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文萃》之终篇

    相信看过《百年文萃――空谷余音》者,对主编的激情文字不会没有印象。且不说各部分前的导言,单是每篇收录文章前的聊聊数语就很有神采,既勾勒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状态,又在总结作者成就的同时,点评出文章的精华。自己读书时不曾学过图书馆学史,那些民国年间作者的原文又是首次看到,很容易受到点评文字及其行文气势的暗示而接受其观点。
    点评的这种行文方式未曾在以往的文集中见过,总觉得有点异类。不过,如果作为教学参考书,比之编者一言不发或仅有一篇概论性前言后记的资料汇编,无疑对学生更具吸引力。何况点评还兼具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文献之职能。

    虽然是图书馆学史的外行,但也想指出书中的一个小问题:
    书中各文的年代,均按文献出版年代,本无不可,只是首篇徐树兰《为捐建绍郡古越藏书楼恳请奏咨立案文》标为1904年,却让人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因为徐树兰1900年开始建古越藏书楼,惜于1902年正式对外开放前病故。此立案文及《附:古越藏书楼章程》当写于1900-1902年之间。书中所收谢灼华《论“古越藏书楼”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的地位》一文,认为此呈文写于1902年。如在书中对此加以说明,或许不至让人困惑。

    最后,因为写几篇读后感时查找书中原句不便之故,竟然奢望《百年文萃》应该有一个索引!书中所收钱亚新的《索引与索引法》(1936年)对书籍索引之功用有详尽的解说,并引用美国政治家、律师宾尼(Horace Binney)之说:

    我以为一本好的书籍,假使没有一个好的索引,要失掉它一半的价值。因为没有这种指引的工具,不管是背诵或推想,要想将书中所包涵最精彩的思想和最动人的事迹使之再现,简直不可能。

    信然。可在西文书是“没有索引的,百不得一二”,在中文书却是“有索引的,百不得一二”。不能苛求了――木已成舟,求又何用?

相关信息:
范并思主编《百年文萃――空谷余音》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中国图书馆“百年”系列丛书》)

 

《读《百年文萃》之终篇》上有6条评论

  1. 我也是有这种感觉:主编的点评对我极大的暗示作用,要不,这本论文集我是看也不会多看几眼的。<br>    感觉上是比较仓促之作---就好像是一部制作成本很低的电影似的。导演很大气,剧本也不错,但是场景、场面的制作成本很低。<br>

  2. 哎呀。我暂时读不到如此好书,好生嫉妒你们,垂涎三尺状ing……<br>

  3. 我的感觉与青草地不完全一样。主编点评固然有作用,但其中文章难道不好吗?当然我只认真看了50年代前的部分。<br>我看第一篇古越藏书楼就很吃惊,后面附的“章程”在我看来更不可思议。看梁启超在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也有特别感受,并且梁反对在当时普遍建立公共图书馆,大概也只有学者出身的他才会这样讲,从国外回来、以发展图书馆事业的职业的,怕是有异议的吧?<br>总之,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早期图书馆学,原汁原味。<br>

  4. 编目精灵: 经典的名著,但导演不好也不行。导演再好,剧本太衰亦不行。<br>     图谋:不用流口水,什么叫‘情人眼中出西施’,指不定青草地喜欢的您不喜欢,呵呵。<br>

  5. 索引有不同种类,我这里所指的是一种特别的专书索引,附在图书后面,按字顺方式排列书中出现的概念、事件、人物主题等,并有在书中出现页码。索引的好处,就自己想吧!<br>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