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ID 2017上海研讨会:笔记与联想

本着了解ORCID应用进展的想法,报名参加了 ORCID 2017上海研讨会。参会者以图书馆界为主、出版界次之,研究人员/科研管理只占很小部分,并且这小部分似乎下午都已不在场。
1、ORCiD /ɔ:kid/
拼单词就out了。官网Logo中间有个小写,但文字中通常全大写。

2、这是ORID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的会议,有从北京来参会的出版界人士。据ORCID中国区总监胡昌杰介绍,大陆注册人数估计35万(根据机构邮箱、国内常用邮件服务),仅次于美国。机构会员情况:
大陆4家(清华大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
香港7家(8所大学中除香港科技大学)
台湾9家(未列出)

3、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曾有 iAuthor.cn 网站提供ORCID注册(“中国科学家在线”平台正式上线,2014-10-30),已是过去完成时(今天发现网站无法访问、烂尾了)。
如果个人需要ORCID号,直接到ORCID官网,免费注册 。官网有给ORCID号生成二维码功能,有国别选项,仅20多个国家、不含中国——此选项含义不明,会议问答阶段说明,注册信息中不含国家,如更换国籍无须更新个人信息。

4、可使用API利用ORCID数据
API有3等,免费的公共API有查询功能,基本会员API和高级会员API有不同的更新记录权限(成员资格与费用,3-120万不等)。更新记录将丰富会员单位下属个人ORCID信息,并且增加个人信息的可信度。

5、个人ORCID数据目前由CrossRef提供基于DOI的自动更新,也可如上由会员单位更新。否则的话,只能由个人自己更新,自己更新信息的可信度级别较低。ORCID本身不提供其他通报功能。
已注册了ORCID的都了解,目前中文成果基本上没有自动更新。没有国外发文的话,目前注册这个号码作用尚未能体现。这也是最后专家讨论阶段,社科文献出版社集刊运营中心副主任柴宁提问的:人文社科为什么要用它?

6、科研信息管理需要用到个人ID,以区别姓名相同或者姓名形式相同的情况 。目前有不少通行的个人ID,通常需要并行使用,才能拼出相对完整的个人成果。
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研究支援部主任谢佳燕(Janice Chia)介绍,理大在学校层面推进ORCID注册,其学者库将ORCID与Scopus author ID、ResearcherID整合,以获取相对完整的个人成果信息。该馆Researcher Profile网页也列出了本次报告介绍的数据整合流程。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潘卫副馆长介绍,上交大机构知识库目前根据学校需求,侧重研究者数据管理,近期目标是实现学院年度成果考核,要求成果精确归属(自动判断+认领),同时减少对成果的反复识别。因此下决心对全校数千研究人员做人名规范,除以上3种个人ID,还使用ISNI及一些专业平台的作者ID。上交大自身并推动在DRAA电子资源谈判中,增加数据获取的权利

7、图书馆界关注个人ID,是因为它能区分同名者、汇聚研究者成果,属于传统图书馆学编目中的规范控制范畴。但是,如会议最后提到的,研究者才是ORCID的主角,如何让研究者愿意使用,方便其工作,才是ORCID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目前国内已有期刊要求作者、审核者提供ORCID,除此之外呢?

8、会议赞助商Nature和Science的报告,关注点在提高科研成果的可信度,因为近年科学丑闻太多。
Nature Research大中华区执行主编印格致(Ed Gerstner)讲加强透明度,如通过研究数据的开放获取、研究预注册、提高成果的可重复性。
AAAS亚太业务开发总监初晓英讲要求研究者声明自己的责任,采用贡献元数据+责任方式(Credit)词表。
两家方向一致,思路不同。前者通过开放,实现第三方监控;后者是要求自律。尽管看到元数据、受控词表感觉很亲切,但我不相信自律,更相信开放的制度设计。

2017-6-23 update:
官网上的会议主页,PPT已上线(figshare.com在线浏览+下载)
– 会上初晓英提到有篇用ORCID数据做的科学家流动研究文章发表在Science系列,文章中那个跳槽最多、在10个国家工作过的人现在到了上海大学。文章中译版:
用ORCID追踪全球科学家的流动(原文作者John Bohannon & Kirk Doran)
除了很炫的可视化图。其中还提到ORCID存在的问题:(1)用户偏年轻化;(2)不同国家用户数量与研究人员数量不匹配,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偏高,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科研资助机构都要求科学家使用ORCID;(3)学术界研究人员有更大发表论文压力,因而比产业界的科学家更积极地注册。
– 会后反馈。包括:(1)问卷调查:评介会议、报告、场地、建议等——第一次见到给每个报告评分的问卷。(2)收集参会者ORCID号,如果没有,也可即时注册——既收集信息、也是推广。为免干扰,在此就不提供链接了。

ONIX-PL:ONIX出版物许可格式

电子资源管理平台使用标准:ONIX-PL
随着图书馆馆藏中数字资源数量的增长,图书馆所拥有的不同许可数量也相应增长,增加了管理与确保遵守相应条款的困难。ONIX-PL让图书馆可以:
– 以机器可读格式表达许可
– 载入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 链接到数字资源
– 向用户传递关键使用条款
– 比较不同许可的条款
ONIX-PL自2008年11月发布1.0版以来,schema定义保持稳定,通过ONIX-PL词典增词扩展,随着新用户需求的提出,词典增词过程仍在继续。
EDItEUR免费提供编辑工具OPLE(开源软件)用于创建模板、复制与编辑OPIX-PL格式的许可文件。处理后的XML表达可装入能解释ONIX-PL格式的图书馆系统。

——— ONIX-PL Format specification v1.0 ———
《ONIX出版物许可格式》(ONIX-PL)用于支持传递电子资源许可条款,涉及许可者、被许可者,以及任何参与许可过程的中介,如订购代理与图书馆联盟。许可条款及资源使用许可和政策的描述,通称“ONIX许可条款”。

XML格式,主体部分为“出版物许可表述”PublicationsLicenseExpression,有10个主要部分(后5个为可选,但建议均用):
1 ExpressionDetail 表述细节
2 LicenseDetail 许可细节
3 Definitions 定义(包括以下5个子项,每个定义均须有唯一标签label:参与者 AgentDefinition,资源 ResourceDefinition,时间点 TimePointDefinition,地点 PlaceDefinition,文件 DocumentDefinition)
4 LicenseGrant 许可
5 UsageTerms 使用条款 (包括以下元素:使用状态UsageStatus,使用者User,使用资源UsedResource,使用目的UsagePurpose,使用方法UsageMethod,使用条件UsageCondition,使用例外UsageException)
6 SupplyTerms 提供条款
7 ContinuingAccessTerms 连续获取条款
8 PaymentTerms 支付条款
9 GeneralTerms 通用条款
10 LicenseDocumentText 许可文件文本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这是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进展。依据的是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会议办公室2017年2月3日发布的《推进国家标准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不久前某人去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查国际标准,原有的收费复印服务取消了,只能代为购买,已经显示国家在标准服务政策上的变化。

收录内容(摘自网站“特别声明”)
– 本系统将在《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发布后20个工作日内,公开新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文本,其中涉及采标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公开,将在遵守国际版权政策前提下进行。
– 本系统公开了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2017年1月1日前已批准发布的所有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类推荐性国家标准(非采标),其他推荐性国家标准(非采标)将在2017年底前陆续完成公开。
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方面的国家标准未纳入本系统,请访问以下链接进行查询……

公开方式
根据说明,公开方式依国标的强制性/推荐性、以及是否采用国际标准而有所不同,分为三种:
一,全文下载:GB强制性国家标准(非采标)
目前共2,321项
二,在线阅读:GB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部)、GB/T推荐性国家标准(非采标)
目前共3470项+3,037项
三,题录信息:GB/T推荐性国家标准 (采标)
目前共3,075项(题录原来就有不少系统提供查询)

很遗憾的是,图情领域相当部分标准都是推荐标准,且多采用国际标准。而只要标注了“采”字,就只提供题录信息,哪怕所采用的并非ISO等要求版权保护的标准。比如文献著录系列标准,采用的是ISBD,曾听说IFLA不申请ISO就是为了促进推广利用。但现在国标注上个“采”字,就名正言顺不公开了(目前GB/T 3792.4-2009“非书资料”是漏网之鱼,未标注“采”字,提供在线阅读)。
结论是,此次公开,图情领域获益有限

via 微信公众号“消防百事通”:“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上线运行 6507项国标已公开!附网址!(201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