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疾病与发明课题

    读书时业余生活不似现在这般丰富多彩,学生也都很恋家。周末本地学生都回了家,家在外地的学生百无聊赖,称自己患上了”周末综合症”。所幸当时尚未与国际接轨,医学也未发达到现在的地步,此病只停留在戏称阶段。
    现在,孩子太顽皮,猴子屁股坐不住,那是得了”多动症”;孩子笨手拙脚,原来患上了”感觉统合失调”;更年期综合症原本是妇女病,最近听说男性也有了”症状不明显”的更年期综合症。全民缺维生素、微量元素A-Zn,不知道高加索山区的长寿老人们是否每天在补充?
    刚开学,打开邮箱收到了成堆信息,正为来不及看而烦心,又听说一种新疾病――”信息成瘾“:多发于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高学历,性格内向,拘泥细节,从事与信息关联密切的人员。如果不是条件有所不符,倒要担心自己染上了。
    看”医学已进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知道了医学界研究出来的更多千奇百怪的毛病,如笼中虎症候群天堂忧郁症悠闲病全身性开朗症惧血惧医症,据称有3万种之多。真是心情不好有病,开心也有病;工作太忙有病,闲来无事也有病。原来正常的个体、性格差异,正常的生理、心理状态起伏,以及正常的衰老进程,现在都成了疾病。众多的医药广告,实际已经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同该文开头举的那个让所有健康人生病的乡村游医。

    医药界如此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行为并不是现代社会的孤例。学术研究或许不全是功利的,但如”学术工作中的帕金森定律“所说的情况,却也是处处可见:自己设计命题,并且孜孜以求,试图找到答案,由于视野狭窄而不得要领;或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制造大量自拟问题,耗费大量资源。
    如果问题是现实存在的,没有研究出成果,并没什么可非议的。但如果问题是”虚”拟的,其谋财意图与医药界难分伯仲。不过,二种情况有时还真难以区分,不但别人如此,研究者自己怕也如此。研究到全身心投入时,恐怕谁都会觉得自己的研究极有价值――就像骗子行骗到最后,连自己都会相信了。

原文见:《中华读书报》2005年2月16日
1、”医学已进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摘自《发明疾病的人――现代医学产业如何卖掉我们的健康?》,尤格?布雷希著,张志成译,内地即将出版)
2、乔新生”学术工作中的帕金森定律”

 

《发明疾病与发明课题》上有9条评论

  1. 感谢老槐提供“周末综合症”的花絮。<br>那时只听师兄张口闭口周末综合症,不知道到底有些什么症状?<br> <br>

  2. 前几年学校里用的计算机刚换时,装有outlook,不知为什么老运行出错,后来被我删掉了,至今一直没有好好用过。只知道用它也可以象outlook express那样收邮件,对outlook的其它功能一点都不知道,闹笑话了。<br>想自己总结了那么多看RSS的方式,居然漏掉了那么通用的软件,总得补上这一课。原来是误会了。<br> <br>

  3. 呵呵,我的意思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收邮件,第二件事是看博客.强调了博客是上网最关心的其重要性仅次于收邮件的一件大事.<br>要说,Outlook看博客,怎么用啊,呵呵,也有办法,你和老槐每天记得把博客发我信箱里一份就可以了.<br>:)<br><br><br> <br>

  4. &nbsp;编目老师的“周末综合症”一说,令我回忆起80年代中期,一寝室大龄、单身、异地读书的朋友,深受此症“折磨”之情景。<br> &nbsp;正巧那时与心理系研究生同住,一心理系学生忽发奇想,将“周末综合症”写成一篇论文。还记得论文最后的“治疗”一节,有“长跑疗法”、“学习疗法”等,但作者认为最有效的疗法是恋爱疗法――“找一异性同病患者共度周末,各种症状即刻消失。”<br> &nbsp;可惜那位学生那时还不懂“学术工作中的帕金森定律”,仅将其论文发表在系学生刊物上,没有去申请国家课题。<br> <br>

  5. 在我住的小区里,看到一个“感统训练中心”,只知道是赚孩子他爸他妈的钱的,不知道“感统”是什么的干活,原来是"感觉统合失调"呀。<br>编目老师的类比好精彩!<br> <br>

  6. 彩鱼同情我。<br>希望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br> <br>

  7. 每天早晨上班,开机,点OUTLOOK,看编目精灵,看老槐也博客。<br>看编目精灵,学习为主;看老槐,活跃思维为主。<br>编目精灵是编目领域的尖子生,追赶学习的榜样啊。<br> <br>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