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通讯发达,几乎人人有手机,还有网络聊天等其他即时通讯方式。1970年代,即时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公用电话。
除了前往公用电话(俗称电话间)打出电话,电话间还负责接入电话,在一张小纸条上记下来电人姓名电话号码、被叫者地址姓名,上门通知受话者,名曰“传呼电话”。打出电话每3分钟4分钱,传呼一次3分钱或5分钱,不太记得了。
当时长乐路(乌鲁木齐中路到华山路段)上没有公用电话,电话间在乌鲁木齐中路拐角附近。有电话来,电话间的人要走上半条马路,在马路上对着房子大声叫:XXXX号XXX电话!有时传呼者没有挂断电话(比如长途电话),受话者匆匆奔向电话间接电话,接完再付钱。这时付的是传呼费,因为接电话不要钱,钱是电话拨出方支付的。偶而也有不接对方来电的,这时就直接付掉传呼费。传呼者来叫电话时走得急,回程就很悠哉,有时受话者接完电话,传呼者才刚刚回来。
1980年代,家用电话开始逐渐普及,但安装需要数千元“初装费”,在当时是一笔不低的费用。因而一直到1990年代,公用电话作为传呼电话仍然存在。
1990年代初住在学校宿舍筒子楼,总觉得是临时住处,没有装电话。小区公共电话间就在本楼,下班后爸妈有事联系,常打到公共电话传呼我。不久搬家,自家装了电话,不再使用公共电话。小区公共电话因用者日稀,后来移到了小区外大马路边的小杂货店里,偶而还能看到杂货店老板娘匆匆去叫人来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