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015. 289-295)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289.韩愈
(768-82年)谥号为文,字退之,昌黎(河北省)人。中唐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为昌黎先生。贞元八年(792年)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反对在宫中迎佛骨,上表“论佛骨表”,逆天子之意,被贬为潮州(广东省)刺史;后任吏部侍郎等职。另一方面,与柳宗元一起反对六朝以来的四六骈俪文体,尽力于复兴先秦以来的古文。此运动在宋代才达成。另著“原道”、“原人”、“原性”三篇,致力于从儒教确立王道,极力主张排斥佛教论。“原道”、“论佛骨表”、“与孟简书”三篇为佛教史上著名的排佛论,受到当时及以后的学者的注目;而对此的反论也很多。

290.韩林
(生卒年不详)吴时代的贤人。南阳(河南省)人。康僧会在《安般守意经序》中所举自学成师的人之一。

291.甘露寺
位于江苏省镇江。唐代宝历年间(825-825年)涧州刺史李德裕创始。县志中记载,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广照禅师应夫从地里得到李德裕所撰碑文。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被毁,镇海节度使裴据重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7年),住僧祖先将寺从山下移建到山上;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遭兵火后,嘉定年间(1028-1024?年)由住僧祖灯修复。清朝受康熙、乾隆皇帝的庇护,以其伽蓝自傲,但因清末兵火多已不存。

292.基
(632-682年)法相宗。字供道,俗姓尉迟。亦称大乘基,尊称慈恩大师。一般流传的窥基的称呼是不正确的。京兆长安人。先祖为中亚出身,后魏时代归化中国,自称尉迟姓。十七岁出家,师从玄奘,住弘福寺。永徽五年(654年)二十三岁时,敕选移往大慈恩寺。显庆元年(656年)二十五岁时开始,列于玄奘的译场。显庆四年,随着译《成唯识论》,在此展开了宏大的局面。据传以玄奘为首,神昉、嘉尚、普光、基一起,打算逐个译出印度十大论师针对世亲(Vasubandhu)的《唯识三十颂》(Trimsikavijnaptikarika)的注释。基痛感此事不可成,向玄奘进言;但玄奘拒绝了其他三个,只与基一起,以护法(Dharmapala)的注释为中心,批判地组合其他九个注释,其结果是形成了《成唯识论》。此时玄奘五十八岁,基二十八岁。尽管对《成唯识论》成书的背景,目前的文献批评研究成果中持有种种疑点,但基在玄奘晚年弟子中最受期待这一点却是明白无误的。《宋高僧传》卷四记载,玄奘激励基“五性宗法、唯汝流通、他人则否”。对《成唯识论》成书的背景暂且不论,基针对本论书,著《成唯识论述记》、《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两注释书,批评真谛翻译的以往的唯识说,鼓舞了玄奘之后的新译唯识法相,在这点上成立了事实上的法相宗。有“奘师(玄奘)为瑜伽唯识开创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宋高僧传》卷)之说,被认为是法相宗初祖。有关述作除上述以外,还有《大乘法苑义林章》、《瑜伽论略纂》、《弥勒上生经疏》、《说无垢称经疏》、《法华玄赞》等很多,被称为“百本疏主”。永淳元年十一月十三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圆寂,年五十一岁。弟子有法相宗第二祖慧沼。

293.耆域
(生卒年不详)印度僧,从印度经由扶南来中国。经交广、襄阳,于晋惠帝(290-306年在位)末年到洛阳。发挥其不可思议的能力,讲述人的前生,对重病人念咒使其痊愈,时人惊讶而尊崇。在到洛阳时,见众僧衣服华丽,批评此为违戒、背佛意之举,并训诫高僧竺法行,等等,对当时的佛教界加以棒喝。在洛阳遭兵乱,经西域回印度。

294.希运
(生卒年不详)禅宗,临济义玄之师。谥号断际禅师。俗姓不明,福州闽县人。年轻时在神州黄檗山出家。身高七尺,额有肉珠。游天台,成为江西省百丈怀海的弟子,嗣法。住洪州大安寺,接着按出身的高安县的寺名开创黄檗山。会昌二年(842年),裴休(797-870年)任洪州观察使,希运被迎往龙兴寺;大中二年(848年),裴休任宛陵观察使,希运又被迎往洪州开元寺。其间的说法由裴休记录下来,即《传心法要》、《宛陵录》。大中年间(874-859年)圆寂。

295.义和
(生卒年不详)籍贯等不明。号圆澄大师,赵宋人。由于高丽的义天入宋,华严章疏再度在中国流传,净源初开宋代华严学之兴隆。义和为开版及入藏这些华严文献而尽力,并系统地从高丽等地寻找佚书。绍兴八年(1138年)刊行《圆觉经大疏释义针》;后住杭州慧因教院,十二年,刊行《华严指归》;十五年,正式得到入藏华严文献的许可,十六年,与思彦、道迁等一起刻印《孔目章》第一卷;十九年住平江府华严宝塔教院,复刻高丽本《法藏和尚传》。还从高丽输入智俨的《金刚经略疏》。

《《中国佛教史辞典》(015. 289-295)》上有2条评论

  1. 289.韩愈
    “……受到当时入以后的学者的注目;而对此的反论也很多。”,应为“受到当时及以后的学者的注目”吧。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