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Lib2.0”第三次研讨会参会侧记(上午)

    到杭州过周末,实在是件很惬意的事。上午和超平在杨公堤闲逛了半日,下午回到上海,想起昨天的会议,好象已经很久远了。
    会上记了几笔,幸好还有PPT、视频帮我回忆。

    外出开会不喜欢带电脑,好不容易可以远离网络,乐得轻松。但去年会议是看网上直播的,此番既来参会,也有义务参与直播聊天,与远程网友互动。一大早在宾馆按要求装好了软件,到现场设置好网络,登录进直播,显示自家电脑少了DirectX 9,进不了视频现场,很被丫枝嘲笑了一通。由于网络问题,找了几个下载网址,下载进程永远是0%,只得放弃。手忙脚乱结束,专心听讲,偶而在QQ群中打几行字。

    主持人叶鹰讲话过后,李国新第一个致辞,讲自己第一次会议时即想参会,第二次会议参与网络直播,第三次终于亲临会场。由于是以中图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身份讲话,后面的话……在晚宴时被竹帛斋主认为把功劳都记在自己帐上了。公平的说,李教授一开始就说本次会议学会只是名义上的主办单位。
    接下来程焕文上场。这是首次见到竹帛斋主,果然“眼花缭乱”,怪不得粉丝无数。开场白过后,斋主低头念他的284个图林博客名称大会串──图林博客礼赞。后来向斋主请教做此奇文费时多久,据称主要的时间花在找出这些博客名字上,接下来用图书馆的看家本领──分类就搞定了。斋主与2.0会特别有“缘”,第二次会议在广州机场滞留数小时,最终放弃而未与会;此次又在广州机场逗留若干小时,估计是在夜半过后才到的宾馆。
    第三位在日程上是刘炜/范并思,最终是老槐说了几句。

    九点不到,“技术报告”部分提前开始。每人限时20分钟,主持人叶鹰还展示了大大的黄牌、红牌,在其后的限时报告中出现过若干次。
    黄晨“2.0技术实践与数字图书馆”,介绍CADAL的一个原型──基于标签的自动分类与推荐系统,目前在某个孔子学院数字图书馆上试用,一万册书,目标是用于百万册图书项目。他的结论以本次会议副标题为题──论剑2.0,谈他的开发感想:尽可能简单;技术服从于功能;把自己当作使用者;多种专业素养
    赞助商Oracle发言,介绍他们的数据库网格技术。据称赞助商发言没有不超时的,这次也不例外。
    王军“Ontology和Folksonomy的融合──中文社会书签‘兜乐’的设计与实现”。可去兜乐一看,最主要的特色应当是把标签置于受控的概念之下,形成一个有等级的体系。用标签的都知道,标签多了,自己也不好找,所以美味书签会有把标签扎梱之举,但每个人都只对自己的标签进行操作。没听得很清楚,好象兜乐是用户在加标签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标签体系同时上传。PPT最后是研究小组5位年轻成员的照片,主持人还请到场的他们站起来亮相。有兴趣还可以去看看研究小组网站:http://KVision.pku.edu.cn

    茶歇过后“特邀报告”开始。主持人柯平先讲了一段,据称被网友亮了黄牌。听到他讲兼容草根研究与学术研究,想起前晚几位博友坐在宾馆大堂闲聊,等着尚未到会的万二、游园,一位大腕级人物从后面走过,对边上另一位称“这是些小鱼小虾”。
    郑巧英“上海交大图书馆2.0实践”,与11月上海会议相比,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如材料学科博客已经从设想到了总结经验阶段,开发中的MSN机器人似乎由对话查询更多地转向推送(广播与个性化的到期提醒……)。
    杨新涯“书斋剑法精要”,署名“可也斋”,介绍重庆大学重起炉灶的一个整合管理、业务与服务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前一天已经见到杨馆长演示过部分功能,具有很多流行的2.0网站功能。当PPT上放出“第一剑 有凤来仪”,掌声四起。
    陈光华“台湾大学图书馆2.0实践”,谈到Web2.0可能的应用,即整合与分散的资讯服务。如重大当属整合,而台大开发了一些分散的服务,“把服务送到读者的个人环境,让读者很方便地使用图书馆的服务”,如Widget、API……。今晨早餐遇到陈教授,询问有关服务何时推出,指点去看他们的BLOG。

[update 2008-4-16] 今天看蓝天白云讲到“总结报告的柯平教授激动地赋诗一首”,想起自己没把在会场上记下的那首诗录在此,主要原因是想不起来此诗是柯教授何时所赋。现补上:

    草根又逢春、杭州2.0、烟酒大PK、谁敢占图林

数字、字母、符号,都入五言绝句──真绝!

(下午会议明天继续写,不过不建议所有人继续看,因为……不太严肃或太不严肃)

参见:

老槐也博客:图书馆2.0会场速记
凯瑟琳的家园:网络全程参会Lib2.08
蓝天白云:2.0会议的“1.0会议”后记(后附开幕辞)[update 2008-4-16]

会议官方网站:http://lib2.zju.edu.cn(本次会议由厦大直播)
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Lib2.0会议视频”(含PPT下载)

《“Web/Lib2.0”第三次研讨会参会侧记(上午)》上有5条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