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Open Library

    最近一直在关注OPAC,有点走火入魔。看到Open Library演示网站发布,没想到它是开放内容联盟(OCA)庞大数字化内容的入口,就关心它的OPAC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demo网站用IE似乎无法检索,换用Firefox倒是一切正常。OPAC功能方面,除了分面限定,以及提供图书购买、借阅、下载链接外,最有意思的就是元数据编辑功能了——又一个维基版OPAC。

    需要注册后才能修改元数据的模板,但做元数据编辑则不需要。可以在列出的长长字段列表中填写关于图书的各种信息,包括全文扫描信息与书目信息,还可以增加可重复字段,在最后还可以对自己编辑修改情况做个简要的说明。
    我没有注册,只不过想试试功能。见到元数据编辑页面最后三个选项Save、Preview和Delete,想看看做Delete有什么限制。比较搞笑的是,编辑的那条记录居然就这样方便地给我delete掉了!让人不敢相信,真是罪过啊!!!
    重新检索,发现检索结果中那条记录还在,但点击详情,显示“Not Found: This page does not exist”。真是惊出一身冷汗。仔细看看,边上还有一根救命稻草,上书:Create it。之前的内容都截了屏,既然可以自己创建,哪怕逐字输入也要把它恢复起来。
    点击创建之后,出来了编辑页面,但与之前看到的元数据模板完全不同,内容无从录入。仔细看第一行Page Type显示的是type/delete,应该是模板名称(后来知道是类型名称,每种类型可以有不同的模板),记得原来不是如此。按之前截屏内容,输入type/edition,然后点击Change——结果令我大舒一口气:被删除的内容出现了。经逐行对比,发现字段顺序略有改变(大概模板被什么人修改过了),但所有内容都在,不需要我逐字录入了。于是赶紧Save!

    不要以为开放的维基,什么人都可以编辑,就可以胡作非为。在这个demo网站所做的任何事,都被记录在它的Recent Changes页面:When,Path(b书目/user注册/templates模板),Who(IP地址或用户名),What,Action(View,可以看编辑后的情况;edit,可以自己编辑;diff,可以比较该用户编辑前后的变化)。不过我找到了自己的编辑信息,作了diff比较,似乎没看到什么不同。而且从前面的内容都被方便地恢复来看,似乎记录并没有实质性删除,只是被屏蔽起来了。或者说作为一个维基,实际上是不会删除任何内容的,原来的内容被作为历史保留在数据库中。或许对于被删除记录,创建的缺省设置就是恢复前一版本的内容。当然如果正确的内容被破坏了,还是需要有人来恢复的。

    在玩Open Library的维基前,我还先看了它的阅读全文部分,体验相当不错,与原来看Open Access书的那种粗糙感觉完全不同:
在线阅读,下载速度挺快;
翻页方便,与手翻纸本书有得一比;
全文检索,除显示命中结果数外,还在所有结果页面上插了书签,点书签即翻到该页,命中检索词重点显示;
提供PDF及DjVu二种格式下载,如需纸本,还可选择按需出版;
以古老的卡片形式显示详细的书目信息;
部分书还提供聆听功能(与暂时还没有提供的放大功能一样,方便残障人士利用吧)

参见:
图书馆观点:Open Library 开张 (19th Jul,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