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记忆:安福路

我的小学和初中都在安福路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去了,前些年听说安福路成了一条挺有名的文化街,完全不是当年景象了。(参见:上海:最具大资情调的安福路 (2014-06-25))
其实安福路不长,从常熟路到乌鲁木齐中路再武康路,仅跨两个街区,当年却有以此为名的三所小学(安福路第X小学)、一所中学(黎明中学)、数家文艺机构(青年话剧团、人民艺术剧院、电影放映公司),大概也可算文化街了。
最近失联已久的儿时朋友回国访友,加上微信后看她分享的几篇徐汇区老建筑照片的网文,想起自搬离后就再没去过,于是趁着休息天走了一趟。纯怀旧,不追求文化,因而没有进去看那些旧建筑。
距离1970年代毕竟还是太远了,那里的街道面貌变化之大,除了少数老建筑,过去的痕迹已经不多。

– 安三小学

我就读的安三小学在弄堂里,不知道门牌号码,这次去记下了,229弄9号。从299弄进去,右侧是学校的小操场,用黑色的竹篱笆(称“qiang篱笆”)围着。学校大门在弄堂底,里面是一座二层大房子,房间朝向各异,采光不足,完全不适合做教室。园中有后建的附属建筑,像体操房之类。空地上则搭上大大的雨棚,平时放置乒乓台,下课时排队打乒乓是最热门的运动。乒乓台边上有沙滤水,就是那种按一下会向上喷水的直饮水笼头。大雨棚下也是开全校大会的地方,批林批孔时大字报就贴那边的墙上。
如今竹篱笆变为水泥墙,学校已不复存在。门外没有挂任何招牌,紧闭的大门后不知道是何所在?
弄堂口的那幢楼,现在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的石牌(安福路233号,1918年建),原为巨拔来斯公寓。据说安福路原称巨泼来斯路。

– 黎明中学
隔着安三小学操场的另一面墙篱笆,就是隔壁的黎明中学(安福路247号),我初中在那里就读。学校有一幢四层的教学楼,操场尽头有一排低矮平房,似乎这就是学校的全部设施了。在黎明中学,对老师无论男女都称“先生”,很有历史传承的感觉。
黎明中所现在成了“爱菊小学”,据说是贵族学校。走到中学隔壁的弄堂尽头,可以看到原来平房处也改建成了高大的楼房。

– 人艺和青话
黎明中学和安三小学附近,往西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再走到近武康路口是电影放映公司,当时以放内部电影著称;往东是青年话剧团。这里是文艺界人士出没之地,人艺、青话又都有不少当时上海滩最著名的演员,只是当年不流行追星,因而似乎没人在意这些进进出出的明星。上学放学每天从青话门前走过,四人帮倒台时,最早在他们的外墙上看到庆贺的标语。
虽然天天门前过,但因为是单位所在,所以从来不曾进去过。而且当时大门紧闭,完全看不清内中情景。如今才知道这两家单位的所在,都是好地方:
安福路201号原青话的位置,现在似乎是一些外语培训机构所在。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的石牌(1922年建),网上查说曾做过民国最后一任上海市长吴国桢的宅邸。参见:话剧圣地-上海安福路201号(2008-04-03);安福路201号吴国桢的官邸(2013-03-22)。
安福路284号的人艺,也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的石牌(1937年建)。现在边上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文艺青年聚集地。

更多建筑图片可以搜索“安福路”或“安福路XXX号”。

– 96弄
当年上学,从长乐路的家转到乌鲁木齐中路(我们仍用旧称麦琪路),再转到安福路。有时到长乐路口时从与麦琪路平行的(乌鲁木齐中路)96弄穿到安福路,从公共浴室边出来。长乐路、安福路的这两段完全没有商店,麦琪路上这一段二侧则有不少。马路这一侧,先经过公用电话间,然后有一家烟纸店,偶而会用零花在这里买包盐金枣、话梅什么的,因为零花钱少,最多买5分、从来没有买过1角一包的。走到安福路转角,是一家食品店,夏天会去买4分一根的棒冰,如果碰到有断棒冰3分钱,会特别开心,8分的雪糕、1角9分的简装冰淇淋是极少吃的。烟纸店似乎没有名字,我们称“小店”,食品店名大又兴(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么写,因为从来不看店名)。如今这些店连同96弄一起消失了。
安福路口,大又兴对面的药房现在变成了好德便利,还是原来的老房子,真是难得还算保留原状的一块了。

C360_2015-04-05-10-57-5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