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辞典》(104. 1321-1330)

鎌田茂雄編. 中国仏教史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81.9. 450p; 19cm. ISBN 4490101503
参见:《中国佛教史辞典》译前语(日语不精、佛教不通,译文仅供参考)

1321.普安寺
位于山东省淄川,寺内的一座喇嘛塔上存有明代景泰四年(1453年)重建的铭文,刻有“圆寂开山历代沼法师觉灵”,同年撰文的碑、起经幢记中记载“重建普安禅师沼法师塔碑记”。据此断定此寺的开山是跟随慈恩大师基探究法相唯识蕴奥的惠沼。据说他的著述有《成唯识论了义灯》等六十卷、翻译经律论300余轴,道义、道章以“法门后进此一人,惠照为名则善”的最高赞辞,评价这一出色人物(俊秀)。多在河南活动,应敕住白马寺。据认为也曾在故乡淄川行化。

1322.风峪石经
位于山西省太原县之西。在龙山与蒙山之间有称为风峪的盆地,盆地中的风洞祠中藏有印刻《华严经》的石柱。石柱高约1.4米、宽约0.6米,四面刻字,其数量根据“曝书亭集”为126根,“金石萃编”为124根。两书都认为制作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但由于字体采用武周新字,且《华严经》为唐译本,制作年代是在此以后。

1323.傅奕
(554-639年)活跃于隋代到唐代的道士。范阳(河北省)人。北周废佛时为通道观学士,后来成为道士。在隋汉王杨谅下任职,唐高祖时被任命为太史令,通晓天文术数,据说极受重用。武德四年(621年)奉上《寺塔僧尼沙汰十一条》,进言为国家与国民的利益削减寺塔与僧尼,即被高祖拒绝,因此将此上表广为散布,之后还反复上书。并汇集排斥佛教的25人的传记,以《高职传》为题公开刊行,推动废佛的趋势。

1324.赴应寺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时,根据元代的禅、讲、律三种,将佛寺分为禅、讲、教三等。由于教寺回应世俗之求、进行瑜伽显密的仪式,而被称为赴应寺,亦称瑜伽教寺。

1325.普恩寺
位于山西省大同。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作为开元寺创建,五代后晋初年改为普恩寺。金代皇统三年(1143年)由往持通玄文慧大师圆满费时十五年,复兴辽末以来遭兵灾而荒废的寺域。明代时改称善化寺,后来恢复旧名。有大定十六年(1176年)建立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

1326.普觉寺
位于江苏省南京之南的牛首山,古为牛头山。牛首山的南方称为祖堂山,有幽栖寺。普觉寺据说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初称佛窟寺。唐代,牛头禅的创始者、跟随三论学匠炅法师的法融在此地阅藏、开教。唐代时,寺号变为长乐寺、资善院、福昌院,南唐时为宏觉寺、宋代时为崇敬寺、明代为佛窟寺、宏觉寺,到清代成为善[普]觉寺。现存大小二座砖塔,大的为八角七层,小的四角五层,皇祐二年(1050年)长干圆照大师普庄的撰文中记载寺的由来,记录僧德铨发愿、由居士高怀义的帮助造塔的情况。

1327.普愿
(748-834年)禅宗南岳系。俗姓王,称王老师。郑州(河南省)新郑人。至德二年(757年)向父母请求出家,投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剃发。大历十二年(777年)拜诣嵩山会善寺暠律师而受戒。学律藏,接着学《楞伽经》、《华严经》与三论,但[后来]抛弃教学,投江西马祖道一而嗣法。。贞元十一年(795年)住池阳(安徽省)南泉山,教化达三十年,大振宗风。受到陆亘、彭城的刘公的保护。太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圆寂,终年八十七岁,僧腊五十八。弟子有赵州丛谂。有《语录》。

1328.不空
(705-774年)印度出身的翻译密教僧。印度名Amoghavajra,音译名为阿目佉跋折罗,译名不空金刚,但后面二字一般省略。赐号大广智三藏,北印度(一说锡兰)人。十五岁时师从金刚智,开元八年(720年)跟随师到洛阳,帮助译业,师圆寂后,就奉其遗命去僧伽罗(Simhala,师子国,今锡兰岛)传来密教经典。天宝五年(746年)返回长安,之后,深受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的信任。作为翻译家,据说翻译以《金刚顶经》为首的密教经典总计110部143卷(《贞元录》卷第十五),即使全都当作不空所译是有疑问的,但其质量在同时代也是出类拔萃的,后世与罗什、真谛、玄奘一起被称为四大翻译家。他的代表性译经《金刚顶经》,被认为是与《大日经》并列的密教根本圣典,善无畏及不空之师金刚智所发展的中国真言密教,可认为由他集大成。他巧妙地联系当时的宫廷实权人物与大军阀,君临中央佛教界;密教宣教活动不仅停留在洛阳与长安等中央地区,永泰二年(766年)五月,为将山西省五台山作为密教的中心地,向代宗恳求完成金阁寺。据认为五台山金阁寺于大历二年(767年)初落成,大历五年夏秋之交,不空亲自登五台山。从这时起,不空的密教以五台山金阁寺为中心在全国弘扬。大历九年六月初病倒,十五日圆寂,终年七十岁。弟子极多,含光、慧超、惠果、慧朗、元皎、觉超被称为六哲。

1329.复豆
梵语buddha的音译之一,另外也写作浮陀、浮屠、浮图、浮头、没駄、步他、馞陀等。后来逐渐统一成佛陀。

1330.福裕
(1203-1275)曹洞宗。号雪庭,赐号光宗正法(辩)禅师。字好问,俗姓张。太原(山西省)文水人。初拜谒仙岩的休林,祝发受具,与双溪广公一起师从七年。听说当万松行秀住燕京的报恩寺,去后得到万松的印可而嗣法。随侍十年之后,住嵩山少林寺并使之复兴。淳祐八年(1248年)敕往和林兴国寺,应宪宗之召入内。中统元年(1260年)应世祖之命焚伪经。又应命在故乡创建精舍,命名为报恩寺。晚年住万寿寺,至元十二年七月二十日圆寂,终年七十三岁,僧腊五十二。