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印象不佳,看谈论国图事件的论坛贴子,就是一次真实感受。今天在博客搜索引擎上搜”librarian”,发现了Eric Yu在JustStudy上的”Librarian” is not an easy job。从标题上看,似乎对图书馆员颇有尊敬,不料看后更失落。转引如下:
从接触Blog起,了解到了许多新词,RSS、ATOM…这些新的技术不但创造新词,也同时给常用的词加上新的意义,比较特殊的算是这个了。
“Librarian”通常理解是图书管理员,但现在好多国外的Blog上都出现了这个词,起初觉得奇怪,以为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比较空,都在兼职写Blog,呵呵。事实当然不是。刚才grassland到isaac的一段解释才有所了解。
Librarian究竟是什么角色?经常是在学习科技的研讨会上看到Librarian,而如果翻译为图书馆员,肯定会让国内的读者不解。librarian在国外大学中确实也在图书馆工作,但是他们持有教育学、图书馆学或其他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其职责除为读者提供咨询建议、帮助读者寻找资料外,还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或教学。而从事办理图书借阅和流通工作的人称为staff, 不一定需要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
看来把Librarian翻成图书管理员是不对了,该翻成”图书内容服务研究员”,而原来意义的Librarian的饭碗估计已经被电脑抢得差不多没剩多少了。
二位的”奇怪”与”不解”,无不透视出国内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isaac对librarian和staff的区别无疑是正确的,但说国外librarian”还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不免言过其实――少数人个人喜好不在此列。其实真正在国外的librarian还真没有国内的馆员精神上那么累――至少没有写文章的指标。
国外图书馆员的社会形象是什么样的?看纽约时报2004年2月5日的报道标题,真让人自豪:When a Search Engine Isn’t Enough, Call a Librarian / by JEFFREY SELINGO。虽然也不过是介绍参考馆员的工作,但此类文章能上大报,已然很了不起了。
在我看来,国内在以往的历史中抹杀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区别,同时参考咨询功能滞后,是导致公众对图书馆员整体形象评价不佳的二大原因。文章写得再多,对工作未必有多大促进,对公众更鲜有实际影响。在大部分人的图书馆经验中,图书馆员无非借借还还看看门,无素质可言。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馆员也能有公众信息需求最终保障的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