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供应商谈图书馆

    图书馆界会多。开会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碰到很多以往没机会结识的人――听一些业界大腕作报告或与之聊天,得到许多思想火花。博客们将这些信息公之于众,没机会与会的看客们也因此得到很多信息。(国外与会者还会很潇洒地把大量照片放到图片网站如Flickr上,让大家得到更多感性认识。而国内似乎颇多顾忌,怕涉及肖像权、引起不快?难道国外就没有肖像权麻烦?)
    TTW的Michael Stephens记录了在两次会议上,图书馆集成系统供应商Sirsi公司副总裁Stephen Abram与OCLC副总裁的George M. Needham的谈话。两位不是真正的图书馆人,基本上可说是商人(不要说OCLC是什么非赢利性机构)――但又是十分关注图书馆前途、对图书馆新技术颇多了解的商人。看看他们如何谈图书馆[方括号后为本人感言]:

Abram如是说Abram-isms

“The next step in libraries is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to &apostrick&apos our new users to use the library.”

下一步,图书馆要做的是如何“哄骗”新用户去使用图书馆。
[未来一代不会象上代人那样习惯使用图书馆。没人来,只有关门大吉]

“Technology needs to take a step back, like utilities, like heat and light, and let the services and people come forward.”

技术需要退后一步,如同公用事业、如同热与光,让服务与人冲在前面。
[技术应当是看不见的基础设施]

“You must have a vision of the future, or you will always be stuck in the present, over and over again.”

必须具有未来的眼光,否则将永远被钉在现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DVDs and CDs will be extinct by 2012.” (See this article for more)

到2012年,DVD与CD将灭绝。
[国外很多图书馆音像资料的收藏量增长很快,这是一个警示?iPod的流行,从声音向影像发展,确实可能导致实体音像资料的消亡――DVD与CD本身依赖特定的播放器,其灭亡速度比印刷品快也是可以想象的――当年我们在学校学外语时的盘式录音带现在哪里还能见到?]

“Technological Divide: Everyone under 25 has an IM account but most librarians over 30 don&apost. This needs to change.”

技术鸿沟:每个25岁以下的人都有即时通讯帐号,而大部分30岁以上的图书馆员没有。这需要改变。
[IM已经成为很多图书馆参考咨询的有效工具。除此而外,还有什么用?]

“It&aposs more important to create a community portal than a library web site.”

创建一个社区门户比创建一个图书馆网站更重要。
[公共图书馆网站成为社区门户的一部分]

Needham如是说Needham-isms

“We need to stop thinking we are Information Priests and Priestesses…”

我们需要停止认为我们是信息牧师……”
[别老觉得自己很崇高……]

“If you wrap something up in the mantle of training, you&aposre going to turn them off..give them short cuts instead…”

如果把东西用培训包装起来,就是在放弃它们…还是弄得简洁一点吧…
[图书馆最高档的事情就是“培训”,如果因简洁而失业,图书馆利用率会更高]

“Nobody ever died of bad cataloging…”

没人曾死于糟糕的编目……
[编目员是早该下岗了的。只是,缺了谁,地球会停止转动呢?]

“We need to get over the fact that libraries are not the first place people go for information and never have been…we need to be something else.”

我们需要承认这个事实――图书馆并非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地,从来不是…我们必须是别的什么。
[“从来不是”,对很多人的打击真是够大的!]

On change in Libraries: “We need to appeal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对于改变图书馆:“我们必须吸引不同的学习风格….”
[具体指什么呢?]

“IM is the way people are communicating today..we need to use it.”

即时通讯是当今人们交流的方式…我们需要利用它。
[又是IM,国内有多少图书馆在利用它?]

“Bring Digital Natives into your planning process (even if they don&apost have an MLS)…”

把“数字原住民”列入人事编制(即使他们没有图书馆学硕士学位)…
[一出生就活在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宽频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原住民”还没有到找工作的年龄,现在大家都是“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不管学什么,都不要把计算机、网络这样基本工具忽略了]

“Let&aposs try things…”

让我们尝试…
[要知道试什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图书馆供应商谈图书馆》上有15条评论

  1. 同意。编目真是奇怪,以前我特崇拜咱们馆里搞编目的同志(全是女的),可是,自从预备评估以来,嗨!人家新华书店里的书被我们全部淘来,所有的工作人员就来搞这些淘来的书的编目,只需培训一天就上岗,每天编目300本,咱们馆里的编目同志每天定量100本。我现在特纳闷。对编目工作不那么吃惊与崇拜了。真的好纳闷。<br>

  2. 我在琢磨(我人不太笨啊),是不是编目的始作俑者很厉害,或者从前的编目形同于DOS,编目的用户要记许多命令,而如今却是WINDOS,就是现在的编目无须记命令,在一个窗口下咔嚓咔嚓即可…是不是啊,我从来没有摸过编目的,就进采编部说说笑话,没有超过两三四次,可是,人家新华书店的同志就在一楼大厅里搞编目呀,站在三楼看到好清楚哦。<br>

  3. 对于编目精灵,呵呵,感谢与佩服。带来如此多的好东东,再加上keven所说的,传神的译解。<br>不过,对于Stephen Abram与George M. Needham,有一点补充说明。此二人不是科班的商人出身,而是多年的图书馆员或从事多年的图书馆行业工作(不是指从商这一段),他们从商倒还是近年来的事。尤其是Stephen Abram,其头衔是SirsiDynix的VP of innovation,很有意思的一个职位。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老先生新近写就的一篇心得:32 Tips to Inspire Innovation for You and Your Library (http://www.imakenews.com/sirsi/e_article000458643.cfm), 建议大家去瞅上一把。<br>

  4. 是啊是啊,同样推荐!<br>因为那篇东西也谈到了library 2.0,国外那些blogger们可兴奋了――终于有比Talis牛得多的图书馆公司也来谈library 2.0了。<br>

  5. 树用DOS与WINDOWS比拟编目,特别有意思。<br>编目这事,的确弹性很大。人家已经说了,"Nobody ever died of bad cataloging…"。最终还是让机器作全文分析来完成所谓的编目比较好。<br>我现在就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早点退休,颐养天年了。<br>

  6. 精灵,你有点不对劲啊。怎么一会儿散伙一会儿又要早早地颐养天年了?是否过于消极了?<br>你知道嘴分两张皮,somebody 也可以这么说,"Nobody ever lived a better life with bad cataloging……" 这世界上的事谁说得准啊?印象中老外的打工者都还很老实,该吃饭吃饭,该喝粥喝粥。要是拿出中国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精神,活儿且有得干。退休?早着呢。:-)<br><br><br><br>编目这事,的确弹性很大。人家已经说了,"Nobody ever died of bad cataloging…"。最终还是让机器作全文分析来完成所谓的编目比较好。<br>

  7. 求求编目精灵删除我的那段话,我是乱讲的,我很尊敬编目的的同事,她们比别的同事心态要好。<br>

  8. 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的最最重要的工作。受人尊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亦是。<br>

  9. 哀求编目精灵删除我的话,我上次的留言是因为与编目的同事吵架了啦^_^<br>

  10. 在图书馆,唯有编目分类是图书馆土生土长的学问,如果图书馆不需要编目员,如果编目工作简单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质量得不到规范保证,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目录日积月累就会很难看。<br>

  11. 因为看到朋友寄来的风景PPT,实在太吸引人,想着这无聊的活儿还是别干了,能够到处玩玩多好?所以……<br><br>日子当然还得象原来那样过。不过,我是真觉得“最终还是让机器作全文分析来完成所谓的编目比较好”。描述性的东西现在用机器做已经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了;而很多年以前的标引一致性研究已经表明,用人工来完成标引,结果是很可质疑的。当然现在离由机器完成编目这个“最终”还有一段距离,或许距离还很长。<br><br>树不必担心,说了就说了。而且,这不就是你想说的?言者无罪,而且我一点儿也没有因此不高兴。如果没有猜错(我也喜欢猜的),学网上回应于良芝的活儿应该也是你干的。“编目界面改进,一个高中生可以胜任”――好象编目是由界面决定的。<br>尽管事情不是这么回事儿,不过做编目的多听听别人怎么说编目,还是很有好处的。象祥林嫂一样,天天窝在编目部里两耳不闻窗外事,逮着机会便诉说编目如何辛苦、工作如何重要,真是哪天失了业,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落到此种地步。<br>好象又太那个了,打住打住!<br>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