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生借书情况看外借下降趋势

高校图书馆纸本书借出量逐年走低,似乎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以至国外有报告称,到20XX年,借出量将趋于0。
本馆借出量在2009年达到峰值599,230册,其后开始逐步下降,2010年为586,518册,2011年为534,777册,2012年更是大幅降至440,627册。(馆藏文献利用调查与分析,p.30)

今天想到从毕业生角度看看借出量下滑情况,即根据读者库信息,对不同年份入学、现已毕业学生的借书情况做个简单的汇总统计。
以下年份为入学年(统计到2013年毕业生),略去了总人数,只提供平均数、中位数及比例,可以看出一些趋势。其中年均本科生均以4年计,研究生和博士生均以3年计。

本科生  年均借书册  年均借书中位数  有借书记录者年均借册  未借书者比例  最高借书册
2006         19.9         14.3         21.3         6.3%         642
2007         20.0         13.3         21.8         8.3%         633
2008         18.0         11.5         19.9         9.8%         793
2009         16.4          9.8         18.4        10.5%         869

研究生  年均借书册  年均借书中位数  有借书记录者年均借册  未借书者比例  最高借书册
2007         32.0         25.3         33.4          4.3%         664
2008         28.6         21.0         32.1         10.9%         764
2009         23.2         17.0         27.3         15.0%         614
2010         17.9         10.0         22.7         21.2%         530

博士生  年均借书册  年均借书中位数  有借书记录者年均借册  未借书者比例  最高借书册
2007         18.9         12.3         30.4         16.9%         956
2008         16.6          8.3         28.6         22.5%        1094
2009         19.3         10.0         31.7         19.0%         739
2010         19.2         13.7         27.2          5.7%         588

从上述数据看,本科生和研究生年均借书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生尤为明显。以往研究生人数虽然少于本科生,但印象中外借总量可与本科生匹敌,目前已不及了。研究生2007年入学者与2010年入学者比,年均借书册几乎只有原来的一半,从32册降至18册;而年均借书中位数更是从25册直降至10册,2013年毕业研究生已经与本科生相同了。
与此同时,未借书者的比例逐年上升,研究生更是实现了5%的逐年增加,4年翻了两番多,2013年毕业研究生中超过1/5从未在图书馆借过书,是毕业本科生的一倍。
总体来说,借书的人越来越少;来借书的人、借的书也越来越少,研究生尤其明显,借书者的借书量也减少了一半,从33册降至23册——或许,馆藏中特别缺少适合研究生层次的新书?

博士生数据不完整,因为2009年入学2013年已经毕业的估计仅占入学人数的2/3,2010年入学2013年已经毕业的估计仅占入学人数的1/3。后入学者借书情况不但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甚至还有所上升——不过,也不能因之武断地说,借书多的人更容易在较短年限中毕业。

当然,愿意借书的个案永远是存在的,本科四年借书869册(平均每年217册)的近年冠军就是最晚年份入学的;也有博士在读期间借书1094册。

《从毕业生借书情况看外借下降趋势》上有8条评论

  1. 从出版业方面说,数量上的表面繁荣,是靠内容上搞低水平重复的大量“水货”来支撑,有高度、有深度、有成熟度的研究型专著,与整个大潮相比,恐怕只是极少数;从馆藏方面说,现在的采购是保品种、砍复本,专深的研究专著,大多只买一本,放在样本阅览室只供室内阅览,没有复本供外借,谁想外借都没得借。即便有研究生很认真地在利用这些馆藏,用很多时间泡在图书馆研读过这些专著,靠外借数量统计,也反映不出来。

    1. 复本量下降,确实是外借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保品种、减复本,从根本上说,是对图书质量无法把握。
      开放样本外借,是必需做出的决定。

  2. 从06年到现在,新书的购买,从原来的每种买四本,减到三本到两本到现在大多数只买一本,可供外借的复本,就是每种除去留一本样本阅览外,从三本减到两本到一本到0本。借书量,正从缺米之炊,滑向无米之炊……如果读者越来越发现新书中他想借的没得借,来借书乃至来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必然大幅度下滑。

  3. 样本,本来也就只留一本,开放外借了,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从外借数量统计上,固然能增加数值,但一本书长期借在个人手里,其他读者都只能从书目数据中查到图书馆进过这么一本书,却是即便天天到图书馆来总也看不到这本书,其实际利用率如何,似乎也不能只靠外借数量来分析吧。

    1. 要知道,国外学术图书馆大多是没有复本的,靠的是催还。比如借期1月,如有人预约,则缩短到2周。

  4. 好吧,国外的,总是对的……

    有预约,就不能再续借,这还行;有预约,提前半个月就催还,那被催到的就会很不爽了……你抵押房子借房贷时订好二十年还清的,过了十年银行就上门来说,很多人等着借钱呢,你现在就得把剩下的借款全还清喽,不然没收你房子……那还不得出人命哦?

    比如说,你那RDA中文版出版了,图书馆只买了一本,我借到手了,你去预约,我还掉就借到你手里了,我再去预约……这本书就一直在我俩手里转了。这可不是我的发明哦,过去我工作的阅览室,搞过为期一天的短期外借服务,没看完可以来续借,结果,有人天天拿着这本书来续借,我们说这样不好吧,我们开放短期外借就是为了加快流通,让更多人能借得到嘛……第二天换了一个人拿着这本来了:我寝室同学昨天借的,我来替他还了,然后我要借!结果就是,借还书的小桌子前,天天排长队,天天借借还还的人,川流不息……要统计外借量和到馆人次,肯定数字很亮眼,但实质上,也就是那一部分热门书、那一部分激情燃烧的人,天天地、轮流地……来跟你搞搞关系:)

    1. 关于这件事,“国外的总是对的”这种说法未免也太情绪化了。以我的亲身经验,这边真的没有多少学生借纸质本的,虽然我不否认,馆内使用还是很重要的使用案例。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5. 嘻嘻~~不好意思!我以为参与讨论时用点情绪化的、夸张的,乃至极端点的表达方式,更容易活跃气氛激发思维,看来不妥,实在抱歉,我悔过~~

    现在确是很尴尬的局面,如果出版物真的都能实现全文电子版全免费开放存取,读者也都习惯了下载使用电子书,纸质书出不出买不买借不借都无关紧要了,那当然没问题,但似乎,国外最先进的地方,也还没发展到这一步吧。

    再比如RDA中文版,出版的还是纸质版,要看到完整内容,或翻查任何一部分内容细则,还是要找到纸质本;而图书馆看着纸质本太贵、借阅量又不会大,不可能再买多本复本供外借,于是只买了一本。

    这样,这么一本,是放在馆内使用,读者至少来图书馆还能看得到查得到好呢?还是这一本也外借,常借在个人手里,搞不好还跑出来calvin和胡小猫那么两个家伙一搭一档一个借到手另一个就预约地占用着,别的读者到图书馆总也看不到这本书的好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