版。对前言中一段话很有同感(第3-4页):
检索工具在不断更新,今天重要的,明天可能不重要;今天实用的,明天可能被淘汰。所以,重要的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是共性和规律,是意识和能力,而不是以数量取胜。
除了第一章,其他只是草草翻了翻,没认真琢磨,不知道学生学这本教材后,是否在掌握检索能力之外,还能具有检索意识。”意识”何以养成、如何培养,一直是自己所困惑的。
使用检索工具的基本技术方法(第一章第三节),讲到布尔逻辑、截词检索等,就想到了刘向、刘歆。多年前的教材,从图书馆学概论开始,到图书馆史、中国书史、目录学、中文工具书、图书分类等等,每课必刘向、刘歆(幸亏不是每门课都上),到后来所有人一听到刘氏父子就头大。现在图书馆学变成了信息管理学,刘氏父子改成了乔治·布尔,大概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检索与利用(还分中文、西文二门)(以上所列均为北大信管系课程)以及信息(检索)语言等等,也要讲到大家一听到布尔逻辑,”又来了…”
书中引入了学术伦理与学术规范的内容(第一章第四节”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作为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知道放在文检教材中是不是首创?最近《中华读书报》上王晓路撰文说”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中均没有关于学术规范的课程或讲座,而只是依靠宽泛的提醒和任课或指导教师的提示。”(”学术规范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月5日第10版)想起自己的一个笑话,写本科毕业论文时,老师提到一句凡引用的要写参考文献,于是我将老师讲课笔记也列在”参考文献”之列。那时没有人讲授学术规范,似乎大家都是无师自通。我以为现在已经改变了呢,原来一切如故。看来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