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忆——80年风云11:神龙吟(涂料所)

1979年4月我调离珊瑚厂,作为一个相对恋旧的人,对待过二十多年的珊瑚厂确实有些留恋也有些无奈。那时原上海化工局科技处管军工的吴树海调到上海涂料研究所当所长,希望找一个搞过科研、又懂得生产的人去当该所扩试车间主任,通过他在部队时战友、我的同事黄志民找到我,我同意了。到岗后发现,它名为扩试车间实为综合车间,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的事情却不少,既有涂料化工设施及其操作部门,还有机修、水电及仪表等部门。除负责各科研项目的扩试按排,还要维修校验各实验室日常的机械仪表和水电通风管系。车间成员大多要独挡一面,个个全是能人,所谓庙小妖风大,谁都瞧不起谁,都认为缺了自己不行。所以要摆平这个摊子开始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但进所不到半年我刚理出一点头绪就被调离了,原因是吴的下台(据说与文革纠葛有关)。尽管我对他文革中表现一无所知,还是给当作黑线人物贬了。虽然觉得自己很无辜,但那种纷围下,太太平平干好分配给你的事,不再摊上其它麻烦已算是上上大吉。       

我被派去实验室做项目,先是在水性涂料研究室乳液涂料课题组从事增稠剂项目的研发,项目结束后调至船舶涂料研究室粉末涂料课题组从事流平剂项目的研发。说实在的我从来不是官迷,并不在乎主任的职衔,要不是有曾经热情欢迎过我的领导现今异样的眼光,我倒认为这样安排对我是一种解脱,让我退出讨厌的人事纠葛,反而有一种轻松感。在粉末涂料课题组我曾经调侃说:本组成员个个本事了得,有国之根本、有人中豪杰、有的意志刚强、有的宁先勿后(指组内四个男性成员的姓名正好是张国本、唐人杰、孙志刚、HNX),当然这只是玩笑,组员间并不剑拔弩张,而是各按分工、各司其职、相安无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涂料行业我还是新手,且受学历所限 ,加上莫名其妙的黑影隐现,担当不了重要课题的开发,也注定不可能成为所谓的骨干,有时甚至会被某些领导忽视。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离所后不久,正好举办所庆活动,他们不远千里邀请在北京化工部的所友江盘(江泽民的堂妹)参加,我能理解他们功利考量,但很鄙视他们人情冷漠,居然想不起请住同一宿舍的所友(本人)参会。这是事后从原来同事(也是邻居)打听我为什么没参加集会的问讯中得知的。尽管如此,我依旧按照个人做人作事的原则,认认真真去完成本份的工作,还主动去参加我熟悉的其他行业的技术交流活动。在涂料所期间发表过以下文章:

  • 关于瞬间粘合剂的应用和发展 [J] 上海粘接 1980(2)
  • 聚丙烯酸酯胶粘剂 [J] 上海粘接 1981(1)
  • 关于天然粘合剂原料的开发 [C] 全国粘接学术年会1982(西安)
  • 甲基丙烯酸盐水溶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乳胶漆的增稠作用 [J] 上海涂料 1982(12)
  • 粉末涂料的改性及助剂的应用 [C] 全国第二次粉末涂料学术交流会1984(南宁)
  • [景文合著] 粉末涂料的流平及流平剂研究 [J] 粉末涂料与涂装 1985(4)

在涂料所期间有一件事也需要记载:1980年上海涂料所受上海市经委(技术开发处处长吴广发)、上海市科委(科研处处长吴淳淳)委托调查国内粉末涂料科研、生产及应用市场的状况。涂料所则将此事布置给我们研究室的我和应用试验室吴国林二人。经过我们二人的内查(在本所资料室、上海科技情报所及上海图书馆找资料)外调(走访相关厂商及上海轻工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等)由我执笔写成文字报送上级。1981年上海市经委决定成立上海粉末涂料涂装技术开发中心,同年上海市经委建议中国化工学会涂料学会在上海设立粉末涂料学组——即后来(1988年)在上海正式改名的中国化工学会粉末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至于何时何故去掉粉末二字改称为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我就不得而知。对该时专委会工作的是非曲直及后来的变迁也可能有众多评说,而且这些与自己个人的经历并没有太大关系。但作为亲身经历者,我认为起码应该尊重一个历史事实:2011年才是它成立 30 周年纪念。2013年大肆宣扬的“中国粉末涂料与涂装成长30年”不过是现挂靠单位为自己接手十年纪念贴金而已。顺便提一下,2008年他们曾准备庆祝“成立”五周年,遭到我公开反对而作罢。我当时反对的理由就是要“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