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数据的比较

    最近在看初景利的博士学位论文《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其中有国内外参考馆员数量调查结果对比:国外9所,参考馆员人数占全部工作人员数量的比例为11.4%,国内19所,为5.6%。由二者相差1倍多得到的结论是:”可见我们对参考咨询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中列出的国外数据分布是:10%以下1家,10-20%有3家,20-30%、30-40%各有2家,另有1家为高于50%。看后面3家、尤其是最后1家的数据,似乎高得有点不可思议,不免就胡思乱想一番:
1、真的是占”全部工作人员”的比例?国外图书馆有专业馆员与非专业馆员之分,是不是”占专业人员数量”的比例?
2、国外图书馆还经常雇佣非全日制工作人员,从平均数为11.4%来看,高比例馆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是不是因为其雇佣了较多的临时性员工,未计入工作人员数中?
3、国外经常有从事不同工作的专业馆员同时承担部分参考咨询工作的情况,统计时是不是也计入”参考馆员”人数中了?
4、外包在国外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馆是不是把国内大部分仍由本馆工作人员承担的诸如门岗值班、采编、上架、计算机系统管理等都外包了,以至工作人员数量较少?
    毕竟只是胡思乱想,并无依据。只觉得进行国内外数据对比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由此又联想到大家经常进行的国内外比较,国外”如何如何”,为何国内不可”如何如何”。理由可以很简单,情况不同、条件不同――所谓”国情不同”。手上就有一个例子。
    最近几个月CALIS在组织Gale公司几个数据库的试用,登录进去后发现有一个未作介绍的数据库Associations Unlimited,提供全世界的学会、协会及其他非赢利性组织的有关信息。检索到如下数据:
1、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有工作人员275名,年预算$49,919,564――他们可以做那么多的事,原来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虽然中国图书馆学会在该数据库中没有提供工作人员数量与经费数据,但看看ALA预算的天文数字,不禁为我们的学会叹息。
2、国际图联IFLA,有8名工作人员,年预算EUR 453,780。同样弄得声势颇大的国际图联,经费还不到ALA的1%,可见钱又不是决定一切的。作为该联合会的成员,中图学会是不是该好好学习学习?

    兜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套用一句老话,比较不是万能的,没有比较是万万不能的。

 

GOOGLE的服务与工具

    一直用Google搜索,已经不记得在Google之前用常用的搜索引擎都是些什么了。只记得在前Google时代,曾经热衷于搜索引擎比较分析文章,想通过不同搜索引擎的独特功能帮助自己检索。而用了Google后,似乎只用关键词检索,只偶而加上站内搜索,搜索技巧大大退化――实在是不用什么功能,检索结果已经很不错了。
    那日在Bujai的搜索精彩上看到漂亮的Google服务与工具图标,不由得爱屋及乌。于是马上选择Google in English,花了几天时间将Google网站上上下下看了一圈。当然先找到那些图标的出处Google more, more, more,对那些服务/工具逐个地钻研了一番。浏览下来,选择了以下几个服务/工具:
    快讯试用版Google Alerts (BETA):就感兴趣的几个主题(关键词)订购了快讯(现在中文也有了)。
    桌面工具条Google Deskbar:下载、安装后,在浏览器没有打开、或者不在Google搜索页面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Google搜索了。
    Translate Tools(LanguageTools):中文界面的”语言工具”中,恰恰没有Translate。可以直接在文本框中输入文本翻译,也可以输入网页URL做整页翻译。有德、西、法、意、葡与英对译及德、法对译,一站式,速度还可以,对做小语种编目可是大为方便。当然翻译水平就不能太苛求了,能大致猜出是什么就可以了。
    Google Glossary(又称Definition):可以查找词(组)的定义。分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新概念、新名词,现有辞典(包括网上辞典)也找不到相应的条目。用define搜索,就可轻松搞定。可惜现在仍不支持中文。
    还发现了很可爱的Google的节日徽标,原来只偶尔在节日搜索Google时才得一见的,到这里就一网打尽了。试着贴一个猴年春节时的徽标:

update: Google中文界面语言工具已有翻译功能,见”Google试用CJK翻译功能“(2004年11月20日)

 

OCLC的Open WorldCat计划

钱涂无量上看到OCLCOpen WorldCat计划,知道现在可以用Google和Yahoo!查WorldCat了,想着又可以为国家省钱了,不免高兴一番。为OCLC的成员馆,通过帐户套录WorldCat记录,收费是以检索次数来计的,即使没查到,也为OCLC作了一次贡献。虽然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总是于心不忍。后来馆里订了FirstSearch,可以先通过它查WorldCat,如果没有就不必再去套录了。只是FirstSearch由集团购买,并发用户数太少,常常登录不上去,影响工作效率。即然有了Open WorldCat,还等什么?上Google和Yahoo!查吧!用过才知道,显然OCLC给他们的并非WorldCat的全部,或者说不是及时更新的。查几个新的ISBN号,没有!而这些记录LC都有,显然WorldCat不会没有――原来Open WorldCat只是WorldCat的一个子集。

当然,Open WorldCat本来就不是给成员馆编目省钱用的。那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一种推广、营销活动,是促进用户到馆、扩大印刷图书利用的一种手段――期望潜在的读者在网络上发现图书、了解到附近有图书馆有收藏后,能想到去图书馆逛逛。在商言商,OCLC也通过此增加自己的馆际互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