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亚马逊数据直接获取MARC记录

    Catalogablog介绍了一个编目工具(Cataloging Tool):Outagamie Waupaca图书馆系统的Charles Ledvina,创建了一个使用亚马逊的商品XML数据创建MARC记录的工具。只需输入亚马逊的商品编号ASIN,程序就会返回一个相当完整的MARC记录。如果用Firefox浏览器,还提供有greasemonkey脚本(下载),可以实现同样功能。

    到chopac网站上看这个“Amazon to Marc Converter”工具:

 由亚马逊编号提供MARC记录

输入ISBN(亚马逊在没有ISBN号的情况下用自己的ASIN),“go”就可以生成MARC记录。生成的MARC记录可编辑,并且可以“Download”成2709格式,方便转入书目系统。

    生成的MARC记录,从字段上看还是相当完整的,充分利用了可获得的信息。另外亚马逊的编者评论作为摘要,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不少信息。
    自动生成问题自然是有的,主要是规范方面,首先责任者名称就是未经规范的。另外比较明显的是主题,虽然标成LCSH的,但一眼便知不过是些关键词。因之头标标为完整级,自然也是说不过去的了。
    然而无论如何,在需要原始编目的情况下,让这个工具生成一下,还是可以省不少力的。

    展望一下,如果该系统(或类似系统)再增加一些“智能”,与规范系统做一些链接处理,高质量的自动MARC编目似乎已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了。

 

亚马逊的图书馆业务:订书即时提供MARC记录及其它

    亚马逊(Amazon)近日宣布引入图书馆加工业务 带题名的条码Library Processing),包括给精装书加上聚脂薄膜护封,为图书和光盘(CD、DVD、视盘)提供MARC记录、书标与条码。
 
    由于有成熟的编目外包商,亚马逊并不是自己做编目,而是选择与TLC (The Library Corporation)、MARCIVE和OCLC三家编目商合作,图书馆可以从中任意选择。MARC记录由编目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编目商另向亚马逊提供书标与条码信息,亚马逊给书加护膜,并将打印好的书标、条码与商品一并发送给图书馆。由于需要加工,发送时间会推迟三天左右。
    因为不熟悉全外包的情况,经常很疑惑,外包公司如何提供书标――允许索书号有重号?另外,只有不到三天时间,对于没有现成MARC记录的图书或光盘怎么办?MARCIVE说提供一条简编记录,保证100%命中――编目商可能都没见过该商品,怕只能根据亚马逊的信息“简编”了。
    三家的定价策略与价格各有不同:

TLC的价格
MARC records for books or media  $0.50
Spine labels  $0.08
Pocket labels $0.10

MARCIVE的价格
MARC record with Authority Control….$0.33
AV MARC record with Authority Control….$1.58
Book label set…………..$0.08
Smart barcode ………….$0.05

OCLC提供的是它们的PromptCat套录服务,网上没有找到价格,恐怕是三家中最贵的。


    另外,作为一个大书商,提供阅选订购(Approval Plan)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亚马逊的图书馆员主页(Librarian&aposs Home Page / Librarians&apos Store) ,介绍了“亚马逊阅选订购单”(Amazon Approval Slips)。
    可以自己在网上定制订书要求(Create a Monthly Amazon Approval Slip),选项有出版日期(当年、当月、下月),宽泛主题(21个通俗大类)、详细主题(自己输入关键词)及出版社。似乎太简单了一些,尤其是没有文献读者对象的选择,或许适应一般公共图书馆的需要。因为对于大学及研究图书馆,除了主题之外,学术著作还是非学术著作,入门级还是研究级,对确定是否入藏至关重要。
    阅选书单每月一次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信息包括封面图像、产品细节(装帧、页数、ISBN、作者、出版社、出版年、评级、亚马逊销售排行、简介等)、原价与折扣价,可以即刻勾选下订单。

    不知道国内像当当、卓越这样的网上书店是否也有类似面向图书馆的服务?或者国内图书馆采购走的根本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如果亚马逊像图书馆集成系统

    现在,对图书馆集成系统厂商的意见、嘲弄越来越多了。这是我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一个(by David Walker):

 如果Amazon像III

    III公司在ILS厂商中名列前茅,但受到的批评似乎比它的排名还要靠前。谁让它顶着“创新界面”(innovative interfaces)的名号呢?
    很不幸,本馆也使用III公司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