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研讨班之四:可视化(Visualization)

     五月份在上图举办的“Web2.0与信息服务”会议中讲“新型OPAC系统:功能与样例”时,曾举过AquaBrowser的例子,归类在“分面浏览与导航”。这次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林夏讲“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其中也有这个例子。因为想了解一些可视化的产生方法及工具,所以最后的分组讨论选择了参加“可视化及医学图书馆”小组。
     因为林夏得到了由MeSH词表分析的医学文献数据,希望国内医学图书馆能够参与可视化应用(本人对此完全不了解,所以可能理解有误)。在场有一些医学图书馆同仁,但没有表示出足够的兴趣。如果看到此处有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与林夏联系,相信他会很高兴的。

     撇开医学图书馆的论题,讨论中提到以下一些“可视化”相关议题:

  • 是不是可以做图书馆书目、流通方面信息的可视化?
    答:自然是可以的,目的呢?
  • 图书馆购买数据库间收录期刊重复是很严重的现象,而数据库价格长涨更是看不到尽头。是不是可以用可视化方法,分析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包括数据库之间的重复度,以及同一数据库收录期刊各年的差异?
  • 不管原始数据以何种形式保存,只要转出成XML格式,就可以分析,所以可视化相关的分析软件通用性很强。

     林夏在他的PPT中举了很多实例,在去年研讨班的PPT中还有另外一些例子。他认为可视化及可视化分析发展很快,过几年就会很流行的。
     “读图时代”,枯燥的数据也变成图示,自然会很令人愉快。所以我相信林夏所说的发展趋势,再举几个自己所知的可视化例子:

     林夏说,《图书馆高技术》(Library Hi Tech) 将出版“可视化在图书馆应用”的专辑(九月截稿,估计要到明年出版)。等待看到更多图书馆应用的实例,对于搞技术的,应该更想看到实例的实现方法。

链接:
Library Views 图书馆观点:数位图书馆发展国际研讨会
Ted介绍了本次研讨班的几位专家在台湾大学“数位图书馆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特别介绍了林夏的“资讯视觉化”(IV,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两岸在专业术语上的差距还真是不小。

数图研讨班之三: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门户

    除了专家主讲,本次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还安排了“案例分析”(数图MBA训练)、“中国大学数字图书馆论坛”和“我的数图心得”,形式多样,与会者有了更多的交流。
    第二天晚上的“中国大学数字图书馆论坛”,有七八个报告。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人多势众的厦门大学了:萧德宏副馆长主持,江湍讲XML建门户(厦门大学知识资源港门户建设)、陈晓亮讲wiki应用(泛技术理念的推行),陈和讲DSpace作机构存储(厦门大学机构存储系统)。内容前卫而令人感兴趣,三位主讲人又如此年少,直让人感叹。

    不过当晚最耀眼的明星,却是暨南大学的江波,介绍他们馆自主开发的“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门户”。该门户深得web2.0精髓,用“精彩”两字形容绝不过份,是国内实现“图书馆2.0”的一个绝好实例。理念方面,把数字图书馆建设分为三个阶段,以资源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以读者为中心;功能方面:

  • 人性化统一登录 [与校园一卡通整合。web2.0很重要的是使用数据,没有登录这一环节,就得不到很多有分析价值、可提供更好服务的的用户使用数据]
  • 立体化资源导航 [特别的是,“常用数据库”中“常用”是由用户点击次数决定的]
  • 个性化服务集成 [有用户评论等多种表达意见途径]
  • 多样化在线帮助 [智能关联,咨询馆员在线状态显示、即时交流]

    资源整合与门户建设是本次会议的一个议题。最后总结,不少同仁都希望暨大能将他们的门户软件“开源”了,江波当时不在场。暨大的集成系统是ILAS,他们对ILAS做了很多破解工作,据说他们愿意向ILAS用户开源。
    如果有视频上线的话,结合PPT看介绍,未与会者一定更有收获。强烈推荐!

    看国外那些Geek,总觉得他们除了操作,概念也玩得很转。联想到江波或他们开发组成员不知有没有博客,如果还没有的话,我想keven一定会鼓动他们写博的。

链接:暨南大学图书馆 http://libgp.jnu.edu.cn/
可匿名登录。待江波的PPT上网,依说明一探究竟。只是匿名登录应该无法看到所有功能。

 

数图研讨班之二:布道者

    本次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安排紧凑,基本是上下午各四场报告,晚上还有安排。差不多每个报告人,对着精心准备的PPT,讲到中间(可能是拿到张甲的“催命符”以后)必说的一句话是:“时间比较紧,…就跳过去不讲了。”而被跳过的部分,往往是“重要性”分析之后,很有意思的实例部分。报告人讲课时的PPT,基本上都更新过,比发下来的资料汇编中内容更好,所以虽然我参加了会议,也还在等待PPT上网,下载后另花时间继续学习。不过会前先发资料仍是个好方法,听讲效率高――这或许是有了preprint,还要有postprint的理由吧。

    keven的报告“数字图书馆2.0”可称概念轰炸――而且是狂轰滥炸。即使是最后讲上图的“上海年华”实例仍是如此,似乎恨不得辟开听众的脑袋,把东西都灌进去。我想keven或许应该去做老师,每天讲课,消解他的满腹经纶,而后修炼出曾蕾那样从容优雅的讲课风格。
    会议结束前总结,张甲、林夏、刘伟玲依次发表感言(王雪茅先离会参加其他会议),最后上台的曾蕾讲得动情,竟有点刹不住车。台下的我猛悟,原来keven和他/她们一样,都是数图布道者……
    布道者中或许还应该加上国家图书馆的总工程师孙卫。他是会议的第一个主讲人(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介绍),似乎自始至终与会(迟至晚上九点多),并且提问、分析,给与会者很多启发。以至于最后分组讨论,每位海外专家带一组,有同仁提出要孙卫也带一个组。

    另外,keven在报告时又鼓动他人写博。与会者应该是图林中对网络比较熟悉的一群,然而我的感觉如a在“DL研讨班归来”中所说,参会者中了解图林博客的人不多。不知到目前为止被keven鼓动起来写博者已有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