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BIBFRAME2.0模型中,书目资源为三层三个核心类(作品——实例——单件)。一般认为BF2的“作品”对应于《IFLA图书馆参考模型》(LRM)和《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四层模型中的“作品+内容表达”,但实际上LRM/RDA的内容表达与作品间关系、作品与作品间关系,在BF2中难以区分,汇集LRM/RDA作品也是一个麻烦事。因此有“超级作品”之议。
前些日子看2019年欧洲BIBFRAME研讨会的报告(参见:2019欧洲BIBFRAME研讨会,2020-6-16),注意到多个报告中提到BIBFRAME在作品之上新增了Hub,对应Share-VDE中定义的超级作品SuperWork——如此几种模型就都是四层了。
不过,目前BIBFRAME词表(BIBFRAME Ontology)中并没有看到Hub类,在会议报告【以下报告三】示例中提到的LC的BIBFRAME扩展bflc中也没有找到,因而定义不明。
但是,在LC的关联数据服务(id.loc.gov)中,BIBFRAME的检索范围有三种:BIBFRAME Works、BIBFRAME Instances和BIBFRAME Hubs。搜索结果的侧栏分面,Scheme下有BIBFRAME Hubs,Type中也有Hub,可见在数据层面广泛应用此区分。
在结果一览中,“词表”栏取值有BIBFRAME Hubs,不过此时“概念”栏取值为Work而不是Hub。以查“Shakespeare, William”为例:
- Scheme分面(=命中数):BIBFRAME Hubs=1413,BIBFRAME Works=7323
- Type分面(=命中数):Hubs=1413,Works=8736
主要相关报告:
一、美国国会图书馆的RDA和BIBFRAME(RDA and BIBFRAME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 Sally H. McCallum and Jodi Williamschen, Library of Congress)
报告人Sally H. McCallum是美国国会图书馆(LC)网络开发和MARC标准办公室(NDMSO)主任,该办公室负责BIBFRAME开发。这个报告不但未提及Hub,反而仍强调BF“灵活使用作品/内容表达”,即作品和内容表达合一,因为大多数资源是一次性的;处理多媒体、特别是唯一资源时作品/内容表达识别有问题。
二、Opus Ex Machina:在BIBFRAME中建模超级作品、作品和实例实体(Opus Ex Machina: Modelling SuperWork, Work, and Instance Entities in BIBFRAME / Ian Bigelow, University of Alberta)
报告人所在图书馆应当是参与Share-VDE相关工作。报告中用“Opus”(作品)作为书目资源顶层实体的名称,以避免“Work”的多义性:Opus = BF的Hub = Share-VDE的SuperWork = LRM/RDA的Work。据称2019年1月Share VDE数据中引入超级作品类,2019年ALA年会前LC引入Hub到他们的数据。
三、关于身份:针对事物,但不是简单事物(含Hub 第1部分)(Identities for hubs, providers, and other things / Kevin Ford)
四、考虑关系:Hub 第2部分(Hubs and managing relationships / Kevin Ford)
报告人Kevin Ford是LC的NDMSO开发人员,应该是BF数据处理的实际执行人。在两个报告中专门讲述Hub:
启用Hub理由:1、意识到在bf:Work上做得太多了;2、意识到对于题名/名称-题名检索点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3、上述题名/名称-题名检索点都是空白节点;4、与SHARE-VDE和Casalini合作以及SuperWork概念。 MARC来源:规范1XX$t,规范130,书目1XX+240,书目130,书目600/610/611$t、630,书目700/710/711$t、730【难道BF作品不是由这些字段抽取的?如何区分“作品”和“Hub”?】 MARC来源说出其作用,Hub作为聚合器(aggregator)执行3个功能:主题、相关作品、RDA意义的作品。
报告出处:European BIBFRAME Workshop 2019. National Library of Sweden, Stockholm, September 17 and 1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