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新一代技术服务计划

加州大学2009年开始新一代技术服务计划(Next Generation Technical Services,NGTS)。所谓技术服务,在美国是相对于读者服务而言的,传统上指采访编目工作。此计划是2005年《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报告之后的实质性动作。经过二期准备,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09.8-2010.2
第二阶段:2010.3-2010.12
实施:2011.4-

一期对加州大学的馆藏进行了全面调查(NGTS Phase1 August 2009 – February 2010)。四个小组分别提出了针对不同馆藏的策略:常见罗马字符语言、常见非罗马字符语言、加州大学独特馆藏及21世纪新兴资源──最后部分值得关注。

二期的三个工作组于2010年9月向大学馆长委员会(CoUL)提交了各自的最终报告(NGTS Phase 2: March – December 2010):
F = 财政基础设施工作组建议
E = 事业级馆藏服务工作组建议
NM = 新模式工作组建议

2010年12月,CoUL向图书馆员工提交了第二阶段最终报告(PDF文件),对三个工作组的建议排定了优先级,如下(忽略财政部分)。
说明:全系统当指整个加州大学的图书馆系统。

√ 高优先级(现在追求):10项(财政1项、馆藏服务4项、新模式5项)
馆藏服务:
o E5. 实施HOTS全系统即可上架建议 [外包,图书直接上架?]
o E6. 在整个加州大学实施“够好”记录标准(good enough)[不追求完美perfect,在MARC的最小级标准之下再简化]
o E8. 扩充与调整共享编目计划
o E12. 制订全系统馆藏服务人员编制与专业知识模型
新模式:
o NM1. 档案与手稿馆藏处理实施有效的“更多产品、更少处理”策略(More Product, Less Process, MPLP)
o NM2. 全系统使用Archivists’ Toolkit,以支持流畅的工作流程与描述数据重用
o NM3. 系统、有效数字化高使用、高优先馆藏,提供对加州大学主要资源的访问
o NM4. 实施全系统协调解决方案,创建与管理数字对象
o NM5. 以使用加州大学保管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uration Center, UC3)微服务为基础,开发与实施基础设施,管理加州大学系统创建或购买的独特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s)
[对后三项CoUL的评语都是“SOPAG考虑作为下一步DLSTF2的一部分”,准备细化实施]

√ 中优先级(进一步探索、需要更多信息):7项(财政3项、馆藏服务4项)
E2、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RMS)
E3、记录数据库(Database of Record)
E4、全系统与多校区馆藏发展活动(CoUL:对CDC高优先级)
E7、确定并实施加州大学范围的馆藏服务中心

√ 长期(高优先级项目实施启动后追求、中优先级项目获取更多信息后):4项(财政1项、馆藏服务2项、新模式1项)
E10、消除非罗马语言编目积压(CoUL:所有积压,不限非罗马语言)
E11、减少冗余连续出版物管理处理
NM6、为实施校区间处理计划而调查、处理与数字化资料,重新分配档案与特藏之外单位的图书馆员工 [强化档案与特藏的数字化]

√ 不赞同(不做):4项(财政3项、馆藏服1项)
前3项为财政方面,有的超出馆长能力范围
E9、全系统联邦政府历史文件存储(CoUL: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协调)

√ 超出工作组范围(由CoUL进一步讨论):1项(馆藏服务)
E1、基于云的全系统ILS [归类很有意思,优先级未定]

实施阶段(2011.4-),已成立管理团队下的7个强力三人组(NGTS Power of Three Groups (POTs)),以解决以上不同的建议任务为目标:

第1组(推迟):建立全系统数字馆藏基础设备
第2组:转换编目实践(全系统即可上架、UC编目记录标准)
第3组:加速处理档案与手稿馆藏
第4组:简化补充(馆藏)过程
第5组:最大化共享编目成效(扩展与调节共享编目项目)
第6组:制定全系统馆藏服务人员编制
第7组:转换馆藏发展实践
其中第2组、第3组、第5组与编目工作关系密切。

via all things cataloged: UC Next Generation Technical Services Initiative (2011-9-24)

参见:OPAC 2.0计划书:《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2006年2月2日)
2005年底发布《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其中提出要采用新的编目实践:
√ 重构编目流程
√ 选择适当的元数据方案
√ 手工强化重要领域的元数据
√ 自动创建元数据

Evernote:跨平台云笔记本

现在开会用iPad已属很正式的了。暑假学校新书记上任,到图书馆调研,听汇报时就在面前架着iPad。
相比之下,开会用手机就给人不务正业、开小差的感觉。话说书记调研时我在现场充数,捧着手机直觉得心虚──其实我本着不浪费时间的精神,在很认真地边听边做记录,用的是Evernote

与随身带着本本走的人不同,自己在家和单位使用不同的电脑,有时还会换校区使用另一台电脑。因此特别喜欢云服务,可以随时随地取到自己保存的内容。除快盘外,每天使用的云服务就是Evernote这个云笔记本。

曾经用Google Notebook做笔记,在Google宣布不再更新以后还用了一阵,直到遇上Evernote。作为云笔记本,Evernote相比Google笔记本有很多优势,首先吸引我的是有本地客户端,没有网络或网络中断时也可以用。无论什么时候、有什么想法或要记录一些信息,打开软件就行。比Windows自带记事本好的地方是随时自动保存,哪怕写到一半软件崩溃,也不丢失内容。一旦联网,不用特别操心,更新会自动同步到云端,在另一台设备上打开时,内容已经传递过去。

Evernote的另一个优势是跨平台使用,支持Windows/Mac,以及手机等多种移动平台──iOS (iPhone/iPod/iPad),Android、BlackBerry、Palm、Windows Mobile。
特别喜欢手机版,因为手机是随身物品,而iPad则可带可不带。自更新为安卓手机后,开会用Evernote的频率很高,还节省了不少纸。会议议程等资料事先复制到Evernote、同步到手机,听会时在Evernote里做笔记。碰到要发言的,事先在电脑上写好稿,同步到手机,到时照着讲。
往年外出旅游,总是带着打印出来的旅游资料。为少带几张纸,还常常对内容做精减,费神不少。后来旅游资料直接放iPad里带着走,只是iPad大了点,旅途中拿进拿出不顺手。今年暑假改用手机,各种信息包括景区导览图直接在电脑上放入Evernote,同步到手机,即使路上无法联网也照看不误。旅途笔记自然也用Evernote记录。
[2011-9-17重要补充:同步到移动设备时只同步文件头,要想在不联网状态下使用,必须在移动设备上打开一次,Evernote会自动在本地保存副本]

Evernote属于那种越用越喜欢的东西,当然还有更多基本或者锦上添花的功能。如果有梯子,推荐看Evernote高手“電腦玩物”的多篇博文。

参见:金山快盘:云存储移动应用利器 (2011-4-16)

学网站制作,上W3学校

远洋师在书社会推荐W3Schools,说XML很容易学。不意在家访问w3school.com这个纯IT学习网站竟然要翻墙,架上梯子看一眼,加入收藏的一瞬,想到自己很久没有正儿八经地学新东西了,下次再打开这个网站又不知何时。那天正是周五晚,周末后还有中秋假,于是下决心在接下来的三天中学会XML。
说干就干,马上开始学。开篇说很容易学,翻到下一页,说学前要先了解HTML和Javascript。HTML略有所知,于是转到JavaScript去看个究竟。也说很容易学,翻到下一页,说要先了解HTML和CSS。于是转到CSS页面去看,翻到下一页,说需要先了解HTML/XHTML。前期知识一串串的,崩溃。
虽然书社会多位网友都说不必学那些前期知识的,但因为自己并没有系统学过HTML,也没有制作过什么网页,绝大多数HTML知识是通过看页面原代码得来的,因此决定从头学一遍。当晚从HTML/XHTML开始,接着是CSS(部分)、JavaScript,整整两天完成准备知识(其中外出FB一次)。第3天晚上开始学XML,到第4天下午完成,说出的大话终于不用收回。晚上外出散步,走着走着,满天厚厚的云层突然一扫而光,中秋日皓月当空。

不得不说,W3学校真是很棒的学习网站:
√ 每页一个知识点,只提供最基础的信息,让初学者不至于陷入过多新知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完整的参考附在最后,可供扩展学习。
√ 可以边学边看到实例及实现效果,还可以自己编辑例子后看显示结果,互动感很强。
√ 告知标准的最新进展,免得用过时内容(比如<font>标签到HTML4不推荐,Frames框架未来将不支持)。
√ 课程开始前告知准备知识,学完课程后告知接下来还可以学什么,让人目标清晰而不至迷失(五方面课程:HTML/CSS,XML语言,浏览器脚本、服务器脚本、多媒体)。
√ 课程结束后有一个自测,20道题、满分100,答题不限时,会让学习者特有成就感。
──如此速成,学完后自然不可能马上做出好网站,但看网页眼光会毒不少,也知道某些功能可以如何实现了。
[update 2011-10-15:
1、目前已不用架梯可访问;
2、网站的中文站目前有HTML部分]

附记:关于XML学习
XML课程中提到要更深入地了解某些方面,分别需要学习DTD、XML Schema、XSLT和XML DOM,准备留着今后哪天再下决心。远洋师认为可以直接去看MARCXML的schema或者VRA Core 4来学XML Schema。MARCXML的schema是看过的,当时没啥感觉──这次学完XML也还没啥感觉,准备学完XML Schema再去看那两个Schema实例。我想对菜鸟来说,还是从基础知识学起比较好。
接受远洋师建议,未来准备跳过DTD和XML DOM,但XSLT还是想学一下。自当年在数图研讨班(JASDL)上听秦健老师讲样式表的那些很酷的应用实例,一直念念不望的──念了这么些年还没有些许行动,对自己也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